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四十七章 仓颉造字
轩辕大长根本不相信炎帝会起兵攻占濮墟,也不相信他将要攻打鹿野,轩辕沿着盘山大道一边登山,一边思忖。流云从他身边掠过,使他置身于清凉宜人的云雾之中,那些山峦林木、花花草草,在云朵中若隐若现,更增加了扑朔迷离的色彩。他观赏着,玩味着,不一会儿,就将那件恼人的事情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到了山顶,他哪儿也不去,信步向山坪后面的茅舍走去,茅舍是轩辕大长在昆仑山上阅读书契的地方,极其清静幽雅。
如今临时拨给书正仓颉和他的书子们,让他们在那里好生统定书契文字。统定书契文字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极其细致的事情,也是一件需要尽快办理的事情。现在各部落送来的甲片,刻契什么图像符号的都有,有的像鬼画符,有的像鸟兽迹,有的像虫子爬,有的像绳子结,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他早就想让各部落的书正书子们聚在一起统定了,当然所谓“统定”也只能是初步的,大致的,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但办理这事的决心他是下定了。轩辕一向很重视这项事务,早在部落联盟成立之初,他就催促仓颉办这件事,无奈仓颉这老伙计软脾气,慢性子,总是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再加上书正日常的书契刻划事务缠身,就把这事给拖下来了。这次夏宫避暑,轩辕特别关照仓颉,让他哪儿也别去,就在昆仑山顶,好好把书契文字统定下来,不弄完别想下山……如今半个月过去了,也不知这伙计干得咋样了?轩辕急切想知道他们的进度。
刚下山坪,轩辕碰见自己多日不见的传命,传命叫鹿犄子,是去年秋天在鹿野游猎时得到的。小伙子不赖,尽心尽力,很会办事。轩辕告诉他,让他通知膳房老彭祖多做些菜,多烧些汤,晚饭送到茅舍里,他要跟书正书子们在那里一起统定书契文字,一起吃晚饭。鹿犄子眨了眨眼睛,仿佛有什么事情要说,看见轩辕大长已经走下山坪,也便只好到膳房去了。
说仓颉是蔫脾气,慢性子,遇事不着急,这话不假,但要说拖沓不干事,这实在有点冤枉。统定书契文字,并不像轩辕大长想像得那样简单。
不错,一、二、三,可以一刀一划地刻在竹木甲片上,甚至可以在草绳上挽疙瘩,但是四、五、六呢七、八、九呢?百、千、万呢?也能一刀一划地刻契吗?关于这些,轩辕大长根本没有去想,但作为书正的仓颉却不能不想,书子们也不能不想。
关于数目字,从各部落送来的竹木里片看。有的部落还真有一刀一划刻契的!在统定过程中,有的书子表示赞同,说,“不一刀一个数字,难道还一刀十个百个吗?”有的书子发出嗤笑,说,“这下子好了,女人们有梳头的物件了,不要再另制梳篦了,把这些东西分下去,刮一刮,就能用了。”众人一听,都笑了。
不过,这是半年前开始统定书契时的笑话了,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关于统定的计划,他们是按照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石、气”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等的顺序进行的。统定的进度是一天多则三四十个,少则一二十个。眼下,“金、木、水、火、土、石、气”之类已经大致统定一过,“衣、食、住、行、用”的“衣、食”部分也已经定下一些,今天开始统定“住”的部分。
仓颉正说着话,轩辕大长到了。书子们连忙起身让坐。仓颉看了轩辕爷一眼,既没有起身让坐,也没有停下说话,轩辕爷只好跟书子们一起,规规矩矩地坐在席子上听仓颉继续说话。仓颉说,“住。住在什么地方?是有巢氏的树巢?还是有穴氏的山洞?亦或如今的房舍?居所不定,居住形式不定,则此类书契文字难以统定。”老仓颉振振有词地提出论题。他巡视一遍书子们,希望书子们发表意见,进行辩难,最后定下纷乱如麻的“住”类文字。
“先民以洞穴为家,家应为洞穴。不然将何以为家?”一个青年书子说。他大约来自轩辕部落的西北地方,他那里恐怕住洞穴。
“这个字用在统定‘安’字上倒合适。洞形,中空,石构,千年不毁,是为‘安’耶!”另一个书子文气十足地争辩说。听口音像是穷桑一带人。
“光有洞穴,里面没有人,只是一个空空洞洞的洞穴,恐怕为‘家’不妥。”又一个书子说。
“这好办。在洞穴里加一个‘人’字就行了。”
“行倒是行。不过,这家里还有猪、牛、羊、鸡、犬六畜,你把这些往哪里放?不要了?”
“哪能不要?要当然要,不过……”轩辕大长插话了。他是作为一个普通书子说话的,口气自然平缓,他沉吟着,“不过这些都放在家里,这家岂不成了牲口圈了吗?”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
书子们又互相辩难了一阵,都把目光投向老头子仓颉身上,他们把老仓颉看作这里的最高权威,虽有轩辕大长在场也不能稍稍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辩难辩难,辩到最后大家还是得听仓颉的,现在到了仓颉拿主意定盘子的时候了,众人静下来,说,“听书正的。”
只见老仓颉向大长爷欠了欠身子,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敲着面前的甲片,慢声细语地说道,“以穴为家,家不成家。以穴为安,安将不安。家安之要,不在洞穴,而在地上。此其一。地上而无挡风遮雨者,也难以为家为安。此其二。要之,需有土、木、皮、禾、掘地为穴,立木为柱,苦皮禾柴草为遮挡,这就是人所寝卧安歇、烧煮饮食、繁衍生息的‘宝盖头’。什么是‘宝盖头’你们懂吗?‘宝盖头’就是顶盖在咱们头上最宝贵的房舍。”老仓颉指了指茅舍的房顶,又用手指在空中划了一个“巾”字形。。然后接着说,“家,先要有房舍,有住处,有‘宝盖头’。此其三。这一点可以先定下来。下面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宝盖头’底下放置什么物件了,有书子说里面加‘人’字,这有道理……”他又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兄字形。正说着,突然听到一阵猪嚎羊叫,是膳房的庖丁们在杀猪宰羊,大家都把目光转向舍外,老仓颉只好把话停下来。
轩辕大长见空子插针说,“提起‘家’字,倒让我想起前年的一件事情。那时,我正在宫舍里办事儿,忽听旁边的农舍里阵猪叫,弄得我心烦群乱。猪叫了半天,竟没有人管理。我走过去,给猪扔下几穗秫秫,猪不叫了。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你说‘宝盖头’下面有人就是‘家’,可人不在房舍,而猪在房含里不也是‘家’吗?人不一定全天都在家,猪倒是一天到晚都在家!”
“家人出门在外,有豕系于房舍之下,这是不是家呢?这家又跟猪圈有啥两样呢?”仓颉思忖着自语着,又仿佛在询问别人。
“当然是家。猪是人养的,有猪就有人,猪一直在家里,人出去了,还要回来的,怎么不是家呢?是家,是家。”书子们七嘴八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好吧,那就把‘家’字暂时定为‘宝盖头’,底下一个‘豕’字。”仓颉喝了一口桑叶茶水,嗓子湿润了。又说,“刚才有书子提到‘安’字,咱现在就顺便把‘安’字也统定了吧!”
“这好办。在房舍下面,不,在‘宝盖头’底下加一个粮食的‘食’字,不就行了吗?有房舍住,有粮食吃,就可以‘安’了。没房舍住,没粮食吃,想安也安不了。”这是最早是出“安”字的那个青年书子在说话。不过这次他不再文气十足,也不再坚持洞穴房舍和石头结构了。
“有见地。”仓颉很高兴。在统定书契文宇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有见地的议论,也是第一次在书子们面前夸赞自己的下属。他接着说,“不错,人无居室,不能安然。有居室而无粮食,也不能安然。要之,‘安’字构成,第一有‘宝盖头’,第二要有食物。但是有两点还要考虑,第一是食物不一定就是粮食,五谷杂粮是食物,兽畜禽鸟也是食物。不过这一点无关宏旨,不论荤素总是食物,有食即可。第二么,我不知诸书子想过没有?这吃住之外,还有一个嘿嘿!”话没说完,竟自己窃笑起来。
众人都被老仓颉笑愣了,不知这老头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看他那个前仰后合的样子,越发觉得神秘莫测了。轩辕环视一遍茅舍,看不见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仓颉发笑的,越发觉得不可理解。对于刚才书正和书子们的议论,轩辕感到获益匪浅,他从来不曾想到在这小小的书契文字里面竟有这么大的学问,那么仓颉笑什么呢?也许这里面还有更大的学问。于是他催促仓颉,“老书正快说,吃住之外还有什么?”
老仓颉笑了一阵,终于停下来。他向书子们打趣道,“诸位书子有房舍住,有饭吃,是否就‘安’了呢?你们心里明白。我看有此二物,尚不能安。啥原因你们自己也明白。因为这‘宝盖头’底下除了你们几个光棍男子之外,没有女子,有室无女则不安,家室家室,妻媵之耶!你们都到了婚配的年龄,有吃有穿有住,还不能算‘安’,要‘安’就得在‘宝盖头”底下再请进来一个‘女’字。女与子合而为‘好’,‘安’字也如此。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一句话把几个青年书子臊得满脸通红。
书子们羞臊之后,开心地笑了,轩辕爷也笑了,他们同时都觉得这时的老仓颉似乎年轻了许多。“这个老家伙,一肚子花花肠!”轩辕爷在心里骂了一句。
糕糕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