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3章 仲达奇谋司马懿
司马懿默默倾听,待众人说完,方才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剖析袁绍阵营的利弊时犹如抽丝剥茧,入木三分。
他指出袁绍内部矛盾重重,将领之间不和,彼此猜忌,粮草运输线过长,难以保障供应等诸多弱点。
同时,他建议曹操先截断袁绍的粮草供应,使其军心大乱,然后再各个击破。
曹操听后,眼睛一亮,犹如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当场采纳了他的计策。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司马懿越发低调谨慎。
他在曹操身边,时刻察言观色,揣摩曹操的心思,巧妙地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
然而,他心中亦有着自己的盘算。
他一面协助曹操处理政务军务,尽显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一面暗暗留意朝中各方势力的分布与动态,洞察人心的向背和权力的消长。
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心,一步走错,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既要利用曹操给予的机会积攒威望和人脉,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也要时刻提防曹操那多疑的性格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走着自己的仕途之路。
在曹操麾下效力多年后,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司马懿深知这是一场更为微妙且凶险的博弈。
曹丕为人聪慧,有治国之能,但曹植亦是才情出众,风度翩翩,深得曹操的喜爱。
一日,曹植设宴请诸位大臣,美其名曰宴饮,实则意图拉拢人心,扩充自己的势力。
司马懿本不欲前往,以免卷入这场兄弟之间的争斗。
但念及自己支持曹丕,必须探知曹植的动静和心思。
于是,他硬着头皮前往宴会。
宴会上,曹植高谈阔论,吟诗作画,尽显自己的才华横溢。
司马懿不动声色,默默饮酒,暗中观察在场诸人的表情神态,揣测他们的心思和立场。
宴会结束后,司马懿匆匆赶去向曹丕汇报详情。
曹丕听闻曹植在宴会上的表现,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司马懿轻声安慰道:“公子不必过度担忧,植公子虽有才气,但公子您仁厚且长于政治权衡,懂得隐忍和谋略,此乃大王所看重之处。”
随后,司马懿为曹丕出谋划策,详细地教导他如何在曹操面前巧妙地展现自己的治国方略,如何以智慧和策略赢得曹操的认可和信任。
曹丕依计行事,在曹操面前表现得沉稳大气,睿智果断。
曹操见之,频频点头,心中对曹丕的赞赏之意日益增加。
在这场储位之争中,司马懿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谋略,逐步帮助曹丕建立了优势,使其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而他自己,也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愈发稳固,成为朝堂之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曹丕登基称帝后,司马懿更是尽心竭力地辅佐。
他整肃朝纲,雷厉风行,剔除了诸多弊政;
推行新政,革故鼎新,许多旧制得以革新,魏国上下气象一新,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但司马懿的功高震主也引起了部分朝臣的猜忌和嫉妒。
一日,朝堂之上,有人心怀叵测,弹劾司马懿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曹丕却不以为意,微微一笑,说道:“朕信仲达,若无仲达,何来今日之魏国。”
司马懿忙伏地谢恩,心中感激曹丕的信任,但也深知危险尚存,不可掉以轻心。
曹丕病重之时,托孤于司马懿与曹真等人。
曹叡继位后,起初对司马懿也是敬重有加。
司马懿多次领兵出征,抵御外敌,保卫魏国的边疆安宁。
一次北伐之战中,诸葛亮足智多谋,司马懿与之对阵。
战场上,司马懿稳扎稳打,不急于求胜,虽无大胜却也未大败。
他深知诸葛亮用兵如神,不可贸然出击,只能以守为攻,等待时机。
然而,曹叡渐渐听信小人之言,对司马懿起了疑心。
司马懿察觉到圣意的转变,深知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他主动请辞兵权,告老还乡。
回乡途中,他望着那山河大地,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一生在权力争斗中沉沉浮浮,虽建立了无数功勋,却始终难以逃脱帝王的猜疑。
但他也深知,只要魏国还有变数,自己就不会彻底远离朝堂的纷争。
司马懿归乡后,表面上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悠闲生活。
每日种花弄草,吟诗作对,仿佛已将朝堂之事抛诸脑后。
但实际上,他暗中派人密切关注着朝堂的动向,洞察着局势的变化。
不久,魏国边境战事又起,敌军来势汹汹,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
曹叡派出去的几员大将均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朝堂之上,众人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却无人敢挺身而出,领兵再战。
曹叡无奈之下,想到了司马懿。
使者来到司马懿的住所,传达曹叡复用他的旨意。
司马懿心中早有预料,他佯装病体沉重,推脱了一番,欲擒故纵。
没用的阿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