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93章 整顿六部
等李光远退下,萧瑾问道:&34;你就不怕他们借机生事&34;
林焱胸有成竹:&34;正要他们生事。越闹得欢,越说明现行制度有问题。到时候整顿六部,反而更顺理成章。&34;
就在这时,管家又来报:&34;大人,周漕运使的回信到了。&34;
林焱展开信件,看完后递给萧瑾:&34;陛下请看,这是近五年来户部克扣漕运银两的详单。光是漕运一项,就有二十多万两银子去向不明。&34;
萧瑾仔细看完,冷笑道:&34;好一个陈明远,难怪这么急着反对督察院。&34;
林焱道:&34;这还只是漕运,其他各处的账目还在清理。臣估计,总数只会更多。&34;
&34;那就等廷议时&34;萧瑾意味深长地说。
林焱点头:&34;臣明白。&34;
三日后,金銮殿上,群臣济济。
萧瑾高坐龙椅,环视群臣:&34;诸位爱卿既然对督察院有异议,今日朕就听听大家的高见。&34;
吏部右侍郎范世卿第一个出列:&34;陛下,臣以为督察院有三大弊端。其一,干预六部职权,打乱行政秩序。其二,监察过度,有碍政务推行。其三,权责不明,易生新的弊端。&34;
林焱站出来:&34;范大人此言差矣。督察院的职责是什么是在现有体制下,研究如何防范弊端。这与六部职权并不冲突。&34;
&34;此言差异。&34;兵部侍郎何正道出列,&34;若真如林大人所言,为何不把这个职责交给都察院何必另立衙门&34;
&34;何大人有所不知。&34;林焱解释道,&34;都察院主要是纠劾,而督察院重在治理。好比一个人生病,大夫要开两个方子,一个治标,一个治本。都察院和督察院,就是这两剂药。&34;
这个比喻让不少人点头。但反对的人显然不会轻易罢休。
礼部侍郎张明德站了出来:&34;林大人说得好听,可若督察院染指六部职权,岂非喧宾夺主&34;
&34;张大人此言差矣。&34;林焱道,&34;臣倒要问问,现在六部职权可有明确界限以漕运为例,户部管钱,工部管河道,可每年亏空的银两却不知去向。&34;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陈明远脸色大变:&34;林焱,你这是何意&34;
林焱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34;陛下,这是江南漕运使周大人呈报的账目。近五年来,光是漕运一项,就有二十余万两银子去向不明。&34;
&34;放肆!&34;陈明远厉声道,&34;漕运账目向来由户部经管,哪轮得到你林焱置喙!&34;
林焱不慌不忙:&34;正因由户部经管,所以臣才要问个明白。这二十多万两银子,究竟去了何处&34;
陈明远还要分辩,萧瑾开口了:&34;把账册拿来朕看看。&34;
林焱将账册呈上。萧瑾仔细翻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34;陈爱卿,&34;萧瑾冷声道,&34;这些银两可有解释&34;
陈明远额头冒汗:&34;这容臣查明后再&34;
&34;不必查了。&34;林焱打断他,&34;臣手上还有盐铁、茶马各处的账目。若陈大人不信,大可一一清查。&34;
满朝哗然。支持设立督察院的官员纷纷出列,开始诉说六部职权不清导致的种种弊端。
就在争论最激烈时,老太师忽然开口了:&34;都别吵了。依老夫看,要害不在督察院,而在六部职权不清。不如趁此机会,好好理理这笔账。&34;
众人一愣。林焱心中暗喜,知道机会来了。
果然,萧瑾接过话头:&34;太师说得对。既然如此,朕决定,即日起全面清理六部职权。督察院就设在太师门下,专责此事。&34;
满朝震惊。所有人都没想到,一场关于督察院的争议,最终竟演变成整顿六部的契机。
散朝后,老太师把林焱叫到跟前:&34;你小子打的好算盘。借督察院之争,逼出六部弊端,为整顿铺路。&34;
林焱拱手:&34;太师过奖。此事若无太师相助,臣也难以成事。&34;
老太师捋须道:&34;且记住今日一事。要推行新政,光靠强行推动是不够的。要让反对者自己露出破绽,才能事半功倍。&34;
林焱郑重点头:&34;臣谨记教诲。&34;
走出殿门,林焱看到候在一旁的萧瑾,会心一笑。新政第一战,他们赢了。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