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535章 这气氛,多热烈!
于华没有理会两人,反而朝苏伟贞露出了个抱歉的笑容。
“苏记者,实在是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
没等苏伟贞说话呢,祝伟扭头看向苏伟贞,“记者啊?”
“嗯,还是湾岛来的呢!”
此话一出,于华感觉祝伟和马原神色一变,刚才那股剑拔弩张的气氛消弭于无形。
只见两人一脸慈眉善目,看起来要多亲切有多亲切。
祝伟关切的问道:“湾岛的记者同志怎么来我们燕京了?”
“来采访朝阳老师。”
祝伟“哦”了一声,“是为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吧?”
苏伟贞点了点头,“是。林先生获奖的消息在岛内引起了很多讨论。”
祝伟和马原都来了兴趣,拉着苏伟贞问了几句关于林朝阳获奖在湾岛的反响,听他说完之后,两人不由得发出感叹:
“这奖项影响力还真大啊!”
被冷落在一旁的于华这时候介绍了一下祝伟和马原的身份,苏伟贞饶有兴致的问:“我听二位刚才在争论米兰·昆德拉……”
后世提起米兰·昆德拉,在国内绝对要算是大名鼎鼎的西方作家了,甚至很多人还以为他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作家,早已作古。
实际上,米兰·昆德拉直到2023年才去世。
他本人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五十年代后期便凭借着小说《玩笑》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68年因为捷共失败,苏共实际掌握了捷克斯洛伐克,米兰·昆德拉被苏共封杀,后前往法国,又写了许多作品。
早在七十年代,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就曾被引进入国内,不过当时还是以内参的名义。
至于米兰·昆德拉在国内的真正风靡,还是在这几年。
先有景凯旋翻译了他的《为了告别的聚会》,又有韩少功翻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由此掀起了国内的“米兰·昆德拉热”。
“论写小说,米兰·昆德拉确实不行,还得是霍桑!我跟你说,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就是霍桑!”
苏伟贞跟祝伟、马原聊了一会儿米兰·昆德拉,马原突然这么说道。
苏伟贞被他笃定、强悍的语气唬得一时没敢开口。
“得!又来了。”祝伟摇了摇头,对苏伟贞说道:“苏记者,你别听他胡说八道,他这人就是见识短。”
“什么叫我见识短,你听我给你分析分析……”
祝伟却不听他的话,抬杠道:“你说霍桑是最伟大的小说家,那我还说朝阳是最伟大的呢!”
马原虎目圆瞪,“朝阳顶多算二流。”
“你敢不敢当他的面说这话?”
“我有什么不敢的?”
见两人又吵了起来,苏伟贞顿时感觉头疼。
怎么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说起这些话题来这么亢奋?
于华看出了他的苦恼,小声提议道:“要不咱们先出去吧。”
“好。”
两人出了西厢,于华解释道:“这院里的气氛就这样,时不时就得吵一阵,不过您放心,肯定不能打起来,过一会儿就好了。”
苏伟贞礼貌的笑着,“虽然有些不适应,但其实这样也挺好。看着他们的状态,能想起在十几年前的湾岛文学界,很多作家聚会的时候偶尔也会这样。”
两人说笑了两句,于华又领着苏伟贞来到另一间屋子窗前,这会儿里面正在看电影,放的是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死亡诗社》。
这片子国内没引进,字幕是粤语的,是林朝阳之前托人从香江寄回来的。
“朝阳老师这院子,大家都可以来。大家最喜欢的就是这间屋子,什么电影都能看到。
每周末还有个电影之夜,说是‘电影之夜’,实际上大家什么时候想看都行。”于华介绍道。
屋子里的人们目不转睛的看着电影,于华本想领苏伟贞进去,可苏伟贞却拦住了他。
“让大家看吧,别打扰这样的气氛。”
于华说:“那我领您去后院看看,那有个小图书馆。”
说着,于华带着苏伟贞来到后院的后罩房。
后罩房几间房连通着,里面摆满了书架,书架上挤满了书,目测少说也有上万册书。
苏伟贞觉得于华说得没错,这里确实跟个小图书馆差不多。
两人进来的时候,里面有两人正在找书。
一人是于华班里的同学洪峰,另一人于华不认识,也没办法介绍。
对方自我介绍说他叫芦苇,现在在给陈凯戈导演写剧本,昨天刚搬到小六部口胡同来。
“陈导说这氛围好,环境好,有利于我写剧本。”
芦苇这话引来了于华的赞同,“你还别说,别的我不知道,他们不止一个人说,在这改稿效率确实高。有时候跟大家聊着聊着,什么症结都想通了。”
苏伟贞问:“陈凯戈导演要拍新作品了吗?”
这年头两岸资讯交流不发达,但如陈凯戈这种在柏林电影节上拿了两座银熊奖的名导,即便苏伟贞身在湾岛也同样有所耳闻。
国内其实也一样,侯孝贤拿了威尼斯金狮奖,也是文化界、电影界人尽皆知。
“是啊!”
“新片拍什么故事?”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