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疏卷上
△疏。二摄迹断疑。文分二十七段疑义。恐菩萨修诸妙行时堕有为无为诸见异事取相心故。故文中节节断疑扫却诸见。弥勒偈云。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今初断求佛行施取相疑。此疑从前文不住相布施意而来。文三。初探疑反诘。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疏。断疑云。佛恐尊者生疑。意云。前既修无住相行施。是无相因行。云何今日。见佛成道。又感有相果耶。故拈此辞。而探诘尊者云。可以身相见云云不。
△二断疑了见。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至)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疏。由尊者。暂听探辞即领会佛意。非住乎身相而见如来也。以了达相即非相。则见佛法体耳。
△三重释显真。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至)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又恐尊者。虽悟无相之旨未得彻净疑种。故重示断疑文曰。尔凡所见者。皆属遍计性也。若触见逢真。以了相即非相。即见真寔之相。所谓依他无性即圆成体。故云山河大地。全是妙明真性中之影像耳。绿水长天彰法身故。即兼依法相宗。而释之也。
若纯依法性宗释。弥勒偈云。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谓。诸有为法中。不出生住异灭四相。故诸菩萨修习中道观时。求佛真净法体。恐堕生灭四相有为分别法中。故云。离彼是如来。即前修离相妙因。今异熟果尽即证成离相果耳。
△二断因果俱深难信疑四。初无信为疑。二遮疑显信。三深详信因。四结归离相。今初无信为疑(此疑从前无住行施无相见佛。两假经意而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疏。宗泐师云。无住相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因果之法既深。疑现未在迷钝根众生。难以领悟不能如是生寔信心。诚恐傍无机者。故尊者发言白佛。而请诘之。
△二遮疑显信。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至)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疏。宗泐师云。佛答非但现在有信。而且未来末世自有具福慧者。闻此般若能生寔信。后五百岁者大集经云。正法一千年。两个五百岁。恒修解脱。以禅戒坚固故。次像法一千年。亦两个五百岁。即多闻修福坚固故。三末法一万年。谓初五百年。即多是非。以斗诤坚固故。戒定不修。多贪利养。多甚怠惰。故争名夺利而为事也。况闻正法而修之者乎。今佛示尊者。到此末世万年初中。尚具宿根有人深信况现在及正像二季法乎。又持戒者戒也。修福者定也。闻章寔信者慧也。故弥勒偈云。说因果深义。于彼恶世时。不空以有寔。菩萨三德备。三德者。即具戒定慧三学也。故知法不碍信。时不碍机。
△三深详信因二。初善根深远。二慧福圆满。今初善根深远。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至)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宗泐云。若论寔信之由。从多佛所已种善根。闻此大乘之法则能生实信者。至于一念少时生信。亦从佛所种诸善根而然也所谓非十信位满即资粮加行。进通达位也。问。何以谓之一念寔信答直心正念真如法体。触境无生逢缘不动。了生灭本无生灭。不堕情识。息心达本源耳。
△二福慧圆具二。初佛智明鉴。次离我法执。今初佛智明鉴。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疏。信心生一念。诸佛尽皆知。凡有众生闻是章句。乃至一念净信。佛智眼圆无不明鉴生悟妙圆本性。得进通达游十地果圆之处。所以得福无量。
△二离我法执二。初遣二边执。次转破二见所以。今初遣二边执。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生空见也)无法相(即法空也)亦无非法相(又遣除无相见)。
宗泐云。此顺释生信得福之故。该乎生法二空。论云。有智慧者。了知生法二无我故。言无复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此生空也。言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者。遣扫有无二边见也。
△二转破二见所以。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至)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宗泐云。此显违经非福。言心取相等。即我执见也。今破我执见故。心不取相想。若取法相者。此法执见也。若不取之。则空法执见也。
何以故若取非法等者云大士虽空我法二见毁相泯心。又恐咬伤慧命。堕无为坑见不得超中道心印之法岂得圆妙福乎。
△四结归离相。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是故者。承前契后之义。不应取下文中。本缺一句。具说者。不应取心。不应取法等。谓内不取心。觅心了不可得故。外不取法相。了境本空故。以触境无生。非生灭故。不应取非法者恐诸大士初心入般若者。若心境既除。何法修证。故虽见无为实际。即不住无为见。是故念念勤修妙行。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云不应取非法耳以是义故等者。谓佛常示诸比丘众。我常示有示无。总扫众生执见。汝不可随我文字而转。取有取无取非有非无之见。我常示说如人度筏。于语言文字。莫生住见想故。又如以指示月。莫以指上而作月想。无非树摇风动举扇类月云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者。谓实相心印之法舍却。尚不取见。况取非法断灭见者。若取着法非法见。总成外道见也。故弥勒偈云。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如人舍船筏。法中义亦然。证智者。以智了如。如相不可得。以如冥智。智相不可得。如不可得。遍法界而周圆。智不可得。应用全而彰于心目。所谓寂寂然。用繁兴以恒如。灵灵然。智周鉴而常净。得法自性。唯证者方知耳。
△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此疑从前第一疑中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意而来分二)初问答断疑。二校量显胜。(初章又二。初约疑处为问。二顺理实答今)初疑处为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至)如来有所说法耶。
疏。因果不可得。故示无有相。云何得道果。菩提树下说。故恐尊者疑。反问而徴诘。
△二顺理实答二。初略标正意。二究竟根由。今略标正意。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至)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疏。尊者会佛意。我解佛法体。不得定有无。中道亦不计。了了寂灭果。故无定法体。法体本自无生。言辞相寂灭故。
△二究竟由二。初示法不可取。次因名句出圣。今初示法不可取。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疏。偈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由应化非真。故所说语言文字无取着故。又不可以作有取。故云非法。不可以作无取。故云非非法。
△次因名句出圣。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疏。虽本文字性空寂灭。无所取着。由斯寔相妙音随大小乘。三贤十圣机宜差别之见。差别之证。直至等妙二觉之圣。由斯妙音。刹那暂闻。流入大圆觉海。故净名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谓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其犹水无深浅。因机有差别耳。
△二较量显胜二。初示离相福妙。二持法转胜。今初示离相福妙。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疏。佛虽徴示有为七宝满大千世界而用施者。意指无为福胜。所以福胜者。菩萨以无住相想而行施等诸行。即修离相福行。今尊者领会佛意。即答离相之福。寔果胜耳。
何以故下。重徴福胜所以。是福德性者。即离相福德之性。同真际等法性。是故佛说福德之性。最为多耳。
△二持法转胜。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至)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疏。佛重示上离相之福而不及持行演说之福。言乃至四句偈者。举少以况多也。然持经福胜者。盖诸佛及所证法。无不从此般若而生。故称佛母。良有以也。弥勒偈云。于寔为了因。亦为余生因。释曰。了因者。成法身体。余生因者。成报化体。谓佛示上文离相行施不及者。只成报化果德。然斯离相因行由持般若悟性之力。始得离相而成报佛。故为余生因耳。今持法演说得成法身者为了因。故又偈曰。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
佛又恐尊者。取着法见堕智障中。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圆极菩提归无所得。即斯义故。
△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此疑从上无为法。不可取说而来。分二)初断四果无我证。二断智障不取证。(初又四。初破我见证预流。二断二果障。三断三果惑。四断四果惑尽)今初破我见障。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须陀洹是名须陀洹。
宗泐师云。梵云须陀洹。华言入流。亦名预流果。此声闻所证初果也。已断十种见惑。离四趣生。预入圣人之流。故名入流。言无所入者。因破我见之惑。故不着我证。入流果。又不著于六尘境界。故言不入也。
△二断二果障。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至)是名斯陀含。
疏。宗泐师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果。此声闻第二果。盖欲界九品思惑。前六品已断。后三品未断。更须欲界一度受生。故云一来。实无往来者。谓不著于往来之相也。
△三断三果惑。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至)是名阿那含。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