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清朝女子是汉族人还是满人是怎么判断的?
电视剧里的清朝宫廷的女人,也是满族人,她们都具有三个耳洞,这些都是电视剧里的嫔妃与皇后希望做的事,因为在满族人看来,这是一种风俗习惯,大家都喜欢做,是因为这样有寓意,会带来幸运。清朝的时候,耳环又被称为钳,所以就有俗话说“一耳三钳“,是比较有趣的一个习俗,也是专属满族人的习俗。所以,如果在清朝时期,很容易分辨汉族与满族。
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怎么分辨了吧那就是数她们的耳洞数量,三个耳洞那就是满族女人无疑了。据说,满族人以前是女真族演变出来的一个小族,而当时的女真族也是有这个习俗习惯,他们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需要佩戴耳环的,所以满族原本也是女真族,有这个习俗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朝伊始,非常流行佩戴耳环,因为佩戴上耳环真的是显得非常尊贵与美丽,所以很多女真族女子都喜欢上了佩戴耳环,耳环也就渐渐流行开来,就开始有了许多制作耳环的商铺,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耳环,于是出现了各种精致工艺的耳环。那些有地位的女人也十分喜欢去收藏漂亮的耳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提升美貌。一开始的耳环是用铜做的,后来就有贵族用金银珠宝来做。不久之后,满族的男人就不再戴耳环了,但是女人们爱美,觉得耳环能提升气质,于是一直保持着这个习俗。
在清朝时期,满族上下,无论是贫穷或者富贵,都会打上三个耳洞。那么这样的话怎么区别贵族与平民呢那就是从他们的佩戴耳环的等级,一般贫穷的人带不起金贵的,一般都是铜或者铁做的耳环,而贵族就是金银珠宝镶嵌的耳环。这样就能区别开来了。那时的皇上选妃子,就是根据耳环来选的,一般不能弄虚作假,如果被发现了可是欺君之罪,后果不堪设想的。
满族人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俗,但是与汉族人生活了很久,清朝也已经生活过了两百多年,满族人与汉族人都已经能够和睦相处,互相了解了。但是,唯一一点特别之处就是,满族人一直没有与汉族人一起执行这个习俗。很佩服他们能够一直坚持,但是这个也使人很疑惑这是为什么
因此,我们如果需要去研究历史的时候,需要分辨满族人与汉族人,就只需要看他们的耳洞数量就好了,满族人一定是三个耳洞,其他族人不可能相同的。除非有些人不想承认自己的祖籍,不过一般人不会这么没有良心,所以一般都是这样,这样子分辨肯定没有错的。
十万西夏兵被青楼女子骂退?
大约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主持西夏全面工作的梁太后突然发兵三十万突袭北宋,其中一路大军(大约十万)包围了北宋保安军顺宁寨。
所有人都以为顺宁寨必丢无疑,因为守卫它的仅有几千人马,不够十万大军塞牙缝。
然而,顺宁寨不但安然无恙,十万西夏兵还撤了个干干净净,实在令人费解。
更令人费解的是,据说这十万西夏兵,是一个姓李的北宋妓女骂跑的。
据记载,那个姓李的妓女骂的不是别人,而是西夏最高领导梁太后。
李氏到底骂了些什么,以至于有那么大的力量
原来因为职业的缘故,李氏接触了很多西夏人士,掌握了不少西夏皇族的龌龊事,尤其是梁太后出卖老公、与妹夫乱搞的丑事,这些丑事统统成了李氏拿出来“退兵”的武器。
当然了,李氏不可能预料到她揭人隐私的怒骂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她之所以在几千守军手足无措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过是出于一种弱者被强者欺负的愤怒。
但在西夏兵听来,李氏那些话确实让人听不下去,于是“皆掩耳”,人人羞愤得好像李氏骂的是自己的母亲,想把她射成刺猬,无奈站在城楼上的李氏早有防备,做好了保护工作,西夏兵的箭未能伤她分毫。
当李氏的话越来越难听时,十万西夏兵居然于半夜时分撤了个干干净净。耳不听心不烦,咱听不起躲得起。
这个故事怎么看都不像真的,荒唐至极,但其出处并不“荒唐”,它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西夏兵为什么撤了
沈括是这样分析的:他们估计杀不了李氏,又害怕都会获罪,于是借口有其他的事情,撤了。
原话是这样的:度李终不可得,恐具得罪,遂托以他事。
那么问题来了:姓李的北宋妓女骂梁太后,西夏兵为什么怕获罪呢
沈括没有明说,我们只能作一推测:梁太后的丑事,虽然在西夏高层是公开的秘密,但普通士兵并不知情。
如今被一个妓女“揭发”出来,让十万士兵尽皆知晓,梁太后必然大动肝火,心狠手辣的她说不定会大开杀戒,那么这些西夏兵就倒霉了,
所以,在杀不了李氏的情况下,当官的只好找个借口,命令军队撤退。
也是,在那种情况下,保护士兵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让他们知情。
掌握人家最为隐秘的隐私,就仿佛你是硬生生的抓住了男人的命根子,你一掰,他就动弹不得。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