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87章 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王献之出身琅琊郡世族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七八岁时,其父王羲之在其学习时想悄悄拔掉他的笔,但王献之指力很大,王羲之无法拔出,王羲之感叹此子日后必会名扬天下。王羲之还曾让他临摹《乐毅论》。王献之少时才识过人,在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同拜见父亲的好友吏部尚书谢安时,王献之少言寡语,与能言善谈的兄长们形成对比,得到谢安的称赞。
仕途之路:王献之成年后,先后担任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等职。后来得到谢安的赏识,担任长史。太元五年(公元380年),谢安晋升卫将军后,王献之升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后被拜为中书令。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王献之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他的女儿王神爱被晋安帝司马德宗立为皇后,司马德宗下诏追封王献之为侍中、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2 书法成就:
代表作品: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行书代表作,全文共15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笔饱墨酣,浓淡有致,字体婉嫕,超然自逸,下笔不拘泥于常规,被宋高宗盛赞。
《中秋帖》:是王献之的草书代表作,原文共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删减,现存版本共三行,二十二字。此帖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并被刻入《三希堂法帖》之中,被乾隆皇帝盛赞“神韵超然,旷古绝今,天资超群,特立独秀”,被称为“一笔书之祖”。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的楷书代表作,文字内容节选自曹植的《洛神赋》,其运笔更加外拓随性,字体清丽俊逸、萧飒拓脱,是晋楷的终结之作,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深远。
《送梨帖》:全帖二行共十一个字,“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第二字“送”字现已缺失)。此帖气势恢弘磅礴,流泻不止,苏轼对此帖盛赞。
《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帖》,原藏于宋内府之中,宋高宗赵构曾对其进行题签,此帖由行楷起笔,笔势逐渐外展。
书法特色:王献之的书法造诣源于王羲之,又有别于王羲之,自成一派。他先后学习王羲之、张芝,在融会贯通二人书法技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形成新的书法流派“破体”。他吸收并发展了张芝的书法特点,完善“一笔书”,通过省合点画折、力求简便,使表达形式更为流畅贯通。
3 历史影响:
王献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备受推崇,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又与张芝、钟繇并称为“中国书法四贤”。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创立的“破体”形式不受行、隶、楷等书体的约束,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方面,其书法形式在文人中盛行近一个世纪;另一方面,他对行草的变革也为后来狂草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为唐代摹本。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尺寸:纵261厘米,横269厘米。
内容:全文共2行15字,即“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2 创作背景:从帖中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便写信告知王献之,王献之亲自服用后,证实了来信所述,便回信邀约友人聚会,届时再行求教。魏晋时期风行归隐,贵族子弟隐居山林,看重养生之道,坐而论道之时也常交流养生之术,这封信札便是王献之服药后的感受。
3 艺术特点:
气脉贯通:有着“草圣”张芝一笔书的节奏感,在一次蘸墨之后,毫无迟滞地书写数字,气息不散。书写时并非一味用同一轻重力度,而是有着明显的轻重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手腕的力量加持形成,展现出气脉贯通、有张有持、有缓有急、有蓄力有放纵、墨色有浓有淡、字体有行有草的状态。
用墨巧妙: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墨色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展现出节奏起伏和气韵的自然变化。
4 历史传承:
北宋时藏于内府,帖上有宋徽宗时刘贵妃所用“奉华堂印”和“德寿”二印,还有徽宗年号“宣和”印;南宋亦为内府所藏,帖后有宋高宗跋语,并有“绍兴”“御书之宝”等印章。
元文宗时将此帖于天历三年(1330 年)正月十二日,敕赐柯九思侍书学士,元代着名学者虞集奉敕记。明代此帖再次流入内府,明后期流入民间,后历经吴用卿等人之手流入清代。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的代表作,宋高宗赵构赞其“大令摛华,夐(xiong)绝千古。遗踪展玩,龙蟠凤翥(zhu)”其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妖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