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赵雪宁

第1143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143章

第1143章

李凡上前启奏,百官都是朝着他看了过去。

这是李凡入京以来,第一次以朝廷大臣的身份参与朝会。

作为如今处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他的政见,更是牵扯着世人的目光。

建业大帝看向李凡,道:“所为何事?”

李凡道:“今外则强敌环伺,内则吏治不清,故臣敢请圣上,设监察司直辖天下,以察天下官吏,以听黎庶之声。”

“同时,请圣上更易官员选拔之策略,听民意、察民情,每逢擢升提拔,一概实地查访。”

百官都是瞬间一凛。

李凡殿试之时,在朝堂上说的二策,犹然在耳。

上一次,他的二策虽然语出惊人,令世人侧目,但是当时,他终究只是一个举子。

他的建议还远远达到没有纳入朝政讨论的范畴。

而如今,李凡乃是以一个正二品大员的身份上奏,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果然如此这小子”

吏部尚书龚巨仁心中一凛,就在昨夜,长孙府那边给了消息,知会他,那封公函的真正用意,并且预言李凡在下一步会直接上奏皇帝。

李凡再狠,也只是一个官员而已,他的意见、想法,只有得到天子的首肯,成为政令,才真正地影响到这个帝国。

建业大帝挥挥手,乔白眉走了下去,从李凡的手中,将奏折取了,双手奉给建业大帝。

建业大帝接过,默然阅读着。

朝堂之上,都是安静地等待着。

许久之后,建业大帝终于看完了,他抬眼,道:“李爱卿之论,百官可有异议?”

百官都是面面相觑。

不少官员欲言又止。

让他们支持李凡?保持沉默?那不可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李凡从来都是站在对立的战线上。

但是,直接反对的话能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了,心里还是有点儿数的。

——建业大帝那么大的气魄,把李凡和他的门生推到了朝廷重要位置上,就是因为李凡的策论打动了他。

明知道建业大帝赞同李凡,此刻还直接跳出来反对。

那就很不明智了。

“臣同意李大人的意见!”

这个时候,却是龚巨仁站了出来,他开口道:

“不过,臣以为,此事应徐徐图之,正如李大仁所说,今外敌环伺,恰恰因为如此,朝局不能禁受大动荡啊!”

“若一时间风声鹤唳地进行改革,恐怕朝野难以适应更会给了胡人可趁之机!”

没有直接反对,而是侧面地拖延。

这,也算是朝野上惯用的战术了。

当皇帝有什么无法阻拦的想法,而百官又深觉不可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三阻四。

缓兵之计。

一缓二缓三缓的,缓着缓着就缓没了。

“朝野之间难以适应?恐怕是诸位大人难以适应吧?”

李凡却是冷笑着开口:“如今大羲国内弊丛生,宛如一个身体发虚生病的病人,如今和平还好,若是战事一起,恐怕国难将重演!”

”若不革新吏治,在百姓眼中,朝廷和敌人又有什么区别?外敌是敌,内敌也是敌,他们会为保护大羲血战么?上下同心,则战无不胜,上下龃龉,在每战必败!请圣上三思。”

他说的很直接,百官脸色都是十分难看。

“圣上,”

这个时候,护国大将军赵南堂也是开口,道:“臣觉得,李凡所说切中要害,若外敌来临,而帝国人心不齐,实为大害!”

“昔年‘北水城之事’,历历在目,圣上,不可不鉴啊!”

赵南堂之言,更是令场中无数人色变。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是剧本?你跟我来真的
不是剧本?你跟我来真的
有个传奇老者,脚踏解放鞋,骑着三轮车,红旗在他身后猎猎作响,身后一张泛黄的战友合照,记录着往昔峥嵘。整个网络炸了锅,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这位低调到尘埃里的老者,曾是穿越者,在异界与霓虹斗智斗勇,跟鹰酱硬
佚名
道君第一步:种田!
道君第一步:种田!
一觉醒来,孙明穿越到一个神秘游戏里,成为这里的原住民,孙明意外发现,这里的NPC似乎真有具备独立的思想,而且版本也会更新。随军出征,冰封万里大河,为军开道。呼风唤雨,召黑云压顶,为农户灌溉种田。“你说
微光晓色
难产当天,渣父子在陪妹妹庆生
难产当天,渣父子在陪妹妹庆生
成亲七年,杜宛宁孝顺婆母,体贴丈夫,照顾幼儿。可她二胎难产当天,渣父子却在陪妹妹杜芷柔参加隆重的及笄礼。一向温柔体贴的丈夫责怪她:“生个孩子还得惊动全家,你怎么这么脆弱?”就连她怀胎十月的儿子,也恋恋
水沐云间
渣父子请放手,夫人已签和离书
渣父子请放手,夫人已签和离书
成亲六载,纪时鸢爱陈时安入骨,即便在侯府举步维艰,她也甘之如饴。陈时安责怪她粗鄙没文化,觉得她让陈家成了笑话。。“你既知道你身份低微就该懂事些,婉欣嫁进来是我们陈家的福气。”贼人刀下拼命护住的儿子不感
雨倩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
【不后宫+无敌+搞笑+逗比+穿越,介意勿入。】【老作者新书,两千万字经验了,喜欢挖坑,看到不合理的地方,耐心看几章。】刚拜入宗门的弟子惊慌来报:“掌门,大事不好了,大师兄他抢钱了!”“大惊小怪的,那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