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全唐诗

第237章 武则天《羽音》(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37章 武则天《羽音》

武则天诗之二十四

唐明堂乐章十一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羽音》虽短短数句,却满溢着对祭祀的郑重、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的深切期许。作为一首四言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领我们走进武则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羽音葭律肇启隆冬,苹一作蕴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逐联及整体赏析

首联:“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

诗的开篇,武则天将笔触落在季节的更替与祭祀的筹备上,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葭律肇启隆冬”,在古代,人们用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以测节气变化,当某一节气来临,相应律管中的灰便会飞出,而与冬季对应的律管,就标志着寒冬的正式降临 。这里的“葭律”,不仅是冬季的象征,更像是一种自然秩序的宣告,意味着万物进入收藏蛰伏,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过往的回顾与感恩,为即将到来的祭祀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苹藻攸陈飨祭”,“苹”和“藻”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水草类祭品,“攸陈”表示有条不紊地陈列 。在这隆冬时节,人们精心准备好苹藻等祭品,恭敬地摆放在祭祀场所,以飨神灵 。这一行为,体现出祭祀的庄重与虔诚,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仿佛通过这些质朴的祭品,能与神秘的力量建立起联系,传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祈愿 。

颔联:“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此联进一步将祭祀的神圣感推向高潮,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富足的祈愿。“黄钟既陈玉烛”,“黄钟”是古代十二律之首,与冬季相应,在祭祀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天地间的正气与秩序 ;“玉烛”则象征着祥和的气象,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黄钟奏响,玉烛陈列,整个祭祀场景仿佛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降临 。“红粒方殷稔岁”,“红粒”指代饱满的粮食颗粒,“殷”表示富足、丰盛,“稔岁”即丰收之年 。这一句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好景象,饱满的粮食堆满仓廪,象征着国家的富足与繁荣 。武则天通过此联,不仅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更表达出对祖先庇佑的深切期待,希望在祖先和神灵的护佑下,国家能够岁岁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

整体赏析

通览全诗,《唐明堂乐章·羽音》宛如一幅冬日祭祀的精美画卷,又似一首庄重的颂歌,将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与对国家繁荣的期望紧密相连 。诗中巧妙运用“葭律”“黄钟”“玉烛”等丰富意象,这些意象源自古代的音律、祭祀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同时,“苹藻”“红粒”等词语又将生活场景与祭祀仪式相融合,使诗句既有庄重的仪式感,又不失生活的烟火气 。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短短几句,便勾勒出冬季祭祀的完整画面,营造出深远而神圣的意境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祭祀场景的生动记录,更是武则天治国理念的一种表达 。她深知礼仪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心,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它为后世研究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样本,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

A微笑的鱼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