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2章 王之决断
陈王(孙孝)在他尚桑的王府里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欢迎各位来宾的到来。车骑将军本来也来到了尚桑。但是他突然生病缺席了会议。赵策因此并不急于见到陈王。他就在王府的花园里悠闲地散步。这是一座宏大的、精致的花园,连赵策都想为公主建造这么一处赏心悦目的场所。
当他转过一处在树木环抱中散发着阵阵清凉的泉池两用水井后,赵策眼睛突然睁得大大的,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他的脸如同他此时的心情一样慢慢张开。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眼前。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眼前的景象犹如梦境实现,这些天以来的奋斗与坚持就是为了这个时刻。然而这一切来得又是如此突然,他毫无准备,完完全全地超出他的所有策划和构想——在他眼前不远处的正是相隔许久让他日夜担心的凰仪公主孙云叶。
稍微让赵策在意的是,凰仪公主正在和田云(子常)愉快地交谈。这位年轻的将军如同吹进公主窗舷的一股清流,使她的寄居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公主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田云身上使得她没有发现赵策。这位武牙将军现在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战功累累,又左右逢源。陈王跟他关系紧密。甚至将自己的车马供他使用。朝廷也拉拢他。现在他又与公主相谈甚欢。
正当赵策望着凰仪公主和田云时,自己不知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他转过身一看是曹妙银小姐。她正端着冰镇[1]的去皮甜瓜站在他的身后。
“大人实在是不该来这。”曹妙银以这样的方式提醒赵策,“陈王要加害于你。”她在郑重说话时的声音让人侧目而又不敢直视。
“啊哈,原来是曹妙银小姐。”赵策装作惊讶地看着这位侍女,“我正是为此而来。除此之外,赵策还要感谢华云君鼎力相助。”
曹妙银:“我只不过适当地促使陈王加快了进程。”
赵策:“你在利用和助长他的野心。”
曹妙银:“如果他是位明君,天下人都会帮助他,加入他。如果不是,自然会被其他强者取代……”
“是赵策?赵策!”当赵策循着声音望去时,发现是凰仪公主正在叫他。很显然,公主也并不是十分肯定。当赵策的目光与她接触时。她确信这就是那个十分要好的朋友,看到了熟悉的朋友的她显得十分高兴。也许是分开之后的岁月过于漫长,经历了太多事情。这位公主脸上的表情出现了略微变化,有一瞬间变得有些恍惚,她的眼睛有些湿润。而当这些过去之后,看到原来的侍卫顾光(莫夜)画面再次变成一位势力领袖后,她又高兴起来。
“你们刚才在聊什么,看你们聊得这么开心,妙银很少和人聊天。一定是什么有意思的事。”
“我觉得我们应该离开这里,到外面走走。”赵策一语双关,曹妙银心领神会立即向公主施礼以示赞同。
“对呀,香农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公主兴致勃勃,她拉上两个人来到王府门前的广场。
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陈王正坐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身体略微发福的陈王容光焕发。嘴角精心修剪的胡子飘逸潇洒地向两边延展。他本人正热情地向来宾和朋友们一一致意。公主带着曹妙银和赵策还有田云来到陈王身边落座。赵策立即发现了于陈王隔位相座的黄权(公先)
赵策:“黄使君也在观看比武呀?好雅兴。”赵策坐在黄权的身边。
黄权(公先):“赵临州,我们又见面了。”
广场的西南方有人擂起战鼓,两名武士走上前来。一位是手持练习长戟的武士,另一位走上来时立即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这是一位手持木钩镶的女性,她就是公主身边的另一位侍卫——曹香农。这位体型匀称,眉目清秀,举止落落大方的女士让赵策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赵策从她的身手可以看出这位女士绝对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且她带着曹妙银躲避了鲁太尉手下的追捕。随着战鼓再次响起,两人开始战斗。
赵策一边观看决斗一边寓意深刻地询问黄权:“黄大人击杀叛贼高豹功高盖世,您为何不回钜京领赏反而仍留在尚桑?”
黄权:“还有些小问题需要处理。”
赵策:“看来这小问题比领赏都重要。我听说越重要的事往往越危险。”
黄权:“是呀,但有些事情值得一试。就像这决斗。”黄权说完就不再理会赵策,而是观看决斗。
他们观看了三轮决斗,曹香农三战全胜。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台上观战的陈王非常不高兴。他本来打算借助这次比武向公众展示自己的雄威。但现在,他的脸上全是不满和愤懑。他冰冷露骨地对正在向曹妙银挥手祝贺的公主说:“你的朋友帮你赢了这一次,我看你倒是有多少朋友,能帮你赢几次。”
这些话都被一旁的田云深深记在心里。另一个记载心里的就是赵策。
之后的酒宴上,就在赵策费尽心机琢磨陈王‘属’[2]他时该怎么办时,赵雍向他报告黄权突然失踪。
随后陈王也收到了相同的报告:“大人,特使大人已离开尚桑城,胡昕(玄明)将军正率领他的骑兵军队追随黄权而去。”
陈王(孙孝):“尚桑守卫严密,我又加派人盯着他,他是怎么离开的?”
“是乘田氏世子的马车离开的。”
“什么?!”陈王听到是乘自己的车马而离开更加气愤,“快去追!把他们追回来!”
原来,黄权的马车是从田云借来的。这位朝廷特使告诉田云赵策想要害他,如果他能够帮助他逃出尚桑,他回到钜京一定会报答他。田云认为赵策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保存黄权一定会对自己有利。除此之外,黄权是朝廷特使,如果他能在朝中为自己美言几句,那他的未来一定会更加顺利。于是便将陈王的马车借给黄权。
现实的结果是,他结结实实地被黄权骗了。黄权不但利用他逃出尚桑,还在城外的军营中成功策反了胡昕(玄明)将军。田授(拒纬)得知自己的儿子闯了大祸连夜写信向陈王道歉。同时将自己的儿子立即召回。
陈王这一天过得非常生气,整个宴会他再也没有出席。
第二天上午,会谈开始。赵策早早便和伪装成侍从的军官吕胜(简君)赶到会场,他希望能够不受打扰地和陈王面对面地、彼此真心诚意地进行一些交流。但是他一到场就看见了陈王身边的侍中邓让。
“侍中大人,您真是让人出乎意料哇!”赵策在与陈王寒暄中,装作惊讶地看到了邓让,“大人大难不死想必一定是有什么过人手段吧。”赵策一方面问候邓让,一方面暗示他手腕高明。
“临州牧过奖,说起临危不死最后还能喜获佳人,临州牧才是真正的后生可畏呀。”邓让毫不示弱地指责赵策从他手中“偷”走了公主。
此时葛政走进会场,他的到来让赵策和邓让立即安静下来。
邓让转而对他的老对手格外热情:“廷尉大人。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邓让这样神采奕奕地活现在葛政眼前就是要告诉廷尉自己离开钜京后发展得一样很好,还成为了陈王的上宾。他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上升了一些。带着这份自信,他开始对昔日官位高他一等的政敌进行了一番品评:“葛廷尉还是那么老气横秋,阴森得让人难以琢磨。”
葛政一如既往地瞧不起邓让,他略带不屑地嘲讽邓让出卖他前两位主人:“邓侍中你也还是那么见利忘义。”
邓让:“哪里哪里,和您的门徒比起来,在下简直差远了。”
“好了好了,老先生们。我们各自要么有仗要打,要么有要事要办,我们聚到一起不是为了看你们斗嘴。”赵策在这两个人打起来之前赶紧打断了他们。同时他也非常担心自己的时间并不充足。
邓让对赵策又气又恨。他觉得上次赵策从他手里骗走公主和玉玺的仇还没有报。他面容扭曲,露出惊异于常人的表情。看上去就像传说中放下人类模样露出怪异面容的妖怪。他使劲喘气,过了好久才恢复过来,等他恢复了之后,他便阴险地盯着赵策。他相信赵策一定活不过今日。他告诉陈王:“我代表太尉大人向君上和天下所有人宣告:闻人氏不满足于把持朝廷的野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闻人氏知晓、默许、甚至纵容南匈奴叛乱。以此达到扰乱中原,谋朝篡位的目的。太尉大人希望与天下的忠臣良将特别是君上联合起来,一同讨伐闻人氏,重振社稷。”
葛政刻薄的脸上闪现出一道满足的表情:“作为朝廷特使,我倒是希望,我们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双方尽可能满足对方的诉求总比争执起来打打杀杀好得多。”
“有一件事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赵策发表了他的看法,“据我调查,廷尉大人曾在朝中对某些人进行过污蔑、迫害活动?谁在指使你?”赵策所指的正是他害死了史昂(威德)大人这件事。
葛政;“这是个误解,我们也用不着遮遮掩掩,这里除了你,不会再有人为骠骑将军的死感到心痛。”面对赵策的质询葛政毫不隐讳地承认是他害死了史昂(威德),赵策也看得出来,史昂的死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减轻了不少压力。不过葛政对于史昂的死这件事的态度看起来更像是对大家、对世间的嘲弄,“要学的还有很多,年轻人。要是你多关心一些你主公过去到处树敌的事迹你就会发现,当初要是没有我,他早已因为得罪了先帝被砍了脑袋,你也不会见到史昂。”葛政所说的话让赵策无可反驳,他明显地听出了葛政的话语的背后带有深厚的寓意,“为了天下人,牺牲一个史昂也是必要的。或者说,大家,朝廷,天下人都希望他死。”
赵策在听过之后思考了许久,廷尉所说的话寓意丰富,眼下看起来似乎害死史大人的是整个朝廷或者是形势所迫而不是葛政或者其他某个人。
葛政:“对于高皇后的死,我认为他只是宫中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之一。不管他是皇后还是宫女。我们必须在巨变到来之前完成变革。”
赵策:“你所说的变革就是谋朝篡位!”
葛政:“只有这样才能救天下人。”
赵策:“为什么你认为只有你能拯救?人们没有选择吗?他们不能拯救自己吗?”
葛政:“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友人。他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死了。”
赵策:“即便如此,赵策也要提醒各位我们正面临的胡人的威胁。赵策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驱逐胡人,收复失地。否则,中华将有亡国灭种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