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7章 三族协议
五月和六月,天下太平,不奴部在里海沿岸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伏尔加河中游的贸易站点,已经再次向前,开始向着上游延伸。他们在上游的中段建立起一个临时的贸易据点。从六月初开始,他们每七天会过来一次,每次当船只靠岸的时候,很多部族都赶着牛羊等在河滩边,交换着各种物资。
慢慢的这片河滩,开始变成了一个小小市集。附近的游牧部落,每七天就会过来一次,他们先是把各种各样的产物,就那么摆在河滩边的草地上,等待其他人的挑选。
后来,不奴部的战士在河滩边开始搭建凉棚,作为自己固定的位置。其他的部落也跟着有样学样。在六月底,这里已经有了三十七个凉棚,居然就这么形成了一个很有些规模的市场。
这个市场,在三个阿兰部落交界的地方,不奴部选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是各个部落的边界交汇点,离所有人的距离都算适中。
现在,不奴部一共拥有五个市场,在里海周边有三个全年营业的市场,分别在伏尔加河的入海口,第一次过冬的那片营地,以及和可彦部在里海东北角的市场。
而沿着伏尔加河流域,有一个中部的长期市场和一个上游的周期性市场。
这些市场,将阿兰族,乌孙部,不奴部三方的经济,大量的牛羊,皮革,麻料,陶土,铁矿石,煤矿,木材,铜矿石,羊皮,甚至粮食,在沿着里海和伏尔加河流域,开始进行循环流动。
三个势力之间,在形成一种经济互生关系。袁华和刘玉在六月中旬有过一次大概的计算,他们发现依托这个贸易,他们所调动的外包人口已经达到至少五千人。
只要能够维持整个体系的持续运转,不奴部就能不断通过自己的工业体系,不断的捆绑越来越多的人力加入,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里海的东北面,可彦部和解忧部已经将营地移动过来,他们面临着两个巨大的难题:
一是这里的草场并不肥美,无法依托畜牧业养活全部的族人。而一旦开始迁徙,贸易口岸就有可能失去。乌孙部很多部落都眼红他们的交易,知道两个部族在交易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二是匈奴人和贵霜人在不断向乌孙部施压,双方都已经露出了獠牙,乌孙成了这两个庞大势力下一个目标。整个乌孙草原,随时都可能爆发大战。
袁华和刘玉拜访了可彦万夫长和解忧部的希耳族长,在走访过两个部落的领地以后,双方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会议。
接着两位部落领袖,也乘船去到不奴部,在这里走访整个不奴部的运作,以及走访不奴部的家庭。
在六月底,三个部落签订了第一份《三族里海经济和军事协议》。
在乘坐海船回程的路上,可彦对希耳说,“协议已经签署,接下来我们两族将开始全新的定居生活。希耳,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吗?”
四十岁希耳,身材高大,他手扶着海船的栏杆,遥望着里海辽阔的海面,回答道:“可彦,你比我更清楚,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乌孙的人口太少,部落联盟本身也无比脆弱。我们靠游牧根本无法抵御强大的匈奴和贵霜帝国。我们只能修建起城墙来保护族人,然后,用物资和不奴部交换产品,靠贸易和耕种来获得发展。除了这条路,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
可彦转身看着他,说道,“我们没有时间去建造两座城,我甚至担心接下来,匈奴和贵霜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两年建造城市的时间,我们要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了,两个部族要合力了。”
两人最后商议,在今天图帕卡拉干区旁边的一处岛屿上建立附属营地,将一部分族人先迁移上去,储存起足够三个月可以吃的粮食和肉干,他们将在那里平整土地,等来年再进行耕种。并在沿岸用煤火熬制海盐来和不奴山谷做交易。
然后,向不奴族购买大量二十人的小型海船,这样平时可以捕鱼,来补充食物消耗,就算战争来临,他们两族人口也可以顺利撤退到海岛之上。
七月初,海岛上建立起第一个营地,大量的粮食开始进入,两族也派出两千人的队伍,一边建设营地,一边熬煮海盐换取物资。
八月初的时候,炎热的阳光洒落在广袤的大地上,但这并没有阻止贵霜人的行动。他们开始悄悄地策划着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乌孙部。
在里海东南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贵霜士兵从四面八方赶来集结。这些精锐之师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迅速地汇聚成一支庞大的军队。
与此同时,后方的营地也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量的粮草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里,堆积如山。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锻造着锋利无比的武器,火花四溅、叮当声不绝于耳。而那些负责采购战马的人员,则奔波于各个牧场之间,精心挑选着强壮而敏捷的良驹,以确保军队能够拥有足够的机动性。
整个贵霜阵营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每个人都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将会决定他们国家的命运。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如雷霆万钧之势向乌孙部发起猛烈的攻击。
最早知道这个情报的居然还是不奴部的商船,他们在和贵霜帝国沿海居民交易的时候,才知道贵霜帝国在集结队伍。
只要不是蠢货,就知道贵霜人到底要干什么?向北,匈奴在乌孙以北,除了乌孙还有何人?
贵霜帝国的核心区域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古中国、古印度和古罗马三大文明古国的桥梁,他们贸易发达,也在贸易中学会了很多技能和知识。
东边的大汉和高原,贵霜帝国的东边是强大的汉朝,汉朝在极盛时期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同时,高原地带的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领土扩张,这限制了贵霜帝国向东的扩张。
西边的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疆域西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帕提亚帝国与贵霜帝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也有贸易往来,但并没有形成军事同盟。因此,贵霜帝国向西的扩张也受到了帕提亚帝国的制约。
由于东边是强大的汉朝和难以逾越的高原,西边是帕提亚帝国,贵霜帝国不得不选择向北和向南扩张。向北,贵霜帝国扩展至中亚的部分地区,向南则进入了印度次大陆,占领了今印度的旁遮普、信德、卡提阿瓦和马尔瓦等地,使得整个印度河流域处于贵霜的控制之下。
公元110年四月,贵霜帝国的皇帝是阎膏珍在朝议时提出了他的国策,“帝国往东是大汉,往西是帕提亚,与大国交战耗损国力。我们唯有向北和向南,经过深思熟虑,我要求你们向北,去征服所有可以看的见的草原部落。然后利用他们的战马和勇士,驱使他们不断向南攻伐南面的土地,把他们人口变为奴隶建造我贵霜的浩大城市。帝国需要土地,资源和人口。北伐南征,此为未来之国策!”
贵霜源于大月氏,他们的祖先是东方帝国的草原部落,千百年的习俗,让他们依然保持着草原的礼节。在奢华的贵霜帝国大帐之内,所有贵霜帝国的官员皆抚胸说道,“遵王命!北伐南征,天佑我贵霜。”
消息先是被商船用最快的速度送,去不奴族山谷,然后再次出发,风帆全部展开,如同一支破开海浪的利箭,向着里海东岸的乌孙部而去。
乌孙部落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草原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当得知贵霜人将要进攻时,乌孙部落大会也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派出侦察骑兵,骑马穿越草原和荒漠,收集关于贵霜军队动向的情报,包括他们的人数、装备、行军路线和预计到达时间。
部落首领会召集部落中的战士,准备武器和马匹。他们会迅速集结,准备迎战或者撤退。
加强他们的营地防御,设置陷阱和障碍物,如挖掘壕沟、设置尖桩等,以减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为了保护部落的牲畜,乌孙人会将牛羊等牲畜转移向北到更安全的地方。
各个部落开始储备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以备长期围困或撤退时使用。
乌孙部落可能会寻求与其他部落或国家结盟,共同抵抗贵霜人的进攻。这片土地上还有成百的分散部落,他们或许能够成为合力。
如果敌军力量过于强大,乌孙部落大会制定撤退计划,带领老弱妇孺和重要物资向草原深处或其他安全地带撤退。
萨满或精神领袖会举行仪式,祈求神灵的庇护和战斗的胜利。
这片土地,仿佛没有安全,战争总是时不时会降临,乌孙人极其困苦和疲惫。
老人们坐在火堆旁祈祷,祈祷部族的延续,可神真的会回应他们吗?
不奴族也按照三族协议,开始进行战争准备,水利铁锤的锻造之声,彻夜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