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第221章 大概苏州人都不会想到:地道四川方言“苏气”与苏州有关(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21章 大概苏州人都不会想到:地道四川方言“苏气”与苏州有关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大概在明清时期,苏州产服饰在南方部分地区引领时尚潮流,被视为最美,“苏”或“苏气”成了这些地方方言中“文雅脱俗;时髦;体面”的代名词。

苏州,是苏绣的发源地,也是丝绸的盛产地,刺绣、缂丝、织造等无不精美绝伦。从元代至正年间起,朝廷便在苏州建立织造局,将苏州作为织绣宫廷服饰的基地。明清时期江南也是富庶之地,苏州尤甚。经济发达会带来一系列辐射效应,苏州人的生活方式与穿衣着装引得其他地区羡慕,纷纷效仿。苏气一词就开始出现在当时文献典籍中。

在四川方言中,“苏”或“苏气”作为形容词,释义为“文雅脱俗;时髦;体面”,近现代文献资料有不少记载或实际使用例子。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三 《双冤报》: “银钱壮人胆,玩苏又玩款。

又卷三 《南山井》: “老子生来家豪富,爱的玩格与玩苏。”

又卷三《审烟枪》: “你看那正直人何等苏气,酒筵中都尊他坐在上席。”

又卷四《孝还魂》: “干儿都不打发,你这保爷就不苏气。”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 “从前外来服饰之物,苏州为美,故土语通称人物文雅脱俗曰苏气,曰苏派,且直曰姑苏 。” 民国二十年《重修南川县志·土语》:“从前外来服饰之物,苏州为美,故土语通称人物文雅脱俗曰苏气,曰苏派。”

民国二十二年《灌县志》卷十六《礼俗纪·方言》: “苏,奢丽也。苏州风物奢丽,他处因谓奢丽曰苏,或曰姑苏。姑苏,苏州山,苏州所由得名。或曰苏气,言其有苏州习气。”

民国十三年《乐山县志·方言》、民国二十三年《乐山县志》卷三《方舆志·方言》: “称人美好曰苏气。”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 她虽是怯生,却居然能够对答几句,或应酬一杯便茶,一筒水烟;与一般乡下新娘子,只要见了生人,便死死把头埋着,一万个不开口的,比并起来,自然她就苏气多了。李劼人注:四川人惯用语言中,凡是称道一个人的态度大方,打扮漂亮,都叫作苏气。

沙汀《淘金记》十五:“直到寡妇那么苏气地收拾好了,老板娘这才小声而热情地完成了她的任务。”

苏气是苏州经济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随着上海等地的兴起,这一词汇在不少地区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何巴蜀一地还留存?其背后原因,大概是过去农业社会,交通闭塞,信息物资流动缓慢,苏州的繁丽和“苏气”的诱惑被长久保留到川渝人的脑海里。这种记忆和文化传承,通过方言不断发酵、融合,最终“苏气”扎根西南,成为了巴蜀文化的一部分。

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别虐了!我都成富豪了
重生:别虐了!我都成富豪了
在她的生命中,父亲的离世成为一道沉重的分水岭。从那时起,她挑起了家庭的大梁,这一挑,便是整整二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将对这个家的爱置于自身之上,全心全意地付出,为家人遮风挡雨。然而,当她生病时,那
佚名
炮灰女配囤货后,别人流放她度假
炮灰女配囤货后,别人流放她度假
【空间囤货+女强+爽文+虐渣+全家流放逃荒+新婚夜+发家致富】一朝穿书,顾挽月发现她成了炮灰女配,抄家流放?没事,她有异能空间,国库物资通通收进空间,另外搬空娘家和王府,让抄家的人一根毛都拿不走。流放
花花后空翻
假少爷,疯了,他撂挑子了!
假少爷,疯了,他撂挑子了!
我穿书了,穿成一虐文小说中不受待见的假少爷!好消息是已经穿越了二十年,和家里人“打”成一片。坏消息是他这个“打”是真打,受尽冷落,不受待见,穿过来也只是配吃剩饭剩菜的存在。不过更好的消息是,我曾经游历
佚名
不复合,不回头,苏小姐抛夫弃子杀回巅峰
不复合,不回头,苏小姐抛夫弃子杀回巅峰
嫁给檀辞的五年,苏暖在公司做牛做马,在家里洗手作羹汤。但换来的,只是儿子想要新妈妈的愿望。都说童言无忌,小孩子哪里会说谎?这番话,不过是大人在旁边潜移默化的教的。丈夫想换新老婆,儿子想要新妈妈。好巧,
骄阳似火
一胎三宝,改嫁帅哥就是宠!
一胎三宝,改嫁帅哥就是宠!
前世,她将青春与梦想悉数献祭给家庭。为丈夫,她舍弃大学梦;为多病的儿子和瘫痪的公婆,她耗尽心血。熬至儿子高中折桂,方知残酷真相——儿子非亲生,婚姻亦无法律保障。命运仁慈,让她重回生产之日。面对渣男的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