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农家小糖宝

第857章:这是一个信号(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857章:这是一个信号

“恭迎皇祖母回宫!”

“恭迎太后娘娘回宫!”

……

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太后娘娘被皇上亲自搀扶着,缓缓的下了凤撵。

一时间,耀眼的阳光照射在黑色的凤袍上,上面的金凤仿佛振翅翱翔,显露出了无比尊贵的气势。不由的,一干宫妃和文武群臣,俱是低下了头去,不敢直视这位大燕最尊贵的皇太后。

“谨儿,来。”太后娘娘对着轩辕谨招了招手,说道:“扶着祖母,咱们回宫。”

“是。”

轩辕谨大步走到太后娘娘身边,小心的搀扶着太后娘娘的右胳膊。

于是,身穿明黄龙袍的天熙帝,站在太后娘娘的左侧,轩辕谨站在太后娘娘的右侧,天家三人缓步走向高大巍峨的宫门……

跪在地上的嫔妃和皇子公主等人,直到天家三人组从正中间走过,才屏气凝神的站起身,规规矩矩的跟在后面。

但是,一个个的心情越发的复杂了。

皇上今天来这一出,弄了这么大的排场出来,真的只是为了恭迎太后娘娘你回宫吗?

怕是不尽然吧!

而且,太后娘娘明显是在给三皇子撑腰!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信号!

大家谁都不是傻子。

此时,无论是嫔妃还是文武群臣,没有一个人敢小瞧这个等于被流放般,丢出宫去多年的废太子。

“贤妃娘娘,你不是一直自诩绣工无人能及吗?”淑妃碰了碰贤妃的胳膊,眼睛看着前面太后娘娘的凤袍,低声说道:“那金凤,你绣的出来吗?”

其实,淑妃并没有讽刺贤妃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

奈何,听到贤妃的耳朵里,就刺耳了。

没办法,她早就盯着太后娘娘和轩辕谨的衣服,瞧了一遍又一遍了。

她发现,她绣不出来!

这到底是什么针法?

咋绣出来的东西,如此的活灵活现?

贤妃心里正猫抓似的难受着,淑妃撞过来了。

贤妃暼了淑妃一眼,声音闲闲的低声说道:“才刚看到大公主的刘海儿,被风吹了起来,露出了光洁的额头,那皮肤白嫩细腻,光滑莹润,仿佛会发光似的……啧啧啧……”

贤妃啧啧称奇,又暼了淑妃一眼。

淑妃:“……”

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感觉心里也猫抓似的了。

她也注意到了华宁公主。

毕竟,原本好像是整日穿着孝衣,包裹的密不透风的年轻姑娘,忽然换上了和年龄相得益彰的红色衣裙。

同时,脸上戴着红色的面巾,整个人显得神秘而又热烈。

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虽然,差不多所有的风头都被轩辕谨抢去了。

但是,华宁公主的大变样,也夺得了一丢丢的光华。

特别是一些位份高的宫妃们,任谁都满心好奇华宁公主现在的样子。

毕竟,像是贤妃淑妃这样有了些年纪的宫妃,当年可是亲眼看见过,华宁公主满脸瘢痕的吓人模样的。

现在见到华宁公主短短时日,如此大的变化,能不好奇吗?

这到底是咋好的?

御医不是治了好几年,都没有治好吗?

咋就去了民间一次,就好了呢?

贤妃几句话,勾的淑妃心痒痒。

目的达到了,满脸感叹的又道:“如今看来,大公主脸上的瘢痕,怕是好的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

贤妃说到这儿,故意顿了顿。

然后,看向了淑妃脸上涂抹的,那一层厚厚的脂粉……

风中的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美女退后,让我来!
美女退后,让我来!
萧尘奉师命带着一纸婚书来到汉城履行婚约,阴差阳错竟然遇上双胞胎姐妹花,他欲哭无泪,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啊……
佚名
许我深情,谢先生过期不候
许我深情,谢先生过期不候
破产后,容音住进了竹马谢时瑾的家里。所有人都说当初的婚约只是一句笑谈,容音也清楚自己和谢时瑾再无可能。她虽然难过,但是也清楚哪怕是之前,谢时瑾也并未对自己显露爱意。一直到那晚她参加相亲宴回来,被谢时瑾抵在墙上,红着眼质问:“你真的决定放弃我了吗?”
珠光宝气
修炼5000年还是练气期方羽
修炼5000年还是练气期方羽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
李道然
被堂妹抢亲,我嫁军官躺赢了
被堂妹抢亲,我嫁军官躺赢了
前世,她信奉“人性本善”,结果现实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她被好姐妹设计下药,还被抢了未婚夫。 当她从人间炼狱中得到真相后,已经晚了! 原来,她的结局是渣男贱女一起设计好的,他们早就暗通款曲了...... 重生回到刚和渣男订婚的时候,她决定扳倒一切重新开局。 被下药的她逃往途中,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军官壮汉。 因祸得福,她的再世人生随着随军生活赢麻了!
佚名
我的系统,硬饭能软吃
我的系统,硬饭能软吃
如果说是大四以前,他还会矫情的考虑一下,可是到了大四,实习单位都找不到的他,更别说工作了,完全没戏,问啥啥不会。 面对从天而降的系统,他立刻答应了绑定系统。 可是,没有人告诉他,软饭系统居然得优先成为优质男生才能吃软饭。 于是,在系统的“逼迫”下,他开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争做优质男性,吃黄金软饭。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