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章 太师之怒
貂蝉一跃而起之后,仍无睡意,端坐在床桌前想心事。一种对“多行不义”的董卓仇恨之心,和对“忧国忧民”的王允崇敬之情,交织在心中油然而生。
貂蝉觉得这几天王允情绪反常,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心绪重重。他本来已经很瘦的身躯似乎比过去更瘦削了许多。貂蝉真担心王允就此一病不起。心想:我貂蝉深蒙老爷重恩,理应为他排忧解难,但是,我该怎么做呢?
4
这八月十五之夜,王允在貂蝉的身影于闭月下消失好长一阵之后,才回到自己独睡的锦云堂内的卧室。尽管吃团圆饭时他喝了许多酒,但躺在床上一点睡意也没有。他喃喃自语道:
“不能再犹豫了,不能再犹豫了!”
是的,眼下正处于对原形毕露的董卓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之时,号称忧国忧民的王允,能为自己的儿女私情而对这条可置董卓于死地的“连环计”犹豫吗?
其实,王允决定暂缓实施“连环计”,主要是寄望关东诸侯联军,希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将董卓杀死。这样,不采用美女“连环计”,既可除卓,又能保蝉。然而,世界上很少有鱼和熊掌兼得之好事。关东五十万讨卓联军,竟连连败在董卓三十万精兵之手。王允在长安每接到一回来自前线的董卓胜战捷报,都派人到前方祝捷,但心中却像被董卓砍一刀似的,好一阵疼痛。
最先传回的消息,是董卓在孟津打败河内太守王匡。董卓用布缠在所有被俘的士兵身上,将他们活活烧死。这对关东盟军震动很大,直接冲击了盟主袁绍。袁绍寡断无能,缺乏组织能力,赏罚不明,无法把各怀异志的各路诸侯统合起来。各路诸侯皆畏董卓兵势强大、吕布画戟厉害,深怕自己有限的军队被董卓吃掉,皆不敢冒险争先向董卓进攻。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互相观望等待的局面。唯曹操一路反卓志坚,勇敢进攻,兵至荥阳汴水,遇董卓部将徐荣,摆开阵势恶战,终因寡不敌众,一败涂地,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所骑之马也被杀死,险些掉了性命。
后来王允获悉,关东诸侯联军内部矛盾重重,各怀异心,拥兵自重,争权夺利,互相混战,连袁绍、袁术兄弟也自相离贰。仅仅一年又四个月,关东十四路反董卓联盟军便完全瓦解了。王允满心寄托他们除掉董卓的希望,像一阵纷纷扬扬的泡影,也随之彻底破灭了。
泡影破灭之后,王允看到一举粉碎了关东十四镇诸侯联军凯旋而归长安的董卓,恰如一条得志更猖狂的狼,其专横跋扈、骄奢淫逸、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比起在洛阳时,更加明目张胆,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于是,王允打算抛出美女“连环计”除卓,但他一见到仙女般的貂蝉,又于心不忍。所以他试图采取其它方式除卓。
他首先找司隶校尉黄琬、执金吾士孙瑞密谈,议定向董卓表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率兵出武关,托名往攻袁术,乘间反攻长安取卓。
哪知董卓刁滑得很,不准举兵,遂致王允此计难行。
王允又荐杨瓒为尚书,士孙瑞为仆射,作为左右臂。时河南尹朱俊,移守洛阳,招兵讨卓,徐州刺史陶谦,遣兵助之。王允闻警,急遣人至“郿坞”,报知董卓。董卓即日入朝,王允表请杨瓒、士孙瑞出征,又为董卓所疑,只调女婿牛辅和心腹将李隃、郭汜、张济领兵拒朱俊。王允盼朱俊杀败他们,乘胜入长安,自己可作内应。偏偏天不从人愿,朱俊竟节节败退。
司空荀爽,意欲除卓,未遂而殁。从孙荀攸,少有智略,入拜黄门侍郎,受荀爽影响,暗中与尚书郑泰、侍中种辑和董卓的长史何颙策划除卓。王允暗中支持。大事将成,又被董卓闻悉风声,收他们入狱。这次最有希望的图卓行动,又告失败。
越骑校尉伍孚,性格刚毅,勇壮好义,忿恨董卓的恶毒暴行,曾在朝服内披着小铠,怀着利刃,意欲剌杀董卓,但董卓的义子、中郎将吕布待卫左右,行止不离,一直无从下手。王允对伍孚的意愿早有所闻,便设法配合。有一日伍孚到太师府禀报要事,王允也在场。伍孚禀报结束,便即辞出。董卓因伍孚素有重望,特别起步相送至门口。王允见状,特地拉吕布讲话,有意为伍孚制造一个刺杀董卓的机会。伍孚也以为董卓命当绝,就故意回头拦阻,乘隙取出藏刀,向董卓刺去。董卓眼明手快,立即侧身闪过,再仗着两臂气力,牵住伍孚手腕,不使再动。那吕布闻声一跃赶至门口,将伍孚揪倒地上。董卓怒问:
“谁教你反”
伍孚冷笑道:
“你非我君,我非你臣,何反之有?你乱国弑君,贪婪暴虐,罪大恶极,天下人谁不想食你的肉,寝你的皮可惜可恨,我——”
吕布见董卓挥手示意,未等伍孚讲完,便举剑砍下他的头。眼见伍孚成了一缕冤魂,王允觉得自己的灵魂也随之离开了躯壳。
王允日思夜想除董卓,历久不能得志,抛出貂蝉又不下了决心,累得形容憔悴,寝食不安。还好董卓只疑他人,未曾疑到他身上。董卓见王允面色苍白,总道是为己分劳,格外体恤。他为了进一步拉拢王允,为他在迁都前后的贡献评功,表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自感锄奸无能,对朝廷有愧,坚辞不受。后听仆射士孙瑞进言,乃受食邑二千户。
5
今天上午巳时,王允亲往太师府称谢,董卓很是喜慰,特留王允共进午餐,并命一大群美妾丽婢佳妓为王允侑酒、唱歌、跳舞助兴。王允也不推辞,张开他那一双如鹰似的眼睛,遍观所有的佳丽,觉得没有一个能与貂蝉相媲美。
饭饱酒足之后,董卓竟对王允开门见山说:
“吾观天象,汉代气数已尽,不是我董卓替汉为帝,就是别人代汉称帝。我想,与其别人做,倒不如我来做。只是怕众公卿不服,未敢行动。不知王司徒意下如何?”
王允先是一惊,后一转念,便笑道:
“自古有道伐无道。只要能替天行道,为民造福,又有本事降伏臣民,谁就可以临朝称帝。太师功德巍巍,英雄盖世,天下无敌,正该代汉称帝。谁有几个脑袋,敢不服呢”
“王司徒在群臣中很有威望,又很能活动,望卿助我一臂之力。来日,董卓如居九五之尊,一定封你为太师。你也知道我为人豪爽,讲到做到,从不食言。”董卓大笑道。“我相信,我相信。”王允点点头。
王允拜别董卓从太师府出来,时已下午申时。心想董卓这回乃以皇帝名义为他封侯,他按理应进宫谢恩。于是他便向未央殿走汉献帝已经十一岁。随着年龄渐长,知事渐多。眼看董卓目无汉纪,横行霸道,蓄谋篡位,深感此人一天不除,自己一天也不能静食安寝。他知道,王允前几次谋除董卓的计划,都未能实现,心中十分焦急。正想召王允进宫相议,却听侍从郎官唱喏:
“司徒王允求见!”“快快宣进!”汉献帝大喜。
行过君臣之礼后,王允坐在皇帝侧旁,见皇帝面有病容,便问
道
“皇上,龙体欠安?”
“爱卿不是不知,董贼篡汉之意,已写脸上。寡人年幼,一筹莫展,寝食难安,怎能不愁出个病来?”
“皇上且放宽心,臣已有一条绝妙的计策,可除国贼。只是宫中隔墙有耳,不便和盘托出。万一事机不密,反遭祸害。不过,此计策虽妙,还须一位大智大勇、大忠大孝、才貌双绝的奇女子充当主角,才会成功。”王允道。
“这和奇女子,找到了吗”献帝问。王允沉吟良久,终于说:
“臣早已物色一位,名叫貂蝉,秀外慧中,十分理想,养在府上
一年有余。只是不知她本人是否愿意挑此重担,为臣也于心不忍,所以,迟迟不敢实施这一妙计。如今,董贼原形毕露,臣只好孤注一掷了。待臣行计有了眉目,自会进宫面奏。望皇上自己珍重,等待佳音。”
皇帝龙颜大悦,紧握王允的手道:
“汉代江山,全系爱卿一人身上。司徒智谋过人,定然马到成功。万望爱卿速速行计。寡人拜托了。”
“皇上都已经下旨了,我也已将她的名字抛出,覆水难收,我王允此时能再犹豫吗”
王允躺在床上反复问自己。直到子夜时分,月上中天之际,王允仍然翻来复去,再也莫想睡得着。他便披衣下床,信步走到后花园园内月光皎洁,万籁无声,只有秋虫的唧唧叫唤,此起彼落,打破死僵的夜空。
这时,霜华露重,冷气侵人。王允不由得打一哆,走进牡丹亭内。他仰望似闭未闭的圆月,触景生情,不禁念道:
山河破碎兮空有影,天公悲感兮寂无声!豺狼狂嗥兮图神器,枉为栋梁兮报无门。
他念完此诗,仰天长叹几声后,正想回屋,忽闻牡丹亭后的假山旁有轻微的叹息声。他闻声吃惊不小。心想,现在夜阑人静,怎么还有人在此。他是何人究竟要干什么王允忍不住循声喝叱道
“何人在此?赶快给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