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章 战守之争
听闻天使到,孔明亲自迎出中军帐外,见是费祎,下阶牵手,引入帅帐。
几月不见,丞相竟然须发灰白,面容憔悴,一付苍老之相。不等丞相摆案焚香接旨,费祎急忙先行拜见之礼,不由动情道:
“丞相辛苦!各位将军辛苦!&34;
孔明却不回答,只是摇头叹息,
赵云、魏延、杨仪、马岱、刘琰、张翼、王平、吴班、姜维、廖化等一班将佐,也都沉默不语。
一开口就使丞相和众将感叹,费祎更不知说什么好,中军帐内静得令人难受,他实在想不出有何合适的宽慰之言,可以打破冷场,就无话找话说道:
”蜀中上下,得知丞相智取三郡,深以为喜,无不为丞相神机妙算所折服!&34;孔明听了,脸色更加阴沉,连连摇头道:
“得而复失,空劳师众,枉费心机,一提起就令人感愧!&34;”朝中得知丞相收得良将姜维,天子甚喜,今见将军之面,果然人才难得。“
费祎见以三郡之胜相慰不成,就以收服姜维之事相贺。孔明却又道:
”兵败师还,寸土未得,得一良将,于魏何损?&34;
“空城计抚琴吓退司马懿,教这个死对头,贬职滚回老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成功。”费祎见丞相总是摆脱不了失败之痛,就以丞相这一杰作,大加称赞。
孔明听了还是面无喜色,“空城计”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若非情势所迫,岂肯如此冒险,不足称道,少提也罢。
费祎还是不甘心,他一定要把丞相说得心情舒畅,把中军帐的气氛说得活跃起来,他才敢宣诏。这样就不会给丞相的失败之痛雪上加霜,也使各位将军,对朝廷的做法,能够充分理解。
“丞相虽然兵败师还,寸土未得。但迁三郡人口十万之众,粮草、马匹不计其数,大大充实了汉中实力,这不能说是一无所得吧!&34;
不料这话一出口,孔明立即变色,不无痛心道:”此乃不得已之举,与其说是有所得,不如说是有罪过。“试想那三郡千百万人家,被强制迁徙,移居汉中,这是多么残忍的做法,他正想如何善待补过,以安移民之心。
费祎听了丞相的话,再无宽慰之言可说,正如蒋琬所说,丞相之心,清如明镜,不是言语所能劝慰,当即取出贬职诏书,当众就要宣旨。
孔明却不许如此草率,传令摆起香案,奏起军乐,按军中之礼领六军将佐跪地承旨。
众将听到丞相虽然贬为右将军,仍领丞相之职,照旧总督兵马的诏书,都感正是意料之内。丞相还是丞相,只不过暂时委屈领几天右将军的俸禄而已,一切都没有变,于是齐声欢呼
”皇上圣明,万岁,万万岁!&34;孔明却感心里不是滋味。他本想自贬三级之后,朝廷必定另请能人代理丞相,总督兵马。他自己也好从繁忙的军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认真筹划一个完善周全的北伐方略,以便再战。不想朝廷只是名誉上贬他三级,实际上仍然让他领丞相之职,照旧总督兵马。这就让人感觉,他上表自贬,不过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自罪自责之心。
朝廷这样做,真是让他为难。
受诏贬降之后,费祎就要还都复旨,孔明急忙叫住他,说朝廷如此贬用,实是法外加恩。但他不能不知己过,还请朝廷再颁一道赦旨,免去赵云等将军之罪。
此次北伐,蜀兵多于魏兵,不能取胜,反为魏军所破,其病不在兵之多寡,将之功过,而在主帅失误。
他还要朝廷宣谕全国,不论官民贵贱,但有心于国者,直言丞相之缺,严责用兵之短,一概有赏,阻挡言路者必罚。
费祎听罢,心里沉吟,现在就有谯周等人完全否定北伐之举,此例一开,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丞相用兵,如何了得。但他不敢违背丞相之意,也不把谯周的反战之论说了出来,只是连连命称是。
4
汉中还是久旱不雨,一秋枯叶纷飞,寸草不长,终日尘士飞扬。直至冬十一月,才下了一场小雪,汉中又见粮荒。
好在孔明早有防备,垦荒屯田,勤耕积谷,又不断从蜀中筹集转运,数万大军粮草充足,百姓也无饥色。
是夜,窗外寒风阵阵,雪花时断时续。孔明又掌灯,展开关中方域地图,眼睛注视着汉中对面的渭水流域,看得出神。
渭水以南,中是五丈原,左是散关,右是斜谷关。渡过渭水,第一城就是陈仓。这是汉初名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处。
陈仓以东,便是三辅之地,只要取得三辅,进出故都长安,那就易如反掌。
图上方寸之间,地上千里之远。从汉中到长安,山与山之间,城与城之距,旱路水路,敌军我军,能容多少人马,要用几日行程,需要多少粮草,会遇什么突变,他不知反复算计了多少遍。
半年以来,大军安营扎寨,处在休整练兵状态。军中大小事务自有随军长史杨仪处理,训练军马的事也有丞相司马魏延负责。转运粮草有马岱,器具打造有姜维,哨探敌情有邓芝,处处事事都不用他操心。
然而他还是放心不下,除了筹划北伐之外,每日还要到各处巡视。
今夜,他刚从各营回来,又在渭水流域用心谋划了几个时辰,只觉得右手臂阵阵刺痛,连烛台都握不稳。
约是三更时分,杨仪进帐轻声说道:
“成都来人禀告,老将赵云,日前病故。”
孔明顿时泪下,只因箕谷失戒,赵云也被贬了一级,刚刚转回成都养病,不想溘然病逝。
赵云是他帐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在任何艰难复杂的情况下,赵云对他的战略意图,都能心领神会,兵到计成。
用起赵云,他也感到得心应手。赵云实际上就是他的左膀右臂,难怪老将军逝世,他的右臂阵阵刺痛。
孔明痛心不已,即令六军连夜挂孝致哀。
杨仪领命才出中军帐,主管哨探敌情的中监军邓芝匆匆进帐,他见帐内无人,近前对丞相低声道:
“魏将曹休在东吴石亭被吴军所败,扬州告急。魏主令张合率军南下援救,关中只剩下郭淮的二万人马了!&34;
孔明听罢,不由惊喜,急令邓芝派人再探魏军曹真去向。邓芝走后,他又迫不及待秉烛照向关中方域地图,那双疲惫的眼睛,顿时放亮,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动。
关中空虚,真是天赐良机,趁吴军牵制魏军大部人马的机会,立即兴兵北伐,关中可定。
当即命罗安收了地图,取出文房四宝,他要连夜上表,请求出师。正要下笔,忽又顿住,关中败退才过半年,朝廷一定顾虑重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那些刘璋旧部,只求偏安蜀土,全无光复之志,再次上表出师,他们必定群起反对,他要如何说服他们呢?
忽然他又想到赵云逝世,蜀军大将已经所剩无几。赵云一去,更是如折一臂。如果现在不思光复,再过若干年,现有的大将,又会再雕谢三分之一,到那时,军无良将,欲图光复,更是纸上谈兵。
而且,他也自感年近天命,精力一日不如一日。而魏军兵多将广,谋士如云,曹真、司马懿之下,还有张合、郭淮、满宠等许多良将。如果光复大业在他的身上不能实现,蜀中后起之秀中,又有几个是他们的对手呢?
还有一个非战不可的原因,他不敢对人公开。那就是:关中空虚,蜀军如果按兵不动,不敢北伐,那就会被天下人看出,蜀中空虚,已经不堪一击,连攻打关中二万弱兵的能力都没有。
偏安只能坐以待毙,现在不动更被看出虚弱,只有以光复大义为号召,以攻为守,才能自立于强敌之前。
不管大业能不能成功,他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这样想,不由提笔一挥而就,竟成一篇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的(出师表)。
表章呈上数日,他又怕朝中议而不决,误了时机,便令杨仪、魏延等人代管汉中军务,自己则率关兴、张苞赴成都请战。
果然朝中众臣,听了丞相感动人心的出师表,表面上都为丞相的慷慨陈词激动,心里却都暗暗疑虑。关中新败,再战能否取胜?已经十分空虚的国力能否承受?
这次不比前番战后的评功论过,说好说歹都无关紧要。一旦议成准旨,丞相出师,大量的粮草器具供应,都要由他们各司其职,满足战场上的需要,如果到时候拿不出来,那就会要了他们的脑袋。
现在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与自己的性命攸关。蒋琬、费祎本是丞相的左膀右臂,又是朝中的权臣,此时应该先表示态度才是。但是他们俩却对视一眼,沉吟不语,似有难言之隐,又似在深谋远虑。
太史谯周一向反战,主张坚守险要,自保待变。大家都知道他的立场,就都向他望去,希望他带头站出来反对,大家也好随后附和。
谯周好像知道大家的意思,故意低头不语。刘禅见众臣不语,先急起来:
“你们为什么都不说话呀!丞相正等着回音呢!&34;
众臣还是你看我,我看你,不说一句。因为他们都知道,丞相出征,将要苦了他们;反对丞相出征,也要自讨苦吃。
”皇上,臣以为,不可出兵!“谯周终于开口说了。他说出自己的主张后,就用自嘲的面孔对着众臣,好像在问,他说这话,是不是疯了。
众臣见他说话,纷纷点头称是。
”反对出兵,你也得说出道理呀!“刘禅见众臣都有共识,又催问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