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箭矢飞!起风了!
仍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言辞更是咄咄逼人,充满了火药味。
这番话说完,他好似还觉得不够,紧接着又高声正色道:
“营救百姓,固然是大事,但维护陛下的圣誉,那更是重中之重,是天大的事!”
“此事绝不能搁置一旁,容后再议,更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
杨士奇听完,目光瞬间变得如刀般锐利,直直地盯着他。
身为朱允熥的心腹近臣,朝中与陛下最为亲近的大臣之一,杨士奇知晓诸多机密,其中便包括“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的内幕。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两项改革,皆是陛下在背后大力推动。
但陛下也曾特意叮嘱,此事目前只能借助《大明日报》,在一旁敲敲边鼓,引导民间舆论,使其逐步发酵升温,进而形成强大的声势。
在此之前,切不可直接公开介入。
否则,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对浪潮。
甚至,将致使这项关乎国本的政策还未正式实施,便早早夭折。
毕竟,这两项改革,真正触及到了大明的根基,牵涉到了最核心的地主豪绅阶层的切身利益。
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泛,远非以往征收商税之类的举措所能比拟。
尽管在此之前,朱允熥已然做了数不胜数的铺垫与准备工作。
先是限制地主收租的比例。
接着打出鼓励功勋豪商出海的旗号,通过买卖交易的方式,将原本由这些人掌控的大量肥沃良田收归大明朝廷所有。
再接着又以撤藩、分封诸王海外为借口,成功将诸王名下的田地也一并收回。
至此,天下间相当一部分田地,都已成了大明朝廷的“官田”。
然而,朱允熥心里明白,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眼下的大明,真正深入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帝国每一处细微触角的,是遍布全国的乡绅地主。
许多村庄的田地,往往集中在一两户大姓家族手中。
这些人,虽称不上豪门巨富,只是普普通通的“乡绅”。
但他们数量庞大,如同繁星遍布,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强大。
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大明帝国的根基所在的人。
在他们各自的地盘里,这些乡绅往往能够一呼百应,拥有着近乎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乡绅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朝廷的威严都远远不及他们。
也正因如此,就连大明朝廷派往地方的流官,诸如县令之类的官员,为了维护当地统治的稳定,也只能选择与这些乡绅交好合作。
这些乡绅,无疑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支柱。
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大明的基层治理便会陷入混乱,难以正常开展。
不仅如此,朝堂上的大臣,各级官吏,他们的家族,在自己的家乡,也大多是颇具影响力的“乡绅”。
可以说,满朝官员尽地主,满朝官员皆乡绅!
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恰恰要触碰到这些人的切身利益。
可想而知,这场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光是朝廷官员这一层,就没有多少人会真心支持。
官员们全部都不支持,就算是皇帝,又能如何推进这事呢?
谁去办这事呢?
所以,这必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就如同将领要带兵打仗,必须先鼓舞士气一样。
要不然,军无战心,就会一触即溃。
从朝廷的士大夫,勋贵武将,到地方乡绅,他们构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
没有他们的支持,皇帝纵使是一意孤行,也难以成事。
故而,朱允熥才会采取“大造声势却不动如山”的策略。
决定先让改革的“箭矢”在空中多飞一会儿,静待时机成熟。
待到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滚滚大势。
到那时,诸多事宜,自会如瓜熟蒂落般水到渠成!
也正因深知此中利害,杨士奇在见到御史呈递给他的那封信后,才不动声色地收了起来,只道容后再议。
其目的便是要暂且将此事压下。
毕竟,当下朝廷既不能惩处那写信的书生,从而扑灭这好不容易燃起的“火苗”,亦不能公然表态支持该书生的主张。
以拖待变,实乃当下唯一可行之策。
至于书生信中那些夸大其词的言论,若说是诽谤,倒也不为过。
然而,相较于推行税制改革这等至关重要的国策而言,些许过激的言辞,又算得了什么呢?
书生们总归是要为自己的观点找寻支撑的。
待日后有了时机,再稍加敲打一番便是了。
只是,这番心思却绝不能宣之于口。
否则,便等同于承认自己对诋毁圣上之言毫不在意。
那便是对陛下的不忠。
况且,就连陛下目前也无法为其辩解。
只因时机尚未成熟,这项国策还无法即刻推行,陛下自然不会公开表态支持。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