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因果倒寻因

第213章 贲久则剥(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13章 贲久则剥

管教让人在最前排加了一张几案,我便端正跪坐等着先生了,我学习一般都很自由,这种形式让我有些不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胆,自从父亲死后,我时时都在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再像以前那么随意了。

等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站起来问安,我直接出席向老师说明情况。

老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长得像是胡人,微微点头表示知道,我便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等我们跪坐好之后,老师从背后拿出一块木板,上面刻着一些图案和文字。

“剥 不利有攸往

——— 上九 硕果不食 君子得舆 小人剥庐

— — 六五 以宫人宠 终无尤也

— — 六四 剥床以肤 凶

— — 六三 剥之 无咎

— — 六二 剥床以辨 蔑贞凶

— — 初六 剥床以足 蔑贞兄”

我虽然没具体学过,但山涛叔叔就懂易,他教过我一些基础的东西,这是一个剥卦,看来这位老师在教《易》。

等学生们都看清楚之后,他便开口讲解了起来。

“剥卦,贲卦之后则为剥,剥者,脱落也。

文兴,你简单解释一下贲卦。”

被叫文兴的少年恭敬地站起身施礼道:“老师,贲者,文饰也。上艮下离,昏也,昏而礼繁重文饰。

另日在山下,映照山彩,有以文而明天下之象,亦有实止而虚显之意,故小利。

引申为重视礼节和文饰。虽然貌美而有小利,但若只重视美而饰忘记正而质,那么必将脱离真正的君子之德,所以贲卦是劝人虚实相合。”

老师点点头说:“很好,文饰之美或有小利,求虚去实必为之剥。所以贲之极致则为剥,是因为虚实不相符不能长久。

当下文辞华丽而不实,礼节繁锁而无度,富贵显傲而无制,审美浮夸而无耻。朝廷装饰礼繁耗巨,大臣装饰聚敛置家,富人装饰奢靡欺下,男人装饰涂粉抹香。

本身文饰有教化引导之意,但过分则阳刚终被阴柔替代,实质终被表象迷惑,阳光正气走到了尽头,如此怎么能不剥落呢?

所以有人衣着粗麻蓬头垢面,捻虱好酒以自娱,这大概就是对这个文饰过度虚实相悖的世界的反抗吧。”

说着他不自觉地看向了我,我隐隐感觉他是在说竹林里那几个懒汉……

父亲经常骂儒家的正人君子,确实是对这种礼繁实虚的对抗。

然后他又盯着我开始说一些常识,仿佛是故意对我说的,应该是照顾我刚来。

“所谓卦分六爻,——为阳爻,— — 为阴爻,从下到上分别记做初、二、三、四、五、上爻,六为阴九为阳,如剥卦最下一爻为阴,称为初六,第二爻也为阴,记做六二。

卦分上卦下卦,如剥卦上卦为艮下卦为坤,取象则艮为山坤为地,为山在地上之象。再如爻的变动,本卦与变卦、错综互卦之关系,都为卦象。孔子收集编写《十翼》来解释卦象阐发哲理,教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是卦理。而用术数推算命运和事物具体变化则是卦数。

此为卦之象数理,孔子对术数避而不谈,只阐述哲理;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盛行,结合这些学说给了易经更多的意象;至于卦之数,后世更是有很多学易算卦皆能应验的方士。

郑玄先生集象数理一体,他虽然本身算无遗漏,但仍旧是以孔子思想为主体,认为君子不应关注个人命运而应该坚持真理。”

这解释有跟没有也一样,如果我是初学者,我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好在这些我本来就知道,不然至少得学个十天半个月才能懂吧,阴阳还好理解,五行纳甲这些是真的很麻烦。

明月天涯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半岛远行
半岛远行
一直都只想安安静静地研究数学、历史的班行远从没想到自己总会莫名其妙的被牵扯进娱乐圈。还好,这么莫名其妙的事情没有影响他的学术研究。反而是娱乐圈被他各种天马行空的神操作给搅合的人仰马翻。他一生最大的骄傲
言之不用
魔鬼部队
魔鬼部队
一支解放军的特种部队在演习的时候突然连人带车一起穿越到了抗日战场上,从而演绎出一场场热血沸腾的抗日故事。
风中的旗
警察:芜湖,这个大案我看过
警察:芜湖,这个大案我看过
李博阳的抖音给他推荐的,不是清蒸大活人,就是老板把女店员分尸做成牛肉面,又或者是死一户口本的。他的号成功地练成了上午狠人,中午大案,晚上分尸,早中晚都出事。看过各种大案的他离奇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狠人遍
景燿
穿越80年代:驯虎打猎做山霸王
穿越80年代:驯虎打猎做山霸王
关于穿越80年代:驯虎打猎做山霸王:做杀手太累人了,找女朋友的时间都木有!正当崔牛这么想的时候,就被一枪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山村。他穿越了!他收服十万大山里仅有的一只大老虎,帮他拿下无数猛兽!温柔
太凌雕
我,杂役弟子,开局觉醒血狱体
我,杂役弟子,开局觉醒血狱体
“我穿越了。”“成为了太玄神宗的杂役弟子……”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开采灵石,只要能挖到上等灵石,那他修仙资源就有着落了。可如今,他却只想逃离这里。因为他感觉到了,这里是个吞人的地方,看似是修仙的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