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004章 圣心难测
“启奏圣人,臣要弹劾侯君集!”
皇帝入殿,刚刚坐定,杨师道便立即站出来进奏。
“不急!”
皇帝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今天的堂议开始之前,先处理一下三省空缺的事。”
“长孙无忌!”
赵国公立即出列上前,“臣在!”
“温相、戴相先后去世,王相也卧病在床,中枢一下子少了几位能干的重臣,朕很悲痛,然政事堂为朝廷中枢,不可长久缺位,故朕思来想去,决定便以无忌检校中书令,仍兼扬州大都督职,加太子太师,晋位太尉!”
“臣长孙无忌谢皇帝陛下恩!”长孙无忌上前,趋拜谢恩,翰林院大学士岑文本,将亲自草拟的白麻宣相内制诏送到长孙无忌手中。
检校中书令,这个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一出,殿中众臣各有所思,尤其是政事堂本身的诸位宰相们,贞观七年以后,皇帝对政事堂的调整加强,政事堂进一步削夺了三省的权力,实际上是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一,而原来权力最重的尚书省进一步的削弱。
因此宰相中的首相,也从原来的尚书左仆射一步步的过渡到了中书令的手上,虽然政事堂现在采用轮值政事笔这个制度,但中书令依然权力要高于其它宰相们,甚至就是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侍郎,都隐隐已经能与左右仆射齐驱并驾了。
在这种势头下,朝堂上甚至有种声音,说应当空置中书令,仿尚书令例不授于臣下,只以两位中书侍郎代为长官。
这两年中书令这一职,也是走马灯一样换人不断,王珪、长孙无忌、萧瑀、杨师道、温彦博,甚至秦琅,都先后或任中书令,或检校中书令,或主持中书省事务,可都不长久。
长孙无忌接过白麻内制,谢恩退下。
检校中书令,而不是直接拜中书令,多了两个字,不过依然还是实际主持中书省事务,这让长孙无忌心中稍稍安定些许。最近朝中局势汹涌,暗流潜动,房玄龄萧瑀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动作着。
太子之位已经开始动摇,这种时候,他这个太子亲娘舅在朝中的动向,当然也会被视为是一种信号。
好在皇帝授他检校中书令一职,在这种紧要关头,在他看来,无疑还是要稳太子位的意思。
“梁国公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有功,加太子太傅,晋封司徒,以开府仪同三司,仍任尚书左仆射。荫封其嫡长子房遗直为右卫中郎将,次子房遗爱为中散大夫。”
“臣房玄龄谢皇帝恩!”
房玄龄的左仆射位置没动,爵位也没变,但由司空晋司徒,又加他太子太傅这一衔,这是三公加东宫三师,以示厚恩,还特别给房玄龄的两个儿子各加了五品官职。
这比给两个虚封公侯爵都还显耀,毕竟实职不比虚爵,这更重要。
“安德郡公杨师道改为太常卿,不复预闻朝政!”
又一道诏令下,却是罢杨师道相位,踢到太常寺为卿,连入政事堂的资格都没了。
“申国公高士廉拜尚书右仆射、知吏部尚书事,太子太保。”
又是一道出人意料的诏命,留守长安的高士廉又被调回洛阳朝中,再次出任右仆射之职,且兼管吏部。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人事调整,
中书侍郎马周、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
黄门侍郎刘洎、崔干。
吏部尚书李大亮,吏部侍郎崔勖、高季辅。
兵部尚书由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兼任,崔敦礼为兵部侍郎代为主持兵部事。
唐俭为户部尚书、武士彟为户部侍郎。
李绩兼太子少詹事兼东宫左卫率,李大亮兼河南尹。
王珪加特进,许五日一参。
魏征加太子太师,加特进,仍任侍中,主持门下省事务。
“诸卿对朕的任命可有异议?”皇帝目光扫视众人。
大臣们还在品味皇帝的这番人事调整,这次的调整动作很大,每个人都试图从这些调整中,看出皇帝心中的想法。
猜度帝王心思,虽为大不敬,但为人臣子,要立足朝堂,这却是必不能少的。
检校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魏征、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三省四位长官,然后是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头衔的其它宰相。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