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一百零二章电灯
1504年(弘治十七年)10月15日,朱厚炜同杨慎朱秀荣从北京回到成都,杨慎要参加四川省的乡试先拿个举人为状元做准备。
成都科学院电力实验室中,在宋应星、杨慎等人和实验室研究员的一片赞叹声中,朱厚炜亲手安置的电灯泡亮了起来。早在1502年透明玻璃能够生产的时候朱厚炜就让人做电灯泡。
朱厚炜让人把窗帘全部拉上,室内依旧十分明亮。
朱厚炜估计了一些,觉得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电灯泡起码有三十瓦的功率。
虽然这样的亮度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改进,但已经远超过这个时代的蜡烛和油灯了。
朱厚炜是直接用钨丝做的抽真空电灯泡、电子管。
钨是在1783年被提取出来的,是十八世纪的技术,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当时西班牙人德普尔亚使用的是炭氧化法,即使用炭和三氧化二钨反应,得到钨金属和二氧化碳。
朱厚炜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爱迪生使用的是碳化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并完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提供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筹集的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六千种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
1883年,爱迪生在一次电灯试验中观察到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认为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发现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
但是操作的难点是得到纯净的精钨矿。首先是找矿。朱厚炜三年前(1501年)就让王府卫士韩金信带两个科学院的地质冶金工程师,在江西修水县香炉山寻找钨矿——朱厚炜穿越前就知道那里有个大钨矿,民国时期江西就是钨沙主要出口产品地。
在知道了具体地址后,找矿并不困难,麻烦的是黑钨矿的精选。粗钨矿挖出来后要破碎、球磨,进行摇床重选、浮选、电选,这才得到以三氧化二钨为主的精钨矿。有了精钨矿,还要进行碳酸钠烧结分解,进一步除去杂质,这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三氧化二钨。
虽然朱厚炜穿越前了解过提纯钨矿的一些理论,但是实践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研究这一整套提纯工作,电力实验室和冶金实验室的上百研究员花了三年时间。光是各种机械就造了两百多种,有了钨各种高强度的合金刀具,耐高温的金属制品,枪管等都可以做出来了,花费的银子以万两计。
折腾了整整三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化学理论,才得到了较为纯净的三氧化二钨。
得到三氧化二钨后,提取钨金属就很容易了,透明玻璃的制成为制造电灯泡和电子管更是水到渠成。
看到电灯泡发出的夺目光芒,研究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虽然这三年来在实验室里忙碌的是他们,但他们也想不到,按照科学院提供的设计操作下来,最后能生产出这么神奇的电灯来。
一些研究员感到三年的辛苦没有白干,喜极而泣,在实验室里哭了出来。
众人围着电灯泡看了好久,脸上一个个都十分欣喜。
冯纶吸了口气,赞道:“殿下,这当真是穷造化之神奇。这可比油灯亮多了!”
小心地摸了摸电灯泡,冯纶说道:“而且还不像火焰那么烫,不会像油灯那样容易引起火光之灾。”
冯纶更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笑道:“殿下圣明,这电灯泡也没有味道,不像油灯那样味道很大,还冒黑烟,会把墙壁都熏黑。”
他说道:“如今工业区和天津、青岛的工厂都是晚上下班,晚上道路黑暗,行人走在道路上十分的不方便。街道上的官员也算尽职,为行人装了玻璃外壳的桐油灯,但桐油灯那星火之光,照亮的范围实在太少。”
“这是工业区和青岛的治安好,所以只是给工人和女工造成不便,还没有出现危险。若是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在新开工的省份,女工太晚下班就很危险了。”
“但若是能将电工实验室发明的这电灯泡装在道路上,整个道路就敞亮了。不但让工人们不需要再忍受摸黑之苦,而且女工们的安全也大为提高了,再不用担惊受怕遇到强盗甚至歹人。” 众人听到冯纶这话,纷纷说妙。
杨慎想了想,笑道:“冯总主管说得极好。不过这电灯泡用的是电,要在发电机附近才能发亮,此难处如何解决?”
陈一鸣笑道:“虽然电灯泡用的是发电机的电,但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生产绝缘电线了,并不需要把电灯泡凑在发电机旁边。”
众人听到这话,脸上更加欢喜,都满脸期待地看着陈一鸣。
电学试验室主任工程师 陈一鸣一挥手,让实验室的研究院拿出几段绝缘电线出来。
那绝缘电线是铜芯的,中间就是一根细铜丝。在铜丝的外面包着硫化的树胶。树胶具有很好的绝缘性,热塑性能又好,加热后能很方便地加工成各种形状,是电线外皮的理想材料。
朱厚炜准备再次派出吕卫和陈建东带领美洲探险船队从美洲带回橡胶和橡胶苗在海南岛种植,探险队乘坐蒸汽动力的船队节约时间,这样再过几年就可以割胶了,随着橡胶的需求量增加,朱厚炜准备在南洋大量种植。
朱厚炜说道:“有了这种电线,我们可以把发电机产生的电力传送到极远的地方去。我看照亮工业区的大街小巷,我们只需要二十台发电机。”
这二十台发电机由二十台蒸汽机驱动,烧些煤或者木柴就可以。这花费可比在大街小巷全装油灯低多了。
看来这电灯的用电成本并不高。
众人听到陈一鸣的话,啧啧称奇。他们拿起那黑色的硫化树胶电线,在电灯泡的光芒下仔细观察。
宋应星问道:“殿下,按殿下的意思,这电灯泡用电并不厉害。不但在紧要地方能使用,即便是平常的场所也能使用?”
宋应星作为科学院院长,知道科学院是很需要照明工具的。
科学院的技术人员接到科研任务后,都会弄到很晚。然后要半夜做实验,写论文。在昏暗的油灯下操作易燃的物品,是十分不安全的。虽然有汽灯但高昂的价格除了重要场所和富人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可以说,科学院的技术人员都是夜猫子,极为需要改进的照明工具。
这电灯,简直就像是为科学院量身定做的。
宋应星磨了磨手掌,笑道:“殿下能给科学院配备这电灯?”
朱厚炜哈哈一笑,说道:“配,科学院每天熬夜,当然要配电灯。”
宋应星脸上一喜,当即一揖及地,大喊殿下圣明。
朱厚炜笑了笑,说道:“不仅是科学院要配电灯,我们的学校里也要配电灯。学生们晚上都看书看到九点钟,靠油灯实在太伤眼睛。我们学校里面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了,这不是好事。”
“我们要建立大型发电机,用电线将电力传输到各个关键部门。不仅让道路上亮起来,更要让学校、衙门和科学院、医学院,甚至让各家各户的房间全部亮起来。”
把桌子上一颗电灯泡放在手上,朱厚炜说道:“有了电灯泡,我们才算征服了黑夜。以后我们的百姓再也不用过黑灯摸火的日子了。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点这四个小时,再也不是做不了正事的无用时间。”
众人齐齐拱手向朱厚炜拜倒,喊到:“殿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