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我为建文大帝

第一百零四章 阿斗一请虾仁(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一百零四章 阿斗一请虾仁

“听说了没有,陛下好像又打算巡视北方?”

“怎么最近都在传陛下打算巡视北方?”

最近的应天城内慢慢传出了一条陛下准备巡视北方的传言并且愈演愈烈。

几名刚入职的官员就此进行了讨论。

他们便是谢缙,胡广,王垦几位,他们既是老乡也是这次科举最新上岸的官员,尽管因为题目变难,但他们终究是排在前10的学霸。

“我认为陛下巡视北方的消息还真有可能是真的,毕竟现在听闻工部侍郎宋礼前去疏通会通河”

“如果陛下真的会向北巡视,那么一定会去巡查这条路的”

会通河又名京杭大运河,是朝廷支柱产业,更是一条涉及千万人口就业的产业链。

“没错,这一次公布那边下了狠劲,蒸发几十万民工,专门疏通这大运河”

这些民工基本上都是朝邦的工人,他们也羡慕到刘家岗那边的海船扛大包,但大多数人还是被朝廷蒸发到会通河那边疏通运河。

“那朝廷这次得出不少钱财吧”

“那可不,目前朝廷将工部的八成官员都派出去负责这条运河的疏通”

“不仅是这条运河就连黄河泛滥,朝廷也打算将其彻底治理”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只不过母亲的脾气十分暴躁,每隔一段时间就大发一次,每一次都给沿岸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物质伤害。

为了治理黄和皇帝还把自称后世人的虾仁也派了过去,让他辅佐宋礼。

正好他有无限预制菜系统,让他管一管后勤。

“哎,陛下哟,你是真的不害怕我造反是吗?”

坐在马车之上的虾仁看着几十万劳工不由得说道。

前世他也看过不少小说一瓶戒无限肯德基,无限方便面以及无限白粥和咸菜,最后成为皇帝的也有不少。

如今皇帝竟然堂而皇之地,让他负责这几十万劳工的后勤?

这不就是让他起兵造反吗?

他还记得临行之前的那一天。

皇帝恭恭敬敬的拜服在他的门前。

“虾先生,咱,希望您此次可以出,利用在仙界所学的知识指导送礼疏通京杭大运河,并治理黄河水患”

“大运河关系到千万黎庶衣食,黄河泛滥,更会剥夺数万乃至几十万沿岸民众的生命”

“咱希望您可以用您所学的知识来评定这两大威胁或朝廷发展的关键”

“陛下,您难道就不知道你请我出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虾仁疑惑了,这见我的也不像历史记载中的那样子,古板愚蠢,反倒有些明君气象,难道就不清楚无限预制菜对这些民众的杀伤力吗?

“哈哈”

“咱自然清楚”

阿斗看着虾仁,继续说道。

“但咱,不能因为害怕可能会发生的威胁而放弃这些民众生存的机会”

“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家产如果还不让他们吃饱的话,那么太平已久的江山,迟早会再度陷入战乱之中。”

“与其让天下再现元末的战乱,不如让他们吃个饱饭”

“而先生您就拥有如此神通,所以希望你能让他们吃上一个饱饭”

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能让百姓吃得上饭的便算得上一个盛世,而他文帝爷爷就是凭借这个功绩成为三代之下皇帝首选。

但如今明朝的百姓已经达到七八千万,远远超过汉初的3000多万。

足经虾仁有着无限预制菜系统,凭什么就不让他用呢?

“不妥”

“陛下绝对不行,不过,陛下如此爱戴民众,爱惜百姓,在下也十分佩服”

笑平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全民修真】【慢热爽文】【热血逆袭】【轻松爆笑】【老6系统】【单女主】【放心入,绝对不坑】修真历529年。高中生云陌辰一觉醒来,意外觉醒了吸收血气就能变强的系统。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相恋三个月的女朋
憬江言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热血】【无敌】【情感丰富,不喜勿入】万年前,妖族和魔族降临世间,它们力可拔山,吞云赶月,以人族为血食,人族可生存的区域不断减少,现在,天下九片大陆仅剩一域,人族武者用血肉筑成城墙,抵御异族,在危急存
一阵乱写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科技强国军婚】“要么嫁给他,要么去下乡,选择一个!”刚睁眼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么嫁给一个出轨自恋狂,要么去下乡。她一翻白眼,这还用想?她宁可去干活赚公分,也不能在婚姻上屈服!于是,乡下多了一个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