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特战营穿越淞沪屠百万鬼子

第153章 固守待援(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53章 固守待援

龙飞顿了顿,随即又向万晴芳询问道。

“除了你们龙腾山庄把守的这条唯一通路,还有没有其他路线可以绕到鬼子身后去?”

万晴芳马上回答说:“倒是有一条路,不过一般人没法走。”

“哦,说说看。”龙飞眼睛一亮,追问道。

“龙腾洞后山有一个百丈崖,可以从那里下去,然后绕到鬼子身后,不过这路非常陡峭,我们山庄也就只有几十个兄弟可以攀爬下去。”

万晴芳这消息,让龙飞顿时有了计较。

“丁大哥,你继续防守龙腾山庄,并等待其他几个军到达。”

“记住,别把鬼子打太狠,免得鬼子跑了,给我一些时间去抄鬼子后路。”

“是,军团长,我明白。”

前不久派出五百名特战队员到各军担任教官,然后又派出三十名队员担任观察哨后,摩陀岭只剩不到三百名队员

路上龙飞又留下三十多人,操控五门野蜂自火炮。

所以现在龙飞手上只有两百多特战队员,到时如果再分兵操控榴弹炮或迫击炮,包抄攻击鬼子的兵力稍显不够。

所以龙飞让丁志磐,把派到第四军担任教官的一百名特战队员,全部召集过来。

人员到齐后,龙飞开始宣布命令。

“弟兄们,为了全歼来犯的鬼子,我决定带大家从百丈崖下去抄鬼子后路。”

命令宣布完毕后,龙飞立刻带着三百多队员出发。

百丈崖虽然称为百丈,但实际只有一百来米高,不过地势的确如万晴芳所说,非常陡峭。

好在特战队员都经过徒手攀登的训练,加上今晚月光明亮,所以不到二十分钟,所有人全部安全下到百丈崖底。

龙飞辨明方向后,立刻带着大家以最快速度包抄鬼子后路。

就在龙飞和特战队员刚刚抵达鬼子身后,担任警戒的队员报告说,发现远处有一支队伍正快速走来。

“大家散开,先看清楚来的这些是什么人?”

龙飞说完后,大家马上四下隐蔽起来,很快这支队伍就出现在龙飞的望远镜里。

虽然有月光,但龙飞只能看出这些人身着便装拿着武器,无法看他们的容貌。

不过因为万晴芳说大当家,带了两千兄弟去偷袭沙河镇。

所以龙飞基本判断,来的这支队伍应该就是龙腾山庄的人。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龙飞还是命令大家持枪突然包围他们。

龙飞判断得没错,陈华亭两千人的队伍,现在李大勇只带回来四五百人。

李大勇心急如焚,悲痛欲绝,只想第一时间赶回山庄报信。

可在距离山庄好几公里远的地方,他们听见山庄这边居然响起枪炮声。

这让李大勇和兄弟们更加忧心忡忡,拼命加快步伐。

眼看距离山庄已经没多远,李大勇给弟兄们加油鼓劲道。

“弟兄们,大家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山庄了,如果是小鬼子在攻打山庄,那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还没等大家回应,李大勇和弟兄们,突然发现从周围冒出好几百人。

这些人端着枪冲出来,嘴里还大喊:“全都别动,否则开枪了。”

文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莫奕琯
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
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
她,小户之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前世却真心错付,给侯府婆家当了垫脚石; 夫君待他不冷不热, 老夫人嫌她生不出孙子,小姑子蛮横不讲理,她也忍了,一心侍奉夫君,将侯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他们还是对她不满…… 重生归来,她不伺候了,一心照顾女儿,只想避开祸事,不再重蹈覆辙。 至于男人…… 男人也配和女儿比? 可渐渐地,她的夫君发现:怎么夫人跟往常不一样了……
佚名
国门故事
国门故事
没有经历过黄金时代的前提下,过山车似的掠过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直接跌在黑铁时代的钢板上。国际贸易转型升级、面临重大困境,国门两岸的普通人如何面临时代的选择?口岸经济的疯狂与无序时代一去不复返,黑铁时代的国门贸易能否走出困境?抗击敌寇入侵时的两国人民的生死友谊,以及四代人之间的跨国恋情,能否开出圣洁之花?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生活的不断富足,新生代、新意识的崛起,真的要把先辈们泣血的抗争
瑚布图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我为了父母弟弟,年近四十没有嫁人,做牛做马了大半辈子。 弟弟娶不上媳妇,父母逼我把房子过户给他。 这是我第一次反抗,可弟弟突然捅了我二十多刀,刀刀致命。 母亲趁机关上逃生的大门,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到最大。 父亲拦住我的路,让弟弟捅死了我。 当我的灵魂飘荡在半空中,亲眼看着他们肢解了我的尸体后, 我重生了。 还发现弟弟竟然也重生了。 重生了好呀,这辈子,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佚名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未婚妻害我,联合一众外人废我修为,伤我父母,残害我家族。 他们以为我没了修为就无能为力,成了凡人。 真是令他们失望了,我拿下天龙珠,修炼了新丹田,还练成了上古秘籍。 我得到了魔龙传承,吞四海,御万道,站在诸天之巅,他们无处可逃。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