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7章 重阳祭祀同游河船
原本是请他吃饭,如今他一口肉未尝到……
直到曹远达吃的心满意足,喝的脚步虚浮被赵彤华扶着回去了。
她和曹知谦才算真正安稳下来,只剩半只羊腿,她又切了一些给了几个婢子。
留到她俩这里只剩小半只羊腿了,幸好曹知谦这人吃东西很克制,再好吃的东西都是浅尝辄止。
原本想好好喝点酒的心情,也被这么一闹腾没了心情,主要是侍奉公婆太累太拘谨。
俩人吃过羊肉,她想在前面庭院里散散步消消食。
曹知谦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皎洁的月亮“月下陪美人……”他低头看她轻笑“我陪你走走可好?”
她不得不承认曹知谦很会撩妹,主要是他的长相也有这个资本。
不仅是长的帅,笑起来给人感觉很温柔,明明对谁都很亲和,脸上也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
可无论是和他初相识还是认识这两天,她总能在他和煦的笑容下感受到,曹知谦是个骨子里很冷淡的男孩子。
对谁都会亲切的笑,却又和谁都保持距离,连对父母也是如此。
不过不得不承认,他温柔的注视你,对你说着最简单陪伴的话,换作一般小女生没有抵抗力早就沦陷了。
可惜她是谁?她是老阿姨!她的经验可比小女孩丰富多了,想起刚刚对曹知谦说的土味情话她就觉得好笑。
土味情话一般人可扛不住,想想刚刚他面红耳赤那样子,肯定被她的土味情话吓到了哈哈哈。
其实,她不是不能和曹知谦发生点什么,毕竟她们的关系是夫妻。
可迟迟不想更进一步,一是觉得彼此太陌生,二是觉得自己年龄太老有些心理负担。
三那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她这身体才十五,他也才十七,她还不想有那么早的孩子。
……她害怕自己难产而死
突然没了散步的心情,她摇摇头“今日累了,咱们回去吧。”
曹知谦莫名的从她语气里感受到了一丝疏离,刚刚吃饭时对他还无拘无束的女娘,此刻似乎对他又回到了成婚之日那天。
冷淡、客气、疏离……
他不解发生何事让她有了这样的变化,仔细思索刚刚是否有做的失礼的地方?最终确定不无不妥时,他也只能点头与她回了屋。
洗漱后他们又恢复了之前的相处,彼此沉默的各回各屋。
归宁回来她开始接手松仙楼的生意,第二日她起的很早,没用福子叫她,她自己收拾妥当,带着福子去了松仙楼。
徐管事还没来,可阿来已经到了,早就听冯叔说兰花要嫁给少东家了,起初他们还不信呐,后来冯叔说这事是千真万确,他们才在惊诧下接受了。
真没想到,兰花会嫁给少东家,阿来觉得匪夷所思。
前两日徐掌柜说新妇要来接管酒楼的生意,再一次给几人炸的迷迷糊糊。
兰花要来接管酒楼了,阿来和两位肆厨倒是欣然接受甚至隐隐高兴,比起成天严肃的徐管事他们更愿意和兰花在一处。
阿来热情的叙家常,问东问西嘴就没停过,福子在旁边气的直翻白眼,这人怎地这般聒噪。
两位肆厨见到兰花也是喜不自胜,围着她好一顿叙家常,倒是比阿来知晓分寸一些。
最后徐管事来了才与她正式对接账本,徐管事自然还是要用的,她毕竟是一个女子,不能成日在客人堆里进进出出,她只负责上新菜式以及内部管理的问题。
管理和上新菜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升任,咋说她也是现代穿越而来的新女性吧(新老女性),管理一个酒楼还是可以的。
一想到日后松仙楼就是她的了(她管理的)她就兴奋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谁能懂她的快乐?在现代她就想自己做一门生意,开大饭店也要有很多本钱的,她每天疲于应付房租,吃喝还有孩子的生活费,已经精疲力竭了。
哪还有闲钱去开一家大饭店呢,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做生意,逛逛街,买买衣服画画妆,养养身体,种种花。
在现代她就很不能理解那些成天说自己心灵空虚的女人,空虚?开什么玩笑,你经历底层老百姓每日为一袋大米奔波的辛苦么?买一个洗面奶都要仔细对比价格,每次洗脸都要仔细只挤那么一点点就为了节省的感觉么?
总之真要说起来那可太多要说的了,她要是有钱,每天除了逛街,做美容,买衣服,陪孩子,是不是还可以看看书,看看电影,演唱会,种种花,去孤儿院,养老院照顾捐献一些钱财。
那么多可忙的事情怎么还会空虚呢?她不能理解,心里空虚的人就是闲的,闲的难受,闲的只想出轨,泄欲,追求刺激!
话题跑远了,她现在一门心思就想把松仙楼搞大搞强,不过内心悲观主义的她时刻也谨记一件事,树大招风。
曹远达不过小小一个亭长,地痞无赖是不敢招惹松仙楼,可长乐街那边权势滔天,一但松仙楼的名气太大,她怕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烤羊腿肉需要铁钳,她让徐管事去铁匠铺打两个回来,徐管事问她具体的样式,她用炭笔在布上描画了一番。
最后出来的图形类似海王的三叉戟,把头的三叉可以同时串三条羊腿。
还有一些普通百姓吃不起整只羊腿,那就串成羊肉串来卖,竹签子或是细细的铁签子最好。
徐管事按着她的要求去铁匠铺了,回来后告知她两种铁签子铁匠铺都能做,要三日后才能取。
酒楼的酸崧馒头停了大半年了,她再一次把酸崧馒头提为酒楼的特色菜品之一。
她也见识到了每日酒楼生意的火爆,白日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炙羊腿肉一上市再一次成为人人争相追捧的新食物之一。
八月的尾巴,九月的头,九九重阳戴茱萸,吃蓬饵,喝花酒,活到来年九十九!
一年一度晒秋节又到了,这是一年几次祭祀中,其中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
家家开始做蓬饵,老百姓大多叫花糕,一种糕状的食物,用烧开晾温乎的熟水和面,然后上锅蒸熟面团,切干果,搓成条,揪成小团子,撒上干果固定成形状,一般都要铺上九层,然后上锅蒸就可以了。
菊花酒很多人家不会做,一般都选酒楼去买,茱萸省事登山时采摘一些就成。
家家祠堂供蓬饵,菊花酒,没有祠堂的就去祖先坟头摆上几块。
秋收的日子各村子祭祀,官府也要祭祀,这是她之前不曾看到的。
官府命屠户献祭一头猪,当然也是要给钱的,至于给多少那就看府衙的官爷有没有良心了。
整头猪,蓬饵,菊花酒,五谷,香炉,府衙大小官员全都齐聚在城门口,听说届时太守和刺史都会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