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03章 绞杀(三)
每一次挥刀,都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力量,刀刃划过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他的手臂因长时间的拼杀而酸痛不已,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战斗,眼中的怒火从未熄灭。
拓先灵则在一旁指挥着兄弟们进行防守,他深知,这一战,关乎着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他不断地观察着明军的进攻方向,调整着起义军的防守策略,同时鼓励着身边的兄弟,让他们不要放弃。
他的声音因为嘶吼而变得沙哑,但他依然不停地喊着,给兄弟们打气。
然而,明军的兵力实在太多,起义军渐渐抵挡不住。戴君恩见时机已到,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他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直逼薛红旗和拓先灵。
薛红旗见状,怒目圆睁,提着大刀迎了上去。
两人战在一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戴君恩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武艺高强,几个回合下来,薛红旗便渐渐落入了下风。
“薛红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戴君恩大喝一声,长枪猛地刺出。
薛红旗躲避不及,被长枪刺中了胸口。他摇晃了几下,却依然顽强地站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大刀朝着戴君恩扔去。
戴君恩侧身躲过,薛红旗则缓缓倒在了地上,他的视线渐渐模糊,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和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的画面。
拓先灵见薛红旗战死,悲痛欲绝。他知道,大势已去,但他依然不愿放弃。
他手持长剑,与冲上来的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必死的决心,让明军不敢轻易靠近。
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杀几个明军,为兄弟们报仇。然而,他终究寡不敌众,被明军重重包围。
戴君恩走上前去,看着拓先灵,冷笑道:“拓先灵,你今日插翅难逃,还是乖乖投降吧。”
拓先灵呸了一声,说道:“要我投降,绝不可能!你们这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今日就算我死,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说罢,他挥舞着长剑,再次冲向明军。他的动作虽然有些迟缓,但每一招每一式都带着舍生忘死的气势。
在一番激烈的拼杀后,拓先灵也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场战斗,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
5000 余名起义军,大多战死沙场,少数被俘。
陈奇瑜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向朝廷报捷。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对陈奇瑜和王承恩等人进行了嘉奖。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明朝廷的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陕北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火种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暗暗燃烧。
不久之后,又有一批新的起义军崛起,继续着他们反抗明朝统治的征程。
而一座城、薛红旗和拓先灵的故事,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记载,诉说着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这场战役的结束,看似是明朝廷的一次胜利,实则只是短暂的喘息。
战后,骨都寺周边的土地被鲜血染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打扫战场的明军士兵们面无表情地将起义军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准备焚烧掩埋。
他们早已对这样的杀戮场景习以为常,在他们眼中,这些起义军不过是一群叛逆者,是破坏朝廷安稳的罪人。
而在附近的村庄里,百姓们听闻起义军战败的消息,有的暗自叹息,有的则默默流泪。
他们深知,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明朝的苛捐杂税依然沉重,地方官员的剥削依旧残酷。
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抓去充军或者服劳役,老弱妇孺在田间地头苦苦挣扎,只为了能在这乱世中求得一口饭吃。
在这场战役中侥幸逃生的起义军士兵,有的躲进了深山老林,他们心中充满了仇恨和不甘,暗暗发誓要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他们在山林中艰难地生存着,收集着散落的武器,寻找着可以果腹的野果和猎物。他们风餐露宿,衣衫褴褛,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回忆着曾经和一座城、薛红旗、拓先灵一起战斗的日子,那些热血沸腾的过往,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明朝廷来说,虽然此次剿灭了一支起义军,但全国各地的起义烽火却越烧越旺。
其他地区的起义军得知一座城、薛红旗和拓先灵的失败后,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他们明白,投降没有出路,只有抗争到底,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他们在各自的据点里厉兵秣马,训练士兵,研究战术,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向明朝廷发起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役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它是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未来的岁月里,明朝廷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历史的车轮也将无情地向前滚动,碾碎那些腐朽与不公,推动着时代的变革。
这场战役如同一个楔子,深深嵌入了明朝末年的历史脉络中,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注脚,警示着后人,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
从朝堂之上的决策失误,到民间百姓的揭竿而起,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演绎着历史的兴衰荣辱。
而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无论是起义军还是明军,都成了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只留下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见证着曾经的血雨腥风。
比干无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