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第17章 筹粮秣君臣议兴屯 拢人才翰林建八馆(4)(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7章 筹粮秣君臣议兴屯 拢人才翰林建八馆(4)

永乐若有所思,郑和一行,一去两年,虽有些花费,见识最重要,可以去第二次、第 三次。再者,东西南北,四方遣使,交通诸国,长此以往,通事的确是个大事。他下意识地看了蹇义一眼,意思是吏部能不能想想办法。

蹇义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拱手道:“陛下,臣虽辖着吏部,各地官员中,通蒙语的不少,皇上的通译、前元工部尚书李贤就是个高手;懂回回、女真语的也有一些,只是, 懂其他番国语言的人就很难说了。”

“有现成的就用,没有现成的就没法子了?设个学馆教习嘛!”片刻工夫,永乐似已 从言语不通、比手画脚的尴尬境况中走出来,思虑成熟,“天生我才,才可济世,后天之 才,亦可大用。既要用人,就需育人,这样,”他冲着胡广道,“就在翰林院设馆,招收 举子和年轻的国子监生入学,训练通晓鞑靼、女真、西番、回回、百夷、高昌、西天、缅 甸等多种语言的人才,名曰八馆,一则为着像郑和一样的使臣出使方便,二则大明与番人 来往日多,有了各种语言的通译,朝廷接待也方便多了。”

永乐的思绪瞬间驰骋千里,真可谓才思敏捷,众人却面有难色,不是跟不上,而是顾虑多。事关与番国交往,礼部尚书郑赐,知道皇上不大待见他,也不得不说话,把其中的道理讲出来。

“皇上的想法好。国子监和各地府学、县学都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然最让臣担心的是, 监生和年轻的举子们愿不愿丢了能助他一举成名的《诗》《书》,钻那些让他们鄙视的番 邦夷语。”

蹇义、夏原吉、金忠也随声附和。 永乐想了想,也是,放下进士不考了,官员不做了,转而去学番语,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这同各部的吏员有什么区别?得让他们有奔头。 “也好办,”永乐马上有了思路,“朝廷的八馆,对外就叫四夷馆,设在翰林院,不是进士,却已是翰林官员,这‘名’的难题就解决了。‘实’的问题吗?学成之后,所有人员品级都比照翰林院官员,三年一考覆,也可以参加会试,德才卓能者则擢拔使用。”

“四夷馆也算一个衙门,”顿了一下,永乐继续,“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专事培养夷 语通译人员,多多益善,还可充实礼部等衙署;二就是专事夷语文书资料的翻译和保存。 郑和一往,也让朕见识不少,夷人中也有不少书籍珍品,译为我用,岂不快哉!”

“皇上深谋远虑,尽善尽美。”蹇义道,“如此周全之法,臣下的事就好办了。郑尚 书就在这儿,我们下去一并和国子监祭酒胡俨商度,从举子和监生中选些生员,再从各衙 门选出一些精晓番语的官员任教师,皇上身边的李贤可在必选之例啊!”

“就依宜之所言。”解决了一件大事,永乐情绪很高,好像翰林院中已传来了各种奇 怪的读书声,“若从官员中找不到老师,郑赐就去和搭乘宝船同来的贡使商议,让他们多 留些时日充当教习。”言毕,朝郑和、王景弘使了个眼色。

“皇上圣明!”几个人齐声道。 见皇上有些倦了,大家施礼告辞。 “这一别就是两年啊,让朕一直牵挂着。”

郑和知道皇上的心思,悄声道:“奴才在两万余人中挑选了三四十个最精干的,由内 官陪着,每到一处,就把人撒出去拐着弯打探建文的下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不知建文是 谁,极少数人只知他是以往的大明皇帝,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外间传言他当时由鬼道遁出, 奴才以为,若活着,在荒山野径躲躲藏藏还有可能,到外洋募兵似是没有那么大气魄,募兵只是齐泰哄人的话。”

一提到这件事,永乐的心里就不是滋味。虽然说当年被逼无奈,但还是真刀真枪和朝廷干了三年,这个皇位是从侄子手中夺来的,说到哪儿都不大光彩。

“朕当年起兵为不得已,当了这个皇帝也不自在。朕在担心,数年之后再有个阴阳错差, 倘他得了势,将置朕于何地?置朕的子孙于何地?你还要出去,朕就不能让他有那一日。”

永乐说罢,垂下头,一副莫可奈何的样子。 “敬请皇上宽心,奴才准备两三个月后再次出航,这次走得再远些,查访再细些。” “查访只是你的庶务之一。”永乐补充道。 “奴才明白,带上皇上敕书,多带些中国盛产的棉布、丝绸、瓷器,使天下尽知我大明,尽知我大明永乐皇帝。” “就是这个说法。不过,不要等两三个月了,如宝船并无大碍,冬季将至,尽快启航吧。闲暇时多寻些奇技淫巧之器,利国利民者不拘价格。天下之奇器流往中国,我大明才会兴盛强大,长久不衰。此外,”永乐话锋一转,“朕去年就令工部为你在三山街择了一所宅第,看看去。以后你将长期在外,回来后,就不用和宫里的内臣们挤着了。有什么事情,可随时来见朕。” “谢皇上隆恩,三保粉身碎骨以报陛下。”郑和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永乐的倦是精神的倦,坐了半日了,处理了诸多要事,像一个辛勤的劳作者,锄了几个时辰的地,乏了,很需要歇下来,养养神。郑和一走,便在宫女服侍下,换了一身常服, 出了武英殿。火赤、薛斌一抬手,十几个侍卫不远不近跟出来。

走出午门,想到宫外转一转,看看南京街头,看看百姓的日常起居。一转身,守门的侍卫站得笔直,口中却在振振有词,见皇上出来,才住口行礼。

永乐好奇,走过去问:“方才在默念什么?” 侍卫千户毫不犹豫道:“微臣在诵读《佛经》,惊了圣驾,请皇上治罪。” 永乐以为,宫中嫔妃有信佛的,他的大军师道衍也信佛,念念《佛经》没什么不对的。

当值的侍卫诵念《佛经》,永乐哭笑不得,方才的好心境此时顿无,揶揄道:“今天就怪了, 真就怪了,既有哭着喊着要当和尚的,还有在岗诵念《佛经》的,哭着喊着的朕都处理了, 难道你也要立地成佛,刀剑从此吃素吗?抑或是来了恶人、歹人,念经就能念走了!”

“臣有罪,请皇上处罚。” 永乐没好气道:“诵经诵不来千户官,也防不了奸人借机生乱。宿卫的职责是什么?

瞪大眼睛,伸长耳朵,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一门心思防范奸人。不出纰漏,没有差错, 才是尽职。闲暇之际,不当值的时候,朕告诉你诵念什么最是有用,就是太祖御制的《武 臣大诰》,它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守法,那才是趋吉避凶、永保富贵的良方,每日诵 读不辍,于身于家大有益处!”

“微臣遵旨。”千户俯伏在地,使劲磕着头,生怕此时一抬起,皇上就会把他的头取走。 一个憨实魁梧的武臣,可怜兮兮的,永乐又心生怜悯,缓了一口气,语重心长道:“若真心修善,心存忠孝是首要。用心守备、勤勉王事是忠,敬事父母、嘘寒问暖是孝,有了这两点,不违法、不越制,本人、家人、亲人自然有不尽之福。”

一番话让侍卫千户感动不已,跪地良久,竟不知皇上朝哪儿走了。

钟月玄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