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重返天仙

第60章 如意金箍棒的力量(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60章 如意金箍棒的力量

“是,也不是,到时候太上老君肯定会给你说的。”

如来佛祖打了一个哑谜,他把话说了一半,留下了悬念。

就在虚影将要消散的那一刻,如来佛祖说出了此行来雪山的秘密。

“当初我上位心切,迫切想要在玉皇大帝面前表现自己,在那场打赌的比赛中,我有愧于你。”

“后来这个事情,成为了我的心魔,阻挡我进一步提升自己修为。”

“如今到了弥补的时候了,这五指山里面有……”

如来佛祖每说一句话,虚影就消散几分,突然,他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似的,突然之间闭口,看向不远处。

同时把要说的话,幻化成一道神念,打进了孙悟空的神识当中。

孙悟空来不及躲避,还沉浸在刚才须菩提祖师和太上老君的关系之中,刚想反抗,随即意识到这道神念,只是一个消息而已。

他再次抬头时,如来佛祖虚影已经完全消散,舍利子上面的光芒也暗淡了不少,静静的躺在盂兰盆之中。

当时的盂兰盆会,孙悟空看到黄风怪悄摸的去巽地找位置的时候,就知道这黄风怪肯定是没安好心。

因为修炼风术功法的神仙都知道,在八卦这种,就属巽地之位,最容易起风的,黄风怪的三昧神风,本来没有那么大杀伤力的。

可惜他占据了有利的巽地之位,这下子给整个灵山吹得,差点都凌乱了。

孙悟空不仅对战过黄风怪,在其手中吃过败仗,当年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如果不是巽地是风口,没有六丁神火,恐怕自己早就烧焦了。

所以,他对巽地位置,格外敏感。

结果就是,三昧神风一起,他顺手牵羊,不仅收了如来佛祖的舍利子,而且还顺走了那佛教至宝盂兰盆。

孙悟空从那道神念上得知,这五指山下面,埋着另外一尊至宝。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首先打败身后跟踪他的另外一只猴子,六耳猕猴。

“啧啧,没想到吧,孙悟空,如今你也会流落到如此落魄境地?!”

六耳猕猴满脸讽刺,曾几何时,这孙悟空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然后被封为无上的斗战胜佛。

而自己,只能仰望他的身影,从灵台方寸山学艺开始,他们两个混世神猴之间,就开始慢慢拉开了差距。

好在自己没有放弃,一直潜心修炼,最终也成为了三界的大罗金仙。

“你还真不害臊?顶替着我的名字,霸占了小花果山的道场,还想干什么?”

“自然是杀了你,只有你死了,我才是真正的孙悟空。”

“哼,假的就是假的,无论装的多像,他也真不了!”

孙悟空不屑,这个六耳猕猴自从取经路上,真假美猴王那次之后,就阴魂不散的追着自己,甩到甩不掉。

“我很好奇,当时在灵山大殿,我不是把你打死了吗?”

当时真假美猴王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这个六耳猕猴趁着自己“三打白骨精”,和唐僧心生间隙的时候,趁机而入。

不仅打伤唐僧,抢走取经行李和通关文牒等材料,而且还回到花果山,重新组建取经队伍。

最可气的是,孙悟空事后听说,沙和尚去找花果山,找假猴子讨要说法,打死了假扮他的一只猴子。

结果这假猴子六耳猕猴,竟然让人涮洗了那只死猴子,当场开荤开吃起来。

这是孙悟空的下线,假猴子竟然公开吃自己的同胞,岂有此理。

在灵山大殿时,孙悟空才会如此的气愤,选择直接一棒子打死假猴子六耳猕猴,给自己的师父和同族报仇。

假斯文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时空
快穿时空
关于快穿时空:为了让自已从获新生,清雅加入了快穿局,完成五十次的任务。于是她便在不同的年代穿梭,完成宿主的各种心愿,人物从小到三岁幼童,大到六十岁的老人,各种奇葩的事件,让本就大条的清雅应接不暇,但她
墨兰清雅
乾坤天帝
乾坤天帝
关于乾坤天帝:剑仙李卿缘,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条世间稀有的龙脉。然而,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荒芜之地各大宗门的觊觎与嫉妒。为了能够将李卿缘置于死地,这些宗主不惜动用禁术,请神下界!那所谓的神只,高高
欲往ss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一场意外,让她与帝王灵魂互换,命运就此交织。每月十五,他们都要在对方的世界里挣扎求生。她踏入权谋漩涡,朝堂之上,太后垂帘弄权,信王觊觎皇位,连身边最信任的内侍也暗藏反骨,朝野上下皆是虎视眈眈的恶狼。皇
佚名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关于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一朝穿越,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穷凶极恶的海盗,一船等待救援的俘虏,几个连税都交不起的小破渔村……这是什么地狱难度的开局?!不过没关系,有困难就踏平,有敌人就干掉,万里
皎月芽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那个曾是社会顶流的大佬,一朝穿越重生,回到了青涩的高中岁月,借住在阿姨家。想当年,他手段狠辣,结局却凄凉无比;而今,他决定洗心革面,带着一众兄弟转型成为合法的商业大亨。然而,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