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春声

第二十一章 戏弄(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二十一章 戏弄

逢春家的院墙修得比人高,小孩见姚春娘踮直了脚也只能露出双眼睛,贴心地回家替她搬了张凳子出来,抬了抬下巴让她站上去,催促道:“姐,快喊,快喊。”

这小孩机灵得过头,姚春娘被他催了两句,傻不愣登地就开了口:“逢春,逢春。”

可哪想逢春家竟养了条狗,两声一出口,那狗立马冲着姚春娘狂吠起来。

曹秋水听见狗叫骂骂咧咧从屋里出来,一眼就看见院墙上姚春娘露着个头站在那儿。

活像个白日催命的断头鬼。

姚春娘猜得不错,曹秋水的确不喜欢寡妇,她一见姚春娘就变了脸色。

姚春娘见她那厌烦的表情,心头一跳,莫名觉得自己像个拐骗别人家好姑娘的野男人,心虚得很。

不过这好歹是逢春她娘,姚春娘僵硬地露出个笑,正想开口打声招呼,突然瞧见逢春扒着门探出了个头。

她还是那头乱七八糟的短发,呆呆傻傻的劲,不过瞧着没什么伤,姚春娘松了一口气,又见逢春苦着脸冲她摇了摇头,像在示意她赶紧走。

姚春娘还没反应过来,曹秋水恶狠狠就是一句:“你个寡妇爬人家墙头,难道不懂什么叫羞吗?”

姚春娘被这句话打了个措手不及,她唇瓣嗫嚅两下,还没开口,曹秋水拿着搅猪食的锅勺指着她的脸,又骂道:“没皮没脸的小寡妇,竟然还好意思找上门来。”

无缘无故被骂两句,姚春娘也恼了,只是碍于逢春,她只能忍着气,毫无气势地回了句:“我怎么没皮没脸了?”

曹秋水冷笑道:“还好意思问!我们逢春是个正儿八经的姑娘,你一天到晚在她身边转悠,人都被你带坏了!”

她不知道哪里来得那么大的怒火,声气足,气势大,骂得姚春娘竟有点插不上话。

好像姚春娘带着逢春逛了窑子吃了酒,把逢春给祸害了。

可姚春娘也就只是在河边洗衣服时和逢春说了两句话,和她一起去折了个柳枝而已。

逢春她爹马平听见屋外吵了起来,提着桶猪食从屋里走了出来。逢春一见他像老鼠见了猫,缩了下脖子立马溜进了屋。

马平瞅了她一眼,眼神在逢春的屁股上停了一瞬,又看向了姚春娘。

他穿得松松垮垮,裤绳都是散的,他站在坝子里,吊着三白眼目光露骨地盯着人,叫姚春娘心头很不舒服。

她心里有点怕,又觉得烦,嘴上骂道:“看什么看,再看拿勺子插你眼窝里,把那脏珠子舀出来!”

曹秋水护犊子得很,听见姚春娘骂他男人,气得“嘿”了一声,扬起锅勺就冲了过来,作势要打姚春娘。

姚春娘见情况不妙,立马扶着墙跳下了凳子。

墙挡着,曹秋水翻不出来,只瞧见一柄圆锅勺在墙头上乱舞。

她一转头,看见那小孩坐在门槛上吃她给的那包糖。他瞅见姚春娘被骂得狗血淋头的狼狈姿态,嘻嘻哈哈笑得不行。

姚春娘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一个孩子耍了。

曹秋水隔着墙还在骂,姚春娘一肚子气没处发泄,咬牙切齿地盯着小孩:“你个小坏胚子,做什么骗我!”

那小孩半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有理有据地道:“因为你是个寡妇,他们都说寡妇好欺负。”

这话不知道哪个王八犊子和他说了,姚春娘气得脸红,挽起袖子朝他走过去:“行啊,我今天就让你看看寡妇好不好欺负!”

十来岁的小孩皮实得很,半点不怕,居然还抱着糖威胁姚春娘:“你干什么!不准过来,不然我不帮你把糖给逢春姐了。”

他说完见姚春娘停了下来,一溜烟缩回屋里关上了门。

姚春娘气得没法子,只能安慰自己逢春没事就好,挨了两句骂就挨两句,又掉不了一块肉。

她冲着门背后偷看的小孩道:“如果让我知道你自己把糖吃了没给逢春,我上门把你鼻血揍出来,听见没有!!”

小孩拖长了调子回道:“知道了——”

长青长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