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52章 虞小翠戏弄给谏
却说虞小翠教训了猥琐秃发中年男郑翼封,就带着王元丰往家的方向走。
这时候,王元丰经过了一家戏楼看见一些男女老少陆陆续续花了几文钱,进去了看戏的戏台楼里面看上演的戏剧。唱的戏文是《霸王别姬》。王元丰对虞小翠撒娇说:“小翠,元丰想看,先看看嘛。”
小翠执拗不过,只好答应了王元丰的要求,于是带着王元丰,用几文钱买了门票,走进去楼台里面,和大伙坐下来看戏曲表演。
戏楼,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多数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中国戏曲可称为“戏楼文化”。形态各异的戏楼构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戏楼戏剧观演场所。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朝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民众的生活之中。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南戏是中国较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北曲杂剧。它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其唱法富于变化,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乐器以鼓板为主。由于南曲声腔与北曲不同,因而二者风格迥异。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但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渐渐兴盛。
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以及民间的庙会草台,都有频繁的演出活动。明代宫廷的演出,前期主要由“教坊”承应。
王元丰看的津津有味,对虞小翠说:“等回家,我也要扮楚霸王,小翠你就扮虞姬好不好。”
虞小翠看着王元丰一脸憨憨的笑脸,笑了笑说好呀。
虞小翠和王元丰看完了戏剧表演,回到了家。小翠就关上了院子的门,把王元丰打扮成戏剧里楚霸王项羽的样子,自己则是束腰装扮艳丽,在房帐之下翩翩起舞,或是在发髻上面插上羽毛,弹起了琵琶。虞小翠就这样和这个傻子丈夫王元丰在家里唱起来霸王别姬的曲子,在屋子里欢天喜地地嬉闹着。
王御史因为儿子王元丰呆傻,也不忍心过分责备儿媳,也就不再过问儿子和儿媳妇嬉闹玩乐的这些事情了。
王元丰虽然看起来呆傻,但是心地非常的善良。有一次,王元丰跟着母亲王夫人去娘舅家看望生病的大舅,看见舅舅家的媳妇刘阿杉把怀了孕的狗狗弃养在猪圈里面。王元丰看见猪圈里的那只怀孕的母狗被两只大猪欺负,一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那些大猪。
小翠在王元丰的身边,看见元丰眼神怜悯地看着猪棚里的那只黄色的狗。就对王元丰说道:“元丰,那只狗是母狗,还怀孕了,快要生狗宝宝了。你去和你舅舅求情,帮助一下这个可怜的狗狗呗。你就当面和舅舅说,他们不怕得报应呀。”
王元丰听了小翠说的话,哭了起来,跑到了大舅的面前,哀求说:“大舅,那个狗狗好可怜,干嘛把它赶进猪圈里面呀。那两只大猪一直欺负它,它好可怜呀。”
王元丰的母亲看见自己儿子这样对自己兄长这样哭闹,便劝道:“丰儿,不许胡闹。那是舅舅家养的狗,怎么处置是你舅舅的事。用不着你管呀。”
王元丰撅起嘴,说:“可是那个狗狗太可怜了。小翠说了,那只狗狗怀孕了,都要生了。舅舅他们家怎么那样对它呀。这是不道德的,狗狗辛辛苦苦看家护院。舅舅一家子这样对它,不怕得报应呀?”
王夫人的兄长听见元丰在他面前这样说话,于是嘱咐自己儿媳妇刘阿杉把那只怀孕的母狗从猪棚里放了出来。
王元丰跟过去,看见舅舅的儿媳妇刘阿杉把怀孕的母狗放了出来。王元丰感到很高兴,而刘阿杉却一脸不快。刘阿杉生有个女儿,已经五岁了,性格野蛮,喜欢抠墙皮。王元丰看见这个有点凶凶的小孩,抠了一些墙皮,然后手也不洗,居然吐口水在自己手上,用口水洗手。
王元丰看见,觉得恶心,就跑得远远的了。
不一会,王元丰和虞小翠看见刚刚从猪棚里被放出来的母狗生下来了一只灰色的小狗。
王元丰看着小狗,很开心,告诉小翠说自己想要养这个母狗和母狗的宝宝,说害怕舅舅家的人会虐待它们。
王元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王夫人于是向自己哥哥要了这只母狗和刚刚生下来的小狗。虞小翠把刚刚生下的小狗抱在怀里,然后和王元丰领着那个黄色皮毛的母狗回了家。把它们养了起来。
和王御史同巷子住着一位王给谏,与他家相隔着十几户远,与王御史家有过矛盾。
这时候正逢朝廷每三年会考核官吏,王给谏忌妒王御史掌管河南道的监察大权,想要中伤他。
王御史得知王给谏的阴谋,心中虽然担心,但是没有办法对付他。
一天晚上,王思德御史睡得比较早,虞小翠穿上了官服,化妆打扮成了宰相的样子,剪了一些白丝粘在下巴上面,当成是密集的胡须,又让两个丫鬟穿着黑色的衣服假扮侍卫,偷偷地骑上了马棚里的马出门了,开玩笑说:“我要去拜访王大人。”便径直到王给谏家,就用鞭子假装抽打两个随从,大声说:“我要去拜访侍御史王大人,不是这个王给谏大人呀!”
话音刚落,假扮宰相的小翠就调转了马头就回来了。到了家门口,守门人还误以为真的宰相来了,赶紧叫起王御史。王御史急忙从床上起来,出门迎接,一看居然是儿媳小翠在逗他。
王御史见状,心里气急了,对夫人说:“王给谏正在找我的毛病,小翠反而要把家中的丑事登门去告诉人家。看来,我的祸事不远了。”
王夫人听了丈夫说的话,生气了,去了儿媳的屋中,把虞小翠大骂一通。而小翠只是憨笑,一句话也没有去分辩。王夫人也不忍心打她;要休了她吧,她也没什么大过错,又没有家人。王御史夫妇二人心里懊悔抱怨,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当时,那位宰相李善长正是身份相当显赫的时候,虞小翠将他的仪态、风采装扮得十分相像,王给谏也就误以为真是宰相来了,于是多次派人到王御史门前探听,等了很久也没见有人出,就怀疑宰相李善长和王御史在暗中商量什么事情。
第二天早晨上朝的时候,看见到王御史,就问道:“宰相,昨晚去您那了吗”
王御史以为他是故意讽刺自己,于是小声应了两下。王给谏对此更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就打消了中伤王御史的念头,从此与王御史和解。
王御史知道了真情,心里暗暗高兴,私下嘱咐夫人,劝儿媳改变其所作所为,虞小翠笑着答应了。
过了一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其知胡惟庸谋逆而不揭发,狐疑观望,大逆不道。遂被明太祖朱元璋免了官职,并且将其杀之。
宰相李善长被免官并且被杀之前,他有一封私人信件原来要交给王御史的,却被人送到了王给谏那里。
王给谏心里是高兴万分,先是托一位和王御史关系好的人向王御史借银一万,王御史坚决拒绝了他。
王给谏亲自来到王御史家,王御史寻找官服,出门迎接,可是找不着。王给谏等候的时间长了,见王御史不出来迎接,气得正要离开。忽然看到王元丰穿着龙袍,戴着皇冠,被一个年轻女子从门外推了出来,他惊吓了一下,定睛一看,却是王元丰,笑着抚摸了一下他,就脱下他身上的龙袍、皇冠,把元丰穿的龙袍皇冠拿走了。
王御史急忙出来,但客人已经走远了。王御史知晓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吓得面如土色,大哭着说:“这是祸水啊!有朝一日我们全家都要被杀头啊!”
说罢,王御史和夫人拿着棍子找儿子王元丰。虞小翠已经知道他们要来,就关上屋门任凭他们大骂,王御史气极了,还用斧子砍门。
虞小翠在屋里,笑着对公婆解释说:“公公不要发怒,有儿媳在,刀锯斧砍,我一人承担,绝对不会拖累你们的。公公这样做,是想杀死儿媳来灭口吗”王御史听了,这才住了手。
王给谏回家后,果然向皇帝朱元璋上了奏章,揭发说王御史图谋不轨,并以龙袍、皇冠作为证据。
明朝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惊讶地细查罪证,却发现皇冠原来是高粱秆做的,龙袍是一个破黄布包袱皮。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对王给谏的诬告非常生气,于是又宣王元丰上殿,看见他傻头傻脑,忍不住笑着说道:“这个样子还能当天子吗”
说罢,就把王给谏交给法官去审问。王给谏又告发王御史家中有妖人,法官严审王御史家仆,都说没有其他人,只有一个疯媳妇和一个傻儿子,成天嬉笑玩耍。邻居也不知道他家有异常。案子审定了,王给谏被判充军到云南。
王御史自此觉得虞小翠非是凡人,又因为她的母亲一直没来,于是猜想她可能不是人类。让夫人去盘问小翠,小翠只是笑而不语。再一追问,小翠则捂着嘴说:“孩儿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婆婆不知道吗”
不久,王御史提升为京堂,五十多岁了,却还未抱上孙子。小翠来到王家都两年了,夜夜和元丰分开睡,好像没有发生过关系。夫人让人抬走了一张床,叫他俩同床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