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 204章 变化
刘邦和吕雉还在斗智斗勇,刘盈就是夹在里面的小可怜。
刘邦大概能猜出历史上吕雉的想法,只是还不能接受儿子们多被害死的结局,对吕氏一族,他也不可能就这样算了。
汉初的那些大臣,对吕家会如何基本持壁上观,谁都知道如今的太子历史上早逝了,虽然不确定这一世如何,但还有四皇子这个历史上的文帝在啊。
刘邦也挺纠结的,好歹是夫妻,若是这一世他没办法活得长,就需要吕雉来稳定局面,儿子们都还小,那些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这是他犯难的地方。
吕雉心中也是知道,最好的局面就是盈儿活得久一点、且能力出众,这对于他们夫妻都是好事,就是可惜了天不遂人愿。
元光年间
刘彻正在和桑弘羊讨价还价要搞个蛋糕店出来。
桑弘羊很伤心,陛下真是想一出是一出,这建商场的投资就够大了,还有开店,国库也经不起这样挥霍啊。
刘彻现在也在好好讲道理,“朕跟你说的你听到没有,商场固然费钱,但蛋糕店随便在长安城内先开一家店不就好了,厨子也不用费心,朕安排宫里的厨子去,投资不大,还能很快回本,钱不就回来了,到时候开连锁的,赚的就更多了。”
桑弘羊有些心动,陛下画的饼吊起胃口了,怎么破,咬咬牙干吧。
在君臣二人聊着时,李广兴冲冲跑来了。
“微臣叩见陛下。”
刘彻眉头一挑,“何事如何慌张?”
李广挠挠头,笑意止不住,“陛下,火药造出来了,经过这些日子日复一日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配比,陛下,可要亲自去瞧瞧?”
“哈哈哈哈哈,”刘彻也笑了,大步流星往前走,“走吧。”
隋开皇年间
杨坚暗戳戳的等着火药搞出来,他要去把高句丽端了,实在是历史上杨广那不孝子太丢人,叫他都抬不起头来。
除了是雪耻外,同样还能扩大大隋的版图,甚至还能去东边把倭人一起端了,好事情。
独孤皇后现在是盯紧了太子府,时不时要过问一遍,她不对杨勇抱有期待,但关于皇孙的事情她还是很关心的。
萧氏也渐渐走出了以前的日子,虽然还不太习惯,但也算是别有一番体会了,只是心里到底是挂念家中的父母和幼弟。
杨丽华在大兴城开了间成衣铺,里面招了些穷苦家庭的女工来干活。
唐贞观年间
尉迟敬德已经去了东瀛,至于李靖也带兵讨伐突厥去了。
结合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大臣们都在提意见。
柴绍拎着不孝子进宫请罪,但李二对这个小外甥,也很无奈,好歹是姐姐留下的血脉,最后也只是让他今后都是布衣之身,取消了他入朝为官的资格。
至于七女,这两人的姻缘这一辈子也断了吧。
房玄龄同样是领着儿子进宫请罪,和柴绍遇见,两人恨不得抱头痛哭,这都是什么儿子啊,简直是坑爹。
李二对这个重臣之子说到处罚,也就和柴令武一样了,一想到高阳,两个女儿都糟心。
虽然陛下已经这番开恩了,但房玄龄回到家这几日依旧忙着训儿子,简直胆子大了,竟然敢谋反,至于儿媳妇,别看陛下没说,但他觉得这段姻缘还是作罢吧,瞧着就是孽缘。
天宝年间
长安城的老百姓们生活还是井然有序,大街上各种糕点、烤肉、包子烤饼,看得人口水直流。
虽然还有些担忧前线的叛军,但目前传来的消息都是好的。
杜甫一家现在都和村里的人们混熟了。
搞了两亩地,还搬了新家,院子前面还种了两颗柿子树,并撒了些花籽,后院也开垦了一片菜地,虽然不见得会种,但可以慢慢跟村人学。
杨氏刺绣做的好,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来找她跟学,杨氏也不吝啬,她们一家人以后都要在这里居住,和村人打好关系才是好的,更何况这些日子,村里人待她们家如何,她看得很清楚,自然投桃报李。
至于几个孩子,也在村里交到了新伙伴。
杜甫看到这一切,他对未来是乐观的,历史上的‘三吏三别’他并不想有了。
就在他浇花的时候,院外传来了声音,“杜家郎君,你要的桂花树,我给你带来了。”
杜甫抬头往外看,是村里的一老阿伯,连忙迎了出去,“张阿伯,您老还给亲自送来了,快屋里坐会儿。”
老汉憨厚的笑笑,“哎呀,这在家也没什么事情,给你送来,正好还能帮你种下,这棵苗大,明年就能开花。”
“多谢您老了”
宋开宝年间
李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学吴越纳土归宋,以他现在的国力是无法抵抗宋军的,既然逃不开亡国的命运,还不如他自觉一点,百姓们也能避免战乱,也许这一世名声也会好得多吧。
对于南唐的官员们,得到这个消息都不免失声痛哭,然而能怎么样呢,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了。
等和大臣们都说完后,李煜也叫来了媳妇和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
小周后哭得梨花带雨,她没想到自己才当了一年的国后,结果现在就要亡国了,她忍受了这么多非议,结果现在沦落到要和李煜过普通人的日子,她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李煜是好生劝导了一番,但没用,毕竟一想到以后都没有好日子过,小周后哭得更凶了。
11岁的李仲寓看着这一切没什么表情,他不喜欢这个姨母,他母亲还没去世,她就和君父眉来眼去,惹得母亲伤心,他会喜欢才怪了,至于他爹以后不是国主了,这对他来讲还真没什么情绪。
另一边的吴越
钱俶也在准备纳土归宋的事宜,既然光幕已经点明了,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吴越的百姓们心中都有些不安,但也知道改变不了,如今也只能是静待了。
熙宁年间
对于改革一事,赵顼非常上心。
赵顼也不是很想给他妈面子,反正这次终于是撂下了狠话。
而高太后前面本就被后世人说的话打击到了,说她为了娘家人的利益,现在再被儿子这么一怼,真的是气得病倒了,也住嘴了,她也怕被天下人指着骂啊。
司马光如今身心都有些受伤,但王安石哪能顾得上这个同僚,他现在忙都忙坏了,再说,官场上,政治主张不同。
这些日子老王也想了很多,关于后世人提到的内容翻来覆去看,另外他还想到了一个人,苏轼,那绝对不是一个贪官污吏。
新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