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朱高煦围城,忽悠他当皇帝

第97章 爪哇国(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97章 爪哇国

爪哇国。

郑和派出的一支一百七十多人组成的小队带着郑和的亲笔信上岸了。

这支小队领头的叫祁陵,官职是一个百户。

他的任务就是找到爪哇国的国王,让这个国王知道大明出使南洋各国的宝船队来了。

让这个国王出来迎接,然后郑和带着史官过来一起热烈和谐的交谈一下。

最后这个国王表示永远臣服大明,象征性的给大明上贡一些特产,郑和再回赠一些大明的宝物。

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这里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

祁陵带着人上岸步行了一个多时辰,路过了好几个村子,可这些村子全都是人去楼空。

不过从这些村子里的陈设来看,不像是荒废了很久的样子。

更像是这里生活的村民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突然逃离的样子。

“这里距离海边不远。”

“可能是这里有人在海边看到我们的船队,以为是有外敌入侵,逃跑了吧。”

随行的士兵猜测道。

“没错。”

“从刚才看到这里人的房子,全是用树枝和杂草搭建的,就像牲畜居住的窝棚一样。”

“估计这里的人还没有开化,分辨不出来我们和海盗。”

“所以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巨船,才被吓跑了。”

其他随行士兵附和道。

“听你们这么一说,确实有点道理。”

“我都从来没看到这么大的宝船。”

“要是我突然发现我们村外出现这么多陌生的大船,我也害怕。”

祁陵点点头,觉得手下士兵说的有道理。

便打消了心里的疑虑,继续朝着爪哇国的都城进发。

爪哇国虽然是南洋的一个小国,跟大明往来也不算频繁。

但郑和还是通过那些远洋商人搞到了一些关于爪哇国的资料。

其中就有关于爪哇国都城位置的记录。

次日下午,祁陵一行人中午到达了爪哇国的都城——特洛武兰。

祁陵看着不远处这座小城。

如果不是地图和向导说这里就是爪哇国的都城特洛武兰,他还以为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

“走,先进去找他们的国王东王。”

祁陵大手一挥,带着手下就朝着特洛武兰走去。

可此时的特洛武兰城门紧闭,城楼上站着许多神态紧张的爪哇国士兵。

“西王的人来了!”

“准备战斗!”

当祁陵一行人出现在爪哇国士兵视线里,城楼上的爪哇国士兵瞬间就警觉了起来。

他们纷纷拿起手里的武器,摆出一副随时要拼命的阵势。

“看来他们真的把我们当做入侵的海盗了。”

“快!”

“过去告诉他们,我们是大明的使臣,要见他们的国王!”

祁陵看到城楼上这些爪哇国士兵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禁哑口失笑。

想当然的以为他们也是和沿途那些村子里的人一样,是把他们当作入侵的海盗了。

祁陵派了一个略懂当地语言的向导,上去喊话。

“你们不要害怕!”

“我们不是海盗!”

“我们是大明的使臣!”

“奉命前来拜见你们国王!”

慵懒的大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现代人凭借一己之力,将大明资本化
挑灯看剑
廖桂芳李青峰
廖桂芳李青峰
【奶爸+种田+萌娃+乡村+萌宠+金手指】 李青峰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意外获得一身神力后,发现儿子跟女儿也各自有了金手指。 一家三口横行山野,抓野鸡,摸石蛙,挖冬笋,灭鼠群,药河鱼。 山里野鸡见了掉头跑,云豹被迫成为免费保姆。 狐狸家族为了俩小鱼干不得不成为长工。 就连猛虎也只能甘当看门守家的大猫。 为了给这些动物一份安稳,李青峰决定封山…… 【前期稳步提升实力,以赚钱、拓展人脉跟笼络人心为主。
胖绵绵
宗门背信弃义,我开挖掘机凿穿山门
宗门背信弃义,我开挖掘机凿穿山门
【玄幻、爽文、脑洞、无敌流】 我为宗门洒热血,宗门嫌我拖油瓶。 挖我剑心、弃尸荒野,可天不绝我,我的丹田连通神话长河。 从此挖掘神墓、开凿仙府,获得强大底蕴。 出关第一件事,就是强拆宗门圣山。 诸天第一圣器化身挖掘机,助我平推诸天、凿穿仙界,铸就无敌传奇。
诸葛不亮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在某个平行世界中,华夏依旧昌盛,可却产生了断层,一场以苍生英雄为核心的《天奕》的对决就此展开。 面对欧美的欺压而上,华夏十年摸索不曾翻盘,直到他的出现。 一位从平行世界穿越而来的少年,一子白棋稳定局势,二子黑棋顺势而上。 孔圣之道,群雄争霸,百家争鸣,英雄辈出,无疑不彰显华夏雄风。 他国败落,华夏终成,他所下的棋,皆为天下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