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09章 《方言解构与时间褶皱》
《反正喺咁》(粤语诗)
文\/树科
乜嘢有用?乜又冇用
你竟然得闲仲问阿贵……
乜系光阴?光唔光阴
搔头搔白,搔头唔黑……
搔下搔下,搔嚟搔去
搔下光阴,搔下光阴……
《树科诗笺》202533穗城珠江畔
《方言解构与时间褶皱》
—— 论树科《反正喺咁》的诗性哲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光谱中,树科的《反正喺咁》以粤语方言的独特质地,在语言的褶皱处展开了对价值与时间的深邃叩问。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3 月 3 日穗城珠江畔的诗作,以口语化的诘问与重复性的意象,构建起极具岭南特色的诗学空间。当普通话作为诗歌创作的主流语言范式时,粤语方言的介入不仅打破了语言惯性,更在方言特有的声韵节奏中,催生出全新的诗学意蕴。
一、方言作为解构的利器:语言的陌生化与诗性重构
诗歌开篇以 “乜嘢有用?乜又冇用” 两个诘问破空而来,这种极具粤语特色的疑问句式,瞬间将读者抛入价值判断的混沌场域。在普通话语境中,“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的表述往往显得直白而理性,而粤语 “乜嘢”“冇” 的使用,不仅保留了口语的鲜活质感,更通过语言的陌生化效应,消解了常规语言对意义的确定性指涉。正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粤语方言的运用,使诗歌摆脱了标准化语言的束缚,迫使读者重新审视价值判断的根基。
诗中 “你竟然得闲仲问阿贵” 一句,将岭南地区特有的俚语 “问阿贵” 嵌入其中。“问阿贵” 原指询问毫不相干之人,暗含对无意义追问的调侃。这种方言俚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文化色彩,更在语义层面形成了微妙的反讽张力。诗人以看似戏谑的口吻,实则对价值追问本身的虚无性进行了深刻反思。这种将方言俚语与哲学思考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在当代诗歌中并不多见,却在《反正喺咁》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
二、时间的褶皱:重复意象中的存在焦虑
从 “乜系光阴?光唔光阴” 开始,诗歌的主题转向对时间的沉思。“光阴” 一词在粤语中与普通话发音相近,却因方言语境产生了新的语义关联。诗人通过 “光唔光阴” 的疑问,巧妙地将时间的抽象概念与光线的具象感知相勾连,使时间具有了可触摸的质感。这种对时间的诗性解构,与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通过玛德莱娜蛋糕唤起时间记忆的手法异曲同工,却又因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风貌。
“搔头搔白,搔头唔黑” 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意象,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为白发的生长。“搔头” 这一日常动作的重复,形成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焦虑。这种重复性的意象运用,在古典诗词中早有先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的反复追问,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叠词铺陈,均通过重复强化情感的深度。而在《反正喺咁》中,“搔下搔下,搔嚟搔去” 的循环咏叹,将现代人的存在焦虑以更具现代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诗性哲学的建构:在虚无与荒诞中寻找意义
诗歌结尾处 “搔下光阴,搔下光阴” 的重复,将时间与 “搔头” 的动作彻底融为一体。这种看似荒诞的表述,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加缪的荒诞哲学中,人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求意义本身就是荒诞的。而《反正喺咁》通过 “搔光阴” 这一荒诞行为,将人类面对时间与价值的困境具象化。我们如同西西弗斯一般,在无意义的重复中,试图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诗中 “反正喺咁” 的标题,以粤语口语中的无奈与豁达,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实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正如庄子所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诗人在诗中展现的,并非简单的虚无主义,而是一种在认清生命荒诞本质后,依然选择以诗性的方式面对生活的勇气。
四、粤语诗的诗学价值:地域文化与现代性的交融
《反正喺咁》的出现,为当代粤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长期以来,粤语诗歌因语言传播的局限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但树科的创作证明,方言不仅不会限制诗歌的表达,反而能为诗歌注入独特的生命力。粤语的九声六调赋予诗歌丰富的音乐性,其特有的俚语、语法结构则为诗歌带来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地域文化与现代性的交融,使粤语诗歌在全球化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
与北岛、海子等以普通话创作的诗人相比,树科的粤语诗歌在语言策略上更接近翟永明的女性诗歌。翟永明通过女性视角重构诗歌语言,树科则以粤语方言解构传统诗学。两者均通过语言的革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但粤语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结语
树科的《反正喺咁》以粤语方言为媒介,在价值追问与时间沉思中,构建起独特的诗性哲学空间。诗歌通过方言的陌生化效应、重复意象的运用以及荒诞叙事的展开,将现代人的存在困境以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当代诗歌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这首粤语诗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范式,更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它提醒我们,诗歌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对普遍性的追求,更在于对独特性的坚守。当我们在方言的褶皱中寻找诗意时,或许能发现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的诗歌世界。
汉字靓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