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棍,原来你生来就是为了爱我

第14章 银杏树灵(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4章 银杏树灵

凌宇轩带着司浅上楼看了看。

简单的花瓶,全无灵气,“不是它。”

灵气也不是从书房里散发的,倒好像是从……院子里发出的。

司浅熟练的从挎包中拿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夹在两只之间,“符,寻。”

随着符纸化作青烟,院中布局也更加清晰。

虽然云祈和林宇轩看不见,司浅可是看的一清二楚。

灵气的源头来自于院中的银杏树。

这树粗壮结实,树皮粗糙,树叶茂密,是难得的百年古树。

看着司浅在它面前站定,林宇轩便解释道:“这棵树,是祖辈种下的,但我爸觉得这棵树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就想把它挖走。”

司浅抬起手,按在银杏树上,闭上眼,细细的感受这棵树要传递给她的信息。

“少女,你能感受到我?”

一阵苍老的声音回荡在司浅的脑海中,司浅自然的回复道:“是,我叫司浅,敢问前辈是……”

“哈哈,活了这千百年,竟然能听见有人喊我一声前辈,少女你可真是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

银杏树灵的声音虽然苍老,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如同古老的歌谣。

他的语速不急不躁,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沙哑和低沉之中,司浅似是能感受到银杏树蕴含的古老的气息,仿佛从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出来。

但最重要的是,银杏树树灵的声音平静而安详,能够抚平人心,带来宁静的感觉。

“前辈,你是不是已经知道林伯父要将你挖走的事情?”

“是啊,他们嫌我这个老东西,影响了整个院子的美观度,所以要将我挖走。”

说这句话的时候,时桉能明显感受到银杏树灵的无奈。

它伫立在这里千百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林家人从平凡走向辉煌,又从辉煌堕入凡尘。

可以说,它见证了每一个林家人的一辈子。

“前辈,伤心了?”

“林平当年种下我的时候,意气风发,他说,让我代替他,好好守着他的子孙后代。”

“前辈若是不介意,晚辈很愿意倾听前辈的故事。”

银杏树灵,多少年没见到过这么有灵性,这么有教养的孩子了,所以它很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她听。

“那一年,我还没有诞生出灵体,只能作为一棵普普通通的树,扎根泥土,可我却已经能隐隐听见他们的话了”

“夫君读书辛苦了,我刚刚给夫君炖了一碗鸡汤,夫君趁热喝了在继续用功吧。”

那时候的林宅,很小,银杏树,就在窗边,林平一抬头就能看见它。

“夫人辛苦了,为夫一定努力用功,一举夺魁,只要上榜,我就能让你过上好日子了。”

“我相信夫君。”

林平与杜英,成婚三年,三年来,两人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他十分努力刻苦,成婚第一年,林平落榜,也是在这棵树下,林平沮丧的对银杏树哭诉。

那时候,杜英看到了,却没来打扰,因为她也知道,夫君需要一个人独处。

晚上,杜英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给林平做了丰盛的晚饭。

“夫君不要沮丧,夫君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机会,我们在努力两年,到时候一定能一举夺魁!”

葬笛与剑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无限诸天:从获得史蒂夫面板开始
无限诸天:从获得史蒂夫面板开始
爱吃肉的李
摆烂重生:全家只有我是炮灰陆早早谢洄年
摆烂重生:全家只有我是炮灰陆早早谢洄年
从小到大她都觉得自己和这个家格格不入! 一朝身死,被一辆超速还酒后行驶的大货车当场撞成一摊肉泥,灵魂飘在半空三米高,看着自己这副惨不忍睹的死状。 她才知道原来全家都是大主角,只有她是小炮灰。 龙傲天的爸,大女主的妈,霸道总裁的哥和平平无奇的她。 本想着死后上天堂就解脱,结果却意外重生回一个人拿到DNA检测报告当天......
佚名
男频穿书女频后,拯救恋爱脑
男频穿书女频后,拯救恋爱脑
二世祖常敬轩跟女朋友分手后发生了车祸,被绑定一个多维空间的系统,系统告诉他任务完成便可重生。 常敬轩,“什么任务?” 系统,“拯救女人们的恋爱脑,让她们珍爱自己远离渣男。” 常敬轩,“……” 这是什么狗屁任务? 后来,“夫人,男人只会影响你赚钱的速度。 该换就换,该丢就丢,小鲜肉他不香吗?”
步青云
官场:草根逆袭之路
官场:草根逆袭之路
他是一名草根出身的小小公务员,他的老婆因为和院长闹绯闻,三年的感情从此告吹。 谁说他就要从此认命? 一次部门内斗,他当场狂飙,却因祸得福!他的人生也开始了华丽的逆袭! 在官场扶摇直上!步步高升!昔日爱人再见,谁又能笑到最后?看草根逆袭,进行到底。
佚名
三年后,他灭了全宗门
三年后,他灭了全宗门
“你们用这些垃圾功法,也配与我交手?” …… 三年前,他以废物的身份拜师入宗,人人都对他嗤之以鼻,说是师父瞎了眼,才会招一个废物。 然而,只有他一人知道,师父的眼确实瞎了,不然也不会引狼入室。 三年后,他一剑封喉,血染万里,整个宗门在一夜之间覆灭! 她:“下辈子记得聪明一点,修炼几本好功法,再来打败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