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迷你气泡,奶萌团宠人见人爱

第141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41章

“……”

在一片嘛哩嘛哩哄中的念咒声中,有个比乔海还要小半岁的男孩,趁着众人没注意的时候,还啪嗒一下跪在了乔荞的跟前。

惊得正在用灵力扫视着周围有没有君子兰的乔荞,差点从小板凳上跳起来。

幸好乔昆赶在对方要磕头的时候,上前一把拎起了那个男孩的衣领,生气的吼:“你干什么!”

“不要对着我妹妹下跪拜!你心诚就够了!”乔旭也不高兴的说。

他又扫视了其他人一圈,用警告的语气说:“你们都是,不准给我妹妹下跪!要是有人再这样,下次就不要跟着我们过来了!”

他妹妹还这么小,被下跪磕头,要是折寿了怎么办!

本来还有几个,也想学着下跪磕头表示心诚的小孩,见此连忙歇了心思,不敢再轻举妄动。

“嘛哩嘛哩哄,嘛哩嘛哩哄,鸡神我叫乔彰,和乔昆他们关系很好的,说起来和乔荞妹妹也是兄妹哦,请你也保佑保佑我,拜托拜托了,野鸡蛋,兔子,野鸡什么的我都不挑的。”

这是上次还半信半疑,这次深信不疑的乔彰。

见他念了出来,其他小孩也跟着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我想要兔子,鸡神会管这个吗?”

“应该管的吧,上次乔旭他们不还端了一窝兔子。”

“嘿嘿,兔子好,麻辣兔子可好吃了,今天我出门的时候,我妈妈都没骂我,肯定也是想再吃麻辣兔子!”

“诶,我奶也是的,以前我出门都要骂的。”

“这次我们一定要心诚一点,让鸡神也保佑保佑我们!”

“对对对,快别说话了,心诚心诚。”

“……”

“!!!”裴远帆。

这些人是神经病吗?!!!!!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什么邪教组织!

但更让裴远帆刷新世界观的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一幕幕。

只见乔家四兄弟,围在乔荞跟前看了好一会后,突然就开始往四处散开,然后不多一会,就每两人端回来了一窝野鸡蛋!

“!!!”裴远帆。

我草,我草,我草!

裴远帆不可置信的看着乔家几兄弟,将五十几个野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到他们带来的那个背篓里。

而其他小孩则是一脸艳羡的看着。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

裴远帆就这样被乔家人,惊得眼珠子都差点脱眶掉出来。

因为他看到乔家几兄弟,每每盯了乔荞脑门上的鸡崽子一会后,就能端回来一些东西。

除去野鸡蛋,还有野兔子,一窝窝端的那种!

足足端了五窝,快上百只野兔子!

裴远帆发誓,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野兔子!

当然,乔家几兄弟还是会做人的,到后面几窝,他们会特意让给跟着来的其他小孩去抓。

而这一次,除去野鸡蛋和野兔子,乔家还多逮了三只猪獾。

猪獾是一种夜行穴居动物。

农村周边的大山里会有很多,但是白天很难见到它,白天的时候它们基本都是躲在洞里睡觉,等到晚上的时候,就会成群结队的出来觅食。

这种动物,在农村看来算是一种有害的动物。

因为它们是杂食性的动物。

会啃地里的农作物玉米、小麦、土豆、花生、西瓜这些农作物,一旦糟蹋就是成片成片的。

是现在农民很反感的一种野生动物,却又奈何不了它们。

要不是乔家几兄弟靠着乔荞脑门上的气泡,提示它们的洞穴在哪儿,他们也是抓不到的。

像野鸡,哪怕他们看到了提示,但是找过去的时候,窝里基本就只剩下野鸡蛋了,野鸡听到声响早就跑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时空
快穿时空
关于快穿时空:为了让自已从获新生,清雅加入了快穿局,完成五十次的任务。于是她便在不同的年代穿梭,完成宿主的各种心愿,人物从小到三岁幼童,大到六十岁的老人,各种奇葩的事件,让本就大条的清雅应接不暇,但她
墨兰清雅
乾坤天帝
乾坤天帝
关于乾坤天帝:剑仙李卿缘,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条世间稀有的龙脉。然而,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荒芜之地各大宗门的觊觎与嫉妒。为了能够将李卿缘置于死地,这些宗主不惜动用禁术,请神下界!那所谓的神只,高高
欲往ss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一场意外,让她与帝王灵魂互换,命运就此交织。每月十五,他们都要在对方的世界里挣扎求生。她踏入权谋漩涡,朝堂之上,太后垂帘弄权,信王觊觎皇位,连身边最信任的内侍也暗藏反骨,朝野上下皆是虎视眈眈的恶狼。皇
佚名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关于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一朝穿越,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穷凶极恶的海盗,一船等待救援的俘虏,几个连税都交不起的小破渔村……这是什么地狱难度的开局?!不过没关系,有困难就踏平,有敌人就干掉,万里
皎月芽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那个曾是社会顶流的大佬,一朝穿越重生,回到了青涩的高中岁月,借住在阿姨家。想当年,他手段狠辣,结局却凄凉无比;而今,他决定洗心革面,带着一众兄弟转型成为合法的商业大亨。然而,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