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章 成败轮回
“大王,臣妾坚守宫规,不干预朝政。”
夫差沉思了片刻,觉得事已如此,不妨暂且允诺,再假以时日,重整军威,因此,终于领首道:
“好吧,就按文种先生所说,吴、越两国为平等的兄弟国家,尊我为盟主,互不臣属,互不侵犯。望勾践不要以怨报德,让寡人失望。”
“请大王放心,越国如有失信,天诛地灭。”文种笑笑点头
道。
夫差对文种的话深信不疑,对越国十分放心,对其它敌血为盟的诸侯列国更不放在心上了。
但,经过这次大挫,夫差身心疲惫。原来当霸主的强烈意志,一下子衰退了。年仅四十一岁的他,已开始在西施面前称老了。他觉得人生易老,需要及时行乐,把国事全交给比他年长的伯相国主管,带着西施和南林女及移光等六名歌姬整年住“馆娃阁”,逍遥自在,朝政大事一概不闻不问,日子依然过得
快乐而逍遥。
4
这样快乐而逍遥的日子,过了四个年头,让夫差伤心的事就发生了。
周敬王四十二年的暮春三月,勾践再次背信弃义,悉起越国境内之精兵,大举伐吴。
吴、越两国互不侵犯相安无事的这四年,越国宛若卯时的太阳,蒸蒸日上。
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招兵买马,把军队从五万人扩充到七万人。这七万大军又经过严格的苦训,掌握南林女的飞剑术和陈音的连弩法,十分精熟,个个英勇善战;又逢越国风调雨顺,连续三年大丰收,粮草充足,为打持久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越军民受勾践数年复仇雪耻的教训,大长灭吴志气。
勾践下诏军中,曰:
“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有父母而无亲兄弟的独子,归养父母;有疾病不能打仗者,以告,给予医药糜粥。”
军士感念越王惜才爱民之德,欢声雷动,斗志昂扬,交互勉励,以必死为志。出发时,国人各送其子弟到城郊,泣涕诀别,相互期许道:
“此行不灭吴,不复相见!&34;
越军行至江口,勾践斩有罪者,以申军法,军心肃然。如今越兵前军,已经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指日就向吴国下战书。
与越国恰恰相反,吴国这四年,犹如酉时的太阳、日暮西山。吴王夫差荒于酒色田猎,不理朝政军事,对越国磨刀霍霍的伐吴备战则一无所知。只记得文种“互不侵犯,尊夫差为盟主”的许诺,将国事大权交付给专权的伯嚭。
伯嚭对越国的灭吴备战全不在念,以为越军兵寡,不足为
患,只懂得利用职权,贪赃枉法,霸道横行,吴国臣民无不恨之入骨,许多大夫称病在家。伯嚭还以紧缩开支为由,把吴国重
建的二十万精锐大军裁减为十万。至于军事训练,他更不抓不管。上天也有意刁难吴国,旱、涝两灾交替出现,岁岁凶荒,百姓饥饿,民心愁怨。
这四年西施也蒙在鼓里,越国偶尔才与西施联络,也未交代她特别差事,似乎把她给遗忘了。西施本着“过一天算一天算一天”的无奈,陪夫差醉生梦死。
直至五天前的上午,范蠡命他的贴身卫士郑大勇,化装成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前来“馆娃阁”向南林女行乞时,悄悄透露了越国大军伐吴的消息,才使西施如梦初醒。
梦醒后的西施,忧多于喜。她入吴事仇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洗刷越国百姓当亡国奴之耻辱,避免兵赞残杀之灾。四年前,越国百姓就已摘去了亡国奴的帽子,已经和吴国百姓一样自由过日子了,她的主要目标也已随之实现了,那还求什么呢?
想想八年的吴国生活,吴国百姓待她不薄,他们把她看成为美丽和善良的化身,倍加敬重。她对勤劳的吴国百姓也已萌生出一种亲切的乡情,吴国已成了西施的第二故乡。因此,她从内心是不希望吴、越打仗的。
可是,勾践他们已不安于和吴国平起平坐了,他们毫无顾忌地,违背了“互不侵犯”的诺言,不怕“天诛地灭”的诅咒,非灭吴国不可。
现在越国的灭吴大兵已经压境,夫差还什么都不知道!南林女喝咐西施不要和夫差说,可是这是公开的战争,到此时已无秘密,他迟早总会知道的。于是,西施忍不住便把这一重大消息告诉他。孰知夫差却不相信,还以为西施是在逗他,和他开玩笑。
当夫差接到越王的挑战书时,像是晴天听到一声闷雷,惊吓得楞了过去,手中的酒杯也丢落在地上。他由惊吓而愤怒,愤怒地对转呈挑战书的王孙骆大夫咻咻吼道:
“勾践呀勾践,这无情无义之徒,竟然对我恩将仇报,寡人这回非严惩你不可!&34;
好象站在他面前的王孙骆就是勾践。夫差说完,竟将手中抓着的铜酒瓯,狠狠地摔在王孙骆的面前,吓得王孙骆连连倒退。
极端愤怒的夫差,连夜命人叫伯相国到宫里商议应战大计。讵料伯相国却称病不出。没奈何,夫差只好亲率十万大军前往江上应战。和夫差一起带兵的还有胥门巢、王子姑曹、王孙骆三员大将。
夫差带兵出发后,西施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整天心绪不宁。她那一颗柔弱的心,似乎也被夫差一起带到战场上去。忍不住身心分隔的痛苦,西施要南林女陪她乔装打扮,到前方观战。
吴兵屯于江北,越兵屯于江南。
江北,夫差将十万吴兵分成上中下三军。上下军由胥门巢、王子姑曹分别带领,他自己率领中军,王孙骆副之。
江南,勾践将七万越兵分为左右两军,范蠡率右军,文种率左军。君子之卒六千人,从勾践为中阵。两军对阵,剑拔弩张,展开了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大战。
西施心中好象也有一个翻江倒海、鱼死网破的小战场。南林女自然是心向着越国,关心她的心上人郑大勇的安危。而在此时,西施却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向那一边倾斜。似乎那一边胜,她都喜欢不起来;那一边败,她都要忍受难忍的痛苦。
次日夜晚,吴、越两军第一仗终于在江中爆发。越王命左军衔枚,溯江而上五里,以待吴兵,俟夜半鸣鼓而进。又命右军衔枚,离江十里,等左军同吴兵接战后,右军上前夹攻。勾践对这一战役,布置得有板有眼,却不见夫差有何战斗部署。夫差当年伐齐于艾陵,在战场上表现得英明果断,这些年来他不再亲自练兵备战,此刻指挥起来已显得犹豫、生涩、迟缓。从前是他第二生命的战场,现在却令他感到一片陌生。
子时夜半,吴兵忽闻鼓声震天,知道越军来袭,仓皇举火,尚未看得明白,远远的鼓声又起,越兵左右两军遥相呼应,联合围拢而来。就像两张相连的巨大鱼网,把昏头昏脑的吴兵团团围住。
夫差大惊,紧急传令上、下两军分别迎战。没想到勾践潜引近卫君子兵六千,金鼓不鸣,于黑暗之中径直冲进夫差中军。此时天色未明,但觉前后左右中央,尽是越兵,吴兵惊慌,阵形大乱不能抵挡,大败而逃。
西施担心夫差被乱军所杀,携南林女紧随在后。终于被夫差发现,大骂南林女不该让西施冒险前来观战。西施体贴道:
“我有南林姐保护,万无一失。大王自己千万保重,刀剑无情。”
夫差带吴兵逃到笠泽,勾践率三军紧追不舍。
此时,已是上午。隐隐约约看到范蠡骑一头白鬃战马,在郑大勇的紧随下,指挥越兵勇猛进攻。西施回头,见胥门巢一箭向范蠡射去,吓得她闭上眼睛。当她展开双眼时,却看到胥门巢应声倒地而亡。原来,胥门巢的箭恰好被郑大勇接住,他反手射过箭来,正中胥门巢肚腹。范蠡脱过一险,夫差却失去一员强将。吴兵见胥大将军身死,个个丧胆,拼命逃窜。夫差大喝不住,自己也跟着撤走,再次败北。
下午,吴兵逃到姑苏城郊外,正想喘气,越兵已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王子姑曹大怒,单骑直取勾践,却被越王的君子兵一阵连弩射死。吴兵见越兵弩法厉害,纷纷逃命不迭。这一战吴兵败得更惨,死伤不计其数。
夫差三战三败,连损了两员大将,兵士伤亡严重,无心恋战,无力“严惩”勾践,便连夜带领残兵逃遁进城,命王孙骆大夫关紧八个城门,坚守不出。
夫差回到西施的寝官里,喘着粗气道:
“越兵果然厉害,不比当年,所以我只好连夜回到姑苏城,紧闭八个城门,准备长期死守。”
“守得住吗?”西施用怀疑的口气问道。
“守得住!”夫差似有信心:“王孙骆大夫很得力,这几年在八个城门上都下了加固的设施,并暗装机关,无人能破。城墙外有护城河,浮桥全拆;城墙上垒石如山,强弓利箭不缺。这几年,吴国虽闹饥荒,但国库粮草仍然足够,姑苏军民可吃它三、五年。如今吴国还有五万精兵,抵抗七万越兵没问题。我已命
王孙骆为司马大将军,统帅全国兵马,坚守城池不出。如果越兵攻城,远用箭射,近用弩杀,逼近城下则滚石檑木齐下。即使攻破城门,内中机关开启,乱石自城楼上倾泻而下,可以立即封住墙下信道。侥幸入城者,又有内城河阻拦,可在城垛上万箭射死。各门之间,暗道相通,可以互援。还有八条暗道通向城外,可进可出,无须开启城门。而越军往来千里,运粮不便,见攻城不克,便会自动退军。”
西施听了似信非信,并未说什么。但想起刚才路边看到他那三战三北后狼狈逃跑的沮丧样子,心里好生难受。这位当代列国霸主,仅仅四年的荒淫废政,竟败在弱小的越国手下。
夫差见西施木然站着,便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