伦理学

第三部分 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3/5)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三部分 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

附释 这种与嫉妒相伴随的对于所爱的对象的恨便叫做猜忌。故猜忌不是别的,乃是心情的波动,这种心情的波动是起于同时感觉着爱与恨,并且伴随着我们所嫉妒的另一个人的观念。而且,他对于所爱的对象的恨与所嫉妒之人平日与他所爱对象之间相互爱情所引起的快乐成比例,并且与他平日对于他所想象着同他所爱的对象联结的那人的感情如何成比例。因此如果他原来就恨那人,他将(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四)因而恨他所爱的对象,因为他想象着它对于他所恨的人感到快乐,又因为(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五绎理)他不能不把他所爱的对象的形象与他所恨的人的形象联结在一起。这种情感之激起大都由于这种爱是对于女人的爱。实际上当一个人想象着他所爱的女人失身于他人,他不仅会感觉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是被阻碍着,而且他还要讨厌她,因为他不能不将他所爱的对象的形象和另一个人的生殖器及排泄物的形象联想在一起。此外还因嫉妒的人今后不能从他所爱的人那里得到从前所享受的同样的恩宠,这是求爱的人感到痛苦的又一原因,这点下面我就要指出。

命题三十六 当一个人回忆他往日曾经一度享受过的对象,他必定想要在他初次享受那物时的同样情形下占有那物。

证明 无论何物,只要一个人与曾令他快乐的对象同时看见过,则(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五)那物便可偶然地成为使他快乐的原因;所以(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他愿意保有这一切,以及那曾令他愉快的对象。这就是说,他想要在当他初次享受那物时的同样情形下再度占有那物。此证。

绎理 所以,如果他发现在这情形中缺少了一件,那么他就会感觉痛苦。

证明 因为如果他一发现在这情形中缺少某种东西,则他将想象有某种事物排斥他所爱的存在。但是既然(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六)他想要得到那对象或者和那对象一起的种种情形,是基于爱情,因此只要他一想象与那对象一起的情形有所缺少(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九),他就会感觉痛苦。此证。

附释 这种由于我们所爱的对象的不在而引起的痛苦,就叫做“渴望”。

命题三十七 由痛苦或快乐,由恨或爱而引起的欲望之大小,以情绪之大小为准。

证明 痛苦减少或阻碍人的活动的力量(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七)痛苦减少或阻碍人保存自己存在的努力,故(据第三部分命题五)痛苦与自我保存的努力是相反对的;因此如果有人感觉痛苦,他首先必力求去掉痛苦;但是(据痛苦的界说)痛苦愈大,则它需要用来反抗痛苦的活动力量亦必愈大,所以他努力以求去掉痛苦所需要的活动力量,亦必愈大。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九附释)他努力以求去掉痛苦的欲望或冲动将愈大。再者,既然(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快乐增加或促进人的活动力量,用同样的方法就容易证明,一个感觉快乐的人除了亟欲保持快乐外,没有别的欲望,而且他的欲望之大小与他享受快乐之大小,成正比例。最后,既然因为恨与爱的本身就是表示痛苦或快乐的情绪,由此可以推知,恨或爱愈大,则由恨或爱而起之努力、欲望或冲动同样也愈大。此证。

命题三十八 假如一个人开始恨他所爱的对象,于是他对它的爱便完全消逝了。那么由于同样的原因,他将因此愈是恨它,比如果他从来没有爱过它还要厉害些,并且他从前对它的爱愈大,则他对它的恨也将愈大。

证明 假如一个人开始恨他所爱的某一对象,这对于他的冲动的阻碍反较他从未爱过它还更厉害些。因为爱是一种快乐(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人总是尽可能努力去保持它(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或借认为这个所爱的对象即在当前(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或借尽可能努力以引起它快乐的办法(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一)去保持它。他对于它的爱愈大(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七),则他保持他从爱中所得到的快乐的努力也随之愈大(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三)。但是这些努力(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及命题二十三)为对所爱的对象的恨所阻碍着;所以爱者(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由于这个原因亦将感觉痛苦,如果他的爱愈大则他所感到的痛苦也愈大;这就是说,除了由恨而起的痛苦外,再加上因为他曾经爱过那对象所引起的新的痛苦;因此他将以更大之痛苦的情感去想念他所爱之物,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他将愈是恨它,比如果他从来没有爱过它还要厉害些,并且他从前对它的爱愈大,则他对它的恨也将愈大。此证。

命题三十九 假如一个人恨另一个人,他将努力设法损害他,除非他害怕将因此对他会有更大的危害;反之,假如一个人爱另一个人,他将依同样定则努力设法为后者谋幸福。

证明 所谓恨一个人(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即是想象那人为自己痛苦的原因,因此(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凡恨某人的人将努力设法排除他或消灭他。但是如果他害怕由此会产生一个更大的痛苦,或有更大的危害落在他身上,并认为如果不去害他,他便可以避免这个更大的危害,那么他是很愿意不去害他的(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而他此刻不去害他的愿望较之前此存心去害他的愿望更为强大,可以胜过它(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七)。以上是对这一命题第一部分的证明。第二部分可用同样的方法去证明。所以假如一个人恨另一个人,他将努力设法害他,除非他害怕将因此对他会有更大的危害。反之亦然。此证。

附释 所谓善是指一切的快乐,和一切足以增进快乐的东西而言,特别是指能够满足愿望的任何东西而言。所谓恶是指一切痛苦,特别是一切足以阻碍愿望的东西而言。因为在上面(据第三部分命题九附释)我们已经指出,我们并不是因为判定一物是好的,然后我们才去欲求它,反之,乃是因为我们欲求一物,我们才说它是好的。因此凡我们厌恶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叫做是恶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依据他的情感来判断或估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较善,什么是较恶,什么是最善,什么是最恶。所以那贪婪的人,认为金钱富足为最善,金钱缺乏为最恶。那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无过于荣誉,所畏惧的东西,无过于羞辱。而在那嫉妒心重的人看来,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乐,亦没有比他人的幸福,更能令他不安。也就像这样,每一个人总是全凭他的情感来判断一物的善或不善,有用或无用。

再则,人的这样的情感,即不敢要他所想要的东西,或只敢要他所不想要的东西,这种情感便叫做懦弱。“懦弱”可界说为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可以使人宁受较小灾害,以避免将来的大灾害(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如果所害怕的灾害为羞耻,则这种恐惧便叫做“害羞”。如果避免将来的灾害的欲望,被害怕另一个灾害所阻挠,这样,这人并不知道他所最企求的是什么,那么这种恐惧便叫做惶惑,特别是当所恐惧的两种灾害都是很大的时候。

命题四十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有人恨他,并且相信他没有可以引起那人恨他的原因,那么他也将恨那人。

证明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别人有怀恨的感情,则(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他也将发生怀恨的感情;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他将感到为一个外在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但是(据假定)除了恨他的那人外,他想象不出引起他痛苦的任何其他原因,所以因为他想象别人恨他,他将感到为恨他的那人的观念伴随着的痛苦;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他将恨那人。此证。

附释 但假如他想象着别人恨他实具有正当理由,则(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及其附释)他将感觉羞愧。但这种情形(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五)是很少有的。又两个彼此间的互恨的起因(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九)亦基于因恨而努力设法去害那所恨的人。所以假如一个人想象着有人恨他,那么他将想象那人为他的痛苦或祸害的原因,因此他将感觉痛苦或恐惧,伴随着以那人是这种恐惧的原因的观念而来;这就是说,有如上面所说,他将用恨去报复那人。

绎理一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他所爱的人对他怀恨,他将同时为爱和恨这两种情感所烦扰。因为就他想象着有人恨他而言,(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他决定拿恨去报复他,但(据假设)他仍然爱他,所以他将同时为爱和恨这两种情感所烦扰。

绎理二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一个和他素来没有恩怨的人,由于恨他而做一些事来害他,那么他将立即努力用同样的手段去报复那人。

证明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有人恨他(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他也将恨那人。并且(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六)他将努力设法,悬想一切足以使那人感受痛苦的事情,并且(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九)努力做出那些事情来害他。但是(据假设)第一件他可以悬想足以致那人痛苦的事情,就是那人会做来害他的那样的事情;所以他将立即努力用同样的手段去报复那人。此证。

附释 加害于我们所恨的人的努力,叫做忿怒,但对于我们所感受的危害,而去加以报复的努力,便叫做复仇。

命题四十一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有人爱他,而他并不相信他有引起那人爱他的原因(这事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五绎理及第三部分命题十六是可能的),则他也将爱那人。

证明 证明本命题的方式与前命题相同,请参看前命题的附释。

附释 假如一个人相信他有正当的原因足以引起别人的爱,则(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及其附释)他将以此为荣。而这种情形之发生(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五),较它的反面,次数还要多些,而反面情形的发生,有如前面所说,就是当他想象有人恨他的时候(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四十附释)。这种相互的爱,换言之,(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九)就是替爱我们的人(同样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九)或者为我们谋幸福的人谋幸福的努力,便叫做感谢或谢忱。由此可见,人们是怎样地急于报复仇恨而缓于报答恩惠了。

绎理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他所恨的人爱他,则他将同时为爱恨两种情感所烦扰。证明本绎理的方式与证明前一命题的第一绎理的方式相同。

附释 假如恨占了上风,则他将努力加害于爱他的那人。这种情感便叫做“残忍”,特别是假如他相信爱他的那人并无任何足以引起他恨他的普通理由,尤其算是残忍。

命题四十二 当一个人因由于爱或由于荣誉的希望而给予他人以恩惠时,如果他看他的恩惠得到忘恩负义的报答,则他将感到痛苦。

证明 当一个人爱一个与他相同的对象,(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三)则他将尽可能努力使那人以爱去报答他。所以假如他因由于爱而给予任何一个人以恩惠,那么他这样做,乃具有一种希图别人以爱去报答他的愿望。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四)他抱有一种求荣誉的希望或者(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附释)抱有一种求快乐的希望;所以(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二)他将尽可能努力去想象这荣誉的原因,或认之为即现实存在于目前。但是(据假设)他想象一些别的足以排斥这种原因的存在的东西;所以结果他将(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九)因此感觉痛苦。此证。

命题四十三 恨由于互相的恨而增加,但可为爱所消灭。

证明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他所恨的那人也以恨去报复他(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他就会因而发生一种新恨,而(据假设)旧恨仍保持如故。反之,假如他想象着他所恨的那人,反而以爱来报答他,那么只要他那样想象着(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他将自己感觉到快乐,并且(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九)他将努力去取悦那人;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一)他将不再努力去恨他,亦不再设法使他感受痛苦。他这种爱的努力之大小将按照引起爱的情感之大小为准(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七)。所以假如引起爱的情感大于引起恨的情感,或者(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六)大于他欲努力令他所恨的对象感受痛苦的恨,那么爱就会胜过恨,可以扫去心中的恨。此证。

命题四十四 为爱所完全征服的恨,将变成爱,而这种爱将比前此未曾经历过恨时为更大。

证明 对于这一命题的证明与第三部分命题三十八的证明相同。因为假如一个人开始去爱他所恨之物或他素来一见即感不快之物,他就会因爱而感觉快乐,并且在这种与爱俱来的快乐(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爱的界说)之上,又加上一种新的快乐,这种新快乐起于解除与恨相伴随的痛苦的努力(正如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七所指出那样),随着他恨那人的观念成为快乐的原因而大为增长。

附释 事情虽说是这个命题所说那样,但决没有人愿意先去恨一物或愿意感受痛苦,以便后来可以享受更多的快乐,这就是说,没有人愿意使自己受损失,而希望补偿损失后的快乐,或愿意得病而希望恢复健康后的快乐。因为人人莫不努力以保持其存在,并莫不尽可能努力解除他的痛苦。假如我们可以想象先恨一个人以便日后可以爱他更多是可能的话,那么我们必定会永远愿意继续恨下去。既然恨愈大则爱愈大,因而我们必定会永远希望恨之愈益增多。根据同样原则,我们也会愿意我们的病痛继续增加,以便我们的疾病痊愈后可以感受更大的快乐,因此我们将永远愿意病,但是(据第三部分命题六)这实属不通。

命题四十五 假如一个人想象着另一个与他相同的人,对他所爱的与他相同的对象怀有恨心,那么他就会恨那人。

证明 所爱的那对象(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既恨那恨它 [4] 的人,则爱它的人想象着有人恨它,同时必定又会想象着它也怀恨,换言之,(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它也感受痛苦,因此(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一)他也将感觉痛苦,而他的痛苦伴随恨他所爱的对象那人的观念以俱来,而那人的观念便成为他的痛苦的原因,这就是说,他将恨那人。此证。

命题四十六 假如一个人被任何一个属于与他不同的阶级或国家的人引起快乐痛苦,并且假如他的快乐或痛苦,伴随着那人的观念,隶属在他的阶级与国籍的共同名目之下,以它作为原因,那么,他将不仅是爱那人或恨那人而已,且将扩大来爱或恨那人所隶属的整个阶级或国家。

证明 证明这一命题的方式与第三部分命题十六相同。

命题四十七 从我们想象着我们所恨的对象被消灭或受损害而引起的快乐,并不是没有为某种痛苦的情感所伴随着的。

证明 从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看来,这个命题是很明白的,因为只要我们想象着一个与我们相同的对象感受痛苦,则我们也将感觉痛苦。

附释 这个命题还可根据第二部分命题十七的绎理加以证明。因为我们常常回忆一些事物,虽说此时已不再是现实存在,而把它们认作即在目前,因而我们的身体亦同样受到感触。所以只要关于一物的记忆尚活跃着,我们就会被决定一想着它就感痛苦,只要这物的记忆尚继续着,则它决定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虽可因回忆一些足以排除这物的存在的事物,而略为减少,但亦不能完全去掉。所以我们感觉愉快,只在于它决定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略为减少。因此,只要我们所恨的对象一有不幸的事故发生,就会引起我们的快乐,我们每一回忆所恨的东西一次,则我们便重新感到一次快乐。因为,我已经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关于那所恨的东西的想象一经激起,并且想象着那物现实存在,则我们必被决定一想着它即感到同样的痛苦,一如当它现实存在时,我们每每一想着它便感到痛苦一样。但是,因为我们既已将关于它的形象,与足以排斥它的存在的东西的形象,联想在一起,则它决定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即立见减少,而我们也重新感到快乐,且此种联想每复现一次,我们便重感到一次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喜欢回忆任何已经过去的不幸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乐意将我们已经逃脱的危险的故事诉说给人听的原因。因为我们每一想象着危险,总是认为祸在眉睫,便被决定感到恐惧,但是这种决定能力,却受脱险的观念所阻碍。我们既已脱险,我们便将危险的观念与脱险的观念联在一起,而这脱险的观念重新使得我们摆脱恐惧,所以我们又感觉到快乐。

命题四十八 对于任何人,例如对于彼得的爱与恨将会消灭,如果爱所包含的快乐与恨所包含的痛苦和另一原因的观念联在一起;并且两种情绪都将会减少,只要我们想象着彼得不是任何一种情绪的唯一原因。

证明 对于这一命题的证明,只消从爱与恨的界说看来,即可明白(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所以说快乐是对彼得的爱,说痛苦是对彼得的恨,只因为彼得被认为这一情感或那一情感的唯一原因。因此只要彼得作为引起某种情感的原因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取消,那么对于他的那种情感也就会完全地或部分地减少或被取消。此证。

命题四十九 对于一个我们想象以为自由的东西的爱和恨,按照同样的原因,必较大于对于一个必然的东西的爱和恨。

证明 我们想象以为自由的东西(据第一部分界说七)必是通过自身而不假借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想象着这种自由的东西是快乐或痛苦的原因,那么我们将因此(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三附释)爱它或恨它,并且(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八)将以从那一种情感所能产生的最大的爱或恨去爱它或恨它。反之,如果我们想象着引起情感的原因是一个必然的东西,那么(据第一部分界说七)我们将想象着它不是引起某种情感的唯一原因,而是与别的东西联在一起为这种情感的原因。所以(据第三部分命题四十八)我们对它的爱或恨将会较少些。此证。

附释 由此可以推知,人类相互间的爱或恨必大于对别的东西的爱或恨,因为他们自己认为他们是自由的。此外我们必须考虑到情绪的模做作用,关于这点请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三十四、四十和四十三。

命题五十 每一个东西都可以偶然地成为希望或恐惧的原因。

证明 证明这个命题的方式与第三部分命题十五相同,同时还可以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八附释二。

附释 凡可偶然地成为希望或恐惧的原因的东西,便叫做好的或坏的预兆。预兆既然可以成为希望或恐惧的原因(据第三部分命题十八附释关于希望和恐惧的界说),那么它同时又可成为快乐或痛苦的原因,因此(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五绎理)我们就要对于这些预兆或爱或恨,并且(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要努力利用这些预兆作为获得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或排除足以成为障碍或恐惧的原因的东西的工具。又从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五还可推出,人的本性总是容易相信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而难于相信我们所恐惧的东西,每每不是把它过于看重,就是把它过于看轻。各式各样的到处惑乱人心的迷信,就是这样发生的。

我想这里我用不着再去详细解释由希望和恐惧所引起的心情上的扰攘不安,因为只是从这些情绪的界说即可推知,没有无恐惧的希望,也没有无希望的恐惧(这点我将于适当地方详细解释)。再则,因为只要对于某种东西有所希望或恐惧,也必定对它有所爱或恨,所以前面所说关于爱和恨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很容易地应用来讨论希望和恐惧。

命题五十一 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人,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同一对象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

证明 人的身体(据第二部分公设三)感受外界物体多种多样的刺激或感触。所以两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有不同的感触;并且(据第二部分命题十三附见的补则三后的公则一)甚至同一的对象可以引起他们不同的感触。又(据第二部分公设三)人的身体可以时而有这种感触,时而有那种感触,因此(据同一公则)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引起它不同的情感或感触。此证。

附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何以这人所爱会为那人所恨,这人所恐惧的会是那人所不恐惧的,并且何以同一个人现在会爱从前之所恨,现时敢为昔时之所畏。又因为既然各人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皆以他自己的情感为准(据第三部分命题三十九附释),由此可以推知,人们意见之不同,正如他们情感之各异[原注:这是可能之事,虽然人心是神的理智之一部分,有如第二部分命题十一绎理所昭示那样]。因此如果我们要比较人与人的异同;亦只能以他们情感的不同来辨别,称一些人为勇敢,称另一些人为怯懦,更以种种别的名字去称另外的一些人。例如,假如一个人对于我平时所畏惧的祸害漫不介意,则我便称他为胆大;除此以外,如果我注意到他害他所恨的人或利他所爱的人之愿望并不因畏惧我平时见而却步的祸害而退缩的事实,则我将称他为勇敢。反之,假如一人对于我平时漫不介意的祸害,恐惧特甚,我便觉得他胆小,除此以外,我注意到他的愿望,因畏惧某种尚不致使我退缩的祸害之故,而不敢施展,则我称他为怯懦。人们之判断他人的行为,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人有了这种性质和变化无常的判断,所以世人大都仅凭自己的情感来判断事物,他们相信以为足以令他们快乐或痛苦的事物(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八),因而尽力以求实现或加以排除的,都常常是纯粹出于想象,且不说本书第二部分里所证明的事物的无常性。由此可以容易看出,一个人常常会为他自己的痛苦或快乐的原因,换言之,常常会感到痛苦或快乐,而伴以他自己的观念为其原因。所以我们容易了解什么是“自悔”,什么是“自得”了。“自悔”是为自己的观念相伴随为其原因的痛苦,“自得”是为自己的观念相伴随为其原因的快乐,而这些情感,因为人们自己认为他们是自由的,所以特别来得强烈(参考第三部分命题四十九)。

命题五十二 一个我们从前曾经看见过总是与别的东西在一起的对象,或一个我们想象着除了具有与别的东西相同的性质外便毫无所有的对象,则我们将不会认为它是我们想象着本身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东西。

证明 每当我们想象着一个曾经与别的东西在一起看见过的对象时,(据第二部分命题十八及附释)我们立刻便回忆起那些别的东西,因此我们想到这一个东西立刻便会联想到那另一个东西。当我们想象着一个除了具有与别的东西相同的性质外,便毫无所有的对象时,我们也会发生同样的心理作用。因为我们总是以为凡我们从前在别的东西内没有看见过的成分,决不会在它里面观察出来。反之,假如我们想象着一个对象具有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特点,这就无异于说,当心灵观察那物时,并没有别的东西在怀,可以由思想前者而联想到后者,因此心灵被决定只能观察那对象。所以一个我们从前看见过总是与别的东西在一起的对象……。此证。

附释 这种心灵的情绪或这种关于特殊事物的想象,就其单独占据心灵而言,便叫做“惊异”(admiratio)。如果这种惊异是被我们所畏惧的东西所引起,便叫做惊骇(consternatio)。因为对于祸害之猝然来临的惊异,使我们的心灵完全为这种祸害所占据,不能更想它物,借以避免祸害。反之,假如我们感觉惊异的是人的智慧、勤勉或类似的东西,只要我们认为具有这种特殊品质的人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那么这种惊异便叫做敬畏(veneratio)。又如惊异的对象是人的忿怒、嫉妒或类似的东西,便叫做恐怖(horror)。又如果我们对一个所爱的人的智慧、勤勉表示惊异,而我们对他的爱(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二)因而愈益增大,这种与惊异或敬畏联在一起的爱,便叫做敬爱(devotio)。同样我们还可设想出恨、希望、信心,及别的情绪与惊异联合,而推演出更多的情绪,超出通常应用的文字所能表示。由此可以明白,情绪的名称都是由通常应用的语言习惯所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基于对情绪的性质有严密的知识。

与惊异相反的情绪为轻蔑,但轻蔑的起因大都由于我们最初惊异、爱慕或畏惧一个对象,或者是因为我们看见别人也惊异、爱慕或畏惧这同一的对象,或者是因为初看起来,它与我们所惊异、爱慕或畏惧的别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五及绎理与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但是当那物到了眼前,加以仔细观察,使我们不能不否认那物有什么足以引起我们惊异、爱慕或畏惧的原因,于是因那物即在眼前,心灵只得被决定去思想它之所无,而不去思想它之所有,虽则在通常情形下,心灵对于在眼前的对象,总是习于去思想它之所有。再则,正如忠爱是起于对我们所爱的对象的惊异,所以同样,嘲笑(irrisio)是起于对我们所恨或所畏惧的对象的轻视。同时正如敬畏是起于对于智慧的惊异,所以同样侮慢(dedignatio)是起于对愚昧的轻蔑。末了,我们也可以设想出爱、希望、荣誉或别的情绪与轻蔑联合,而推演出许多别的情绪来,对于这些情绪,我们通常也不能用特殊的名词加以辨别。

命题五十三 当心灵观察它自身和它的活动力量时,它将感觉愉快,假如它想象它自身和它的活动力量愈为明晰,则它便愈为愉快。

证明 人认识他自己(据第二部分命题十九和二十三)只有通过他的身体的感触和这些感触的观念。所以,如果心灵能够自己观察自己时,那么心灵已算是达到一个较大的圆满。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心灵已感到一种愉快,并且如果心灵想象它自身和它的活动力量愈为明晰,则它所感觉的愉快便愈大。此证。

绎理 当一个人愈是想象着他被别人称赞,则他的愉快便愈为增进。因为一个人愈是想象着他被别人称赞,则他将愈觉得他能引起别人的快乐(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九附释),而这种快乐是伴随着他自己的观念作为原因。所以(据第三部分命题二十七)他自己也会感到更大的快乐,这快乐为他自己的观念所伴随着。此证。

命题五十四 心灵只努力去想象那些足以肯定它的活动力量的东西。

斯宾诺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我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坏心
四合院:我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坏心
关于四合院:我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我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好不容易穿越了,双亲都在,家庭美满。我干嘛要有坏心思。何雨水挺可怜的,作为一个院里的邻居,还比他大一岁,照顾一下她很应该的吧。何雨柱是何雨水的哥哥,顺带着帮一下他,也是应该的吧。结果你易中海怎么不高兴了?不应该呀,我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贾家?离得远,我们家可顾不过来,照顾不到。傻柱喜欢秦淮茹?不存在,他只是想想,他媳妇儿让他离贾家
一云开一
快穿:我是男主对照组
快穿:我是男主对照组
每个世界都有这样一个男人,风光霁月,谦恭仁厚,卓尔不凡的天之骄子,最终却声名狼藉,受尽唾弃而死。 顾斯年猝死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就是这种人,专门为了草根男主逆袭而存在的对照组,用来衬托男主的光鲜亮丽。 可是凭什么…… 于是顾骋走上了反抗之路,成为了男主的表哥,男主的师兄,男主的学长… 炮灰走出剧本,活出自己的人生
小糖蒜425
六年后,妈咪成了植物人爹地的心尖宠
六年后,妈咪成了植物人爹地的心尖宠
她是被人故意抱走的千金小姐,他是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佬。 一场宴会,她被养母设计,意外成了他的药。 几个月后,他收到神秘快递,打开一看,居然是缩小版的自己。 他怒了:女人,你最好别让我找到你! 六年后,她再次归来,誓要报仇雪恨,找回儿子。 她一路开挂,虐渣渣,斗绿茶,顺便搞搞事业! 某天,却被腹黑总裁摁在墙角:孩子都有了,给我个名分! 她勾魂一笑:孩子他爸我有人选了! 突然窜出三小只笑
南宫紫嫣
老弟你听我说,这主角让我当
老弟你听我说,这主角让我当
穿越异世,他成了双胎而生的哥哥,弟弟还是个天选之子,前途无量。 本想可以在弟弟光辉下逍遥苟活的他竟然觉醒了反派系统,还要他挖掉弟弟的至尊骨? 从此,他被世人唾弃,被荒古追杀…… 可当一切原由被曝光后,无数人感动落泪——原来这么多年,是他一个人承受骂名,守护他的至亲兄弟……
佚名
一胎双宝:慕少你老婆跑了
一胎双宝:慕少你老婆跑了
慕少凌,慕家高高在上的继承人,沉稳矜贵,冷厉霸道,这世上的事,只有他不想办的,没有他办不到的!本以为生下孩子后跟他再无关系,岂料五年后,男人拖着两个萌宝强硬的把她壁咚在员工宿舍楼下,众目睽睽!...
堆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