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60章 起一个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差不多的口号
【在熊廷弼的奏疏中,还指出,李成梁彼强驱六万四千余百姓内迁,致田园荒芜,尸骸枕藉,却诡称“招复逃人”邀功请赏,其欺君罔上之罪,已是昭然若揭。】
【今建州私立暗市猖獗,蒙古各部以精铁,硝石,战马,貂皮等与女真交易,所图甚大。】
【其,交易路线,竟与昔日六堡商道全然重合。】
【这是李成梁昔日,无故弃守之地,却造就了如今努尔哈赤羽翼渐丰根基之功,乃是通虏之罪证。】
【边患日炽,皆因李成梁当年的姑息养奸所致!】
【李成梁,赵楫二人,本是大明封疆大吏,却行引狼入室之事,后又弃地通虏,养寇自重,其罪当诛!】
【若不严惩此辈,何以正国法?何以慰九泉之下万千冤魂?何以遏建州日益膨胀之野心?】
【熊廷弼强度指出:西虏(蒙古)虽强,尚止贪得剽掠,无远志;而建酋(努尔哈赤)异是,志不在小,而羽翼渐丰。】
【然而,明神宗朱翊均,并没有严处李成梁,同时也没有采信熊廷弼的上疏。】
【见天子皇帝,并没有重视起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人野心。】
【熊廷弼并没有放弃,一奏不行,那就继续起秦。】
【于是,熊廷弼又上了《酌东西情势疏》《防建夷疏》等奏章,里多次警告明神宗朱翊均与大明朝廷,努尔哈赤心怀异志,需将其视为辽东大患。】
【同时,提出“整顿军纪,实内固外,以夷制夷”的补救主张。】
【熊廷弼主张,在固守辽东边墙之外,还需牢牢控制北关(今辽宁昌图县境内)的战略支撑点。】
【这样一来,既可保护海西女真不被建州女真侵吞,也可联合海西压制努尔哈赤和蒙古喀尔喀五部。】
【简单来说,熊廷弼认为,大明朝廷不能再把努尔哈赤视为大明的忠臣,不应该在军事上再给予支持与扶持他努尔哈赤了,否则后患无穷。】
【将,应该将原本扶持努尔哈赤的政策,转而去扶持海西女真,让辽东以外的女真人,一直都处在混乱,且能制衡的状态才行,绝对不能让其中一家独大。】
【然而,明神宗朱翊均及大明朝廷并未将熊廷弼的谏言放在心上,认为努尔哈赤向来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
【朝堂之上,内阁首辅方从哲等人将熊廷弼的奏疏视作危言耸听,讥讽将熊廷弼“不识边情,徒生事端”。】
【然而,熊廷弼一边以铁腕改革的方式整顿辽东,早已经触动了诸多集团的利益。】
【一边又不断的上疏进言,要求大明朝廷将努尔哈赤视为外敌,已经触动了明神宗朱翊均,与努尔哈赤有所勾联的大明官员,厌烦与愤怒。】
【于是,在朝廷中的宣党,昆党,浙党等势力联合弹劾熊廷弼“擅权专政,危言耸听。”之下。】
【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明神宗朱翊均便以一纸调令,将熊廷弼调离了辽东,改任为南直隶督学(正七品,职能与权力范围,类似现代的南京教育局的局长。)】
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辽东的路上:
熊廷弼的随从喃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中,这就是大人,第一次在辽东任职期间,所做过的事件吗?”
“怪不得天道会如此盘点大人了。”
“如果,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大明朝廷与皇上,能听众大人的建议,那么,那努尔哈赤是不是就发展不起来了?”
辽东巡按熊廷弼言道:“天道如此直白的把未来之事盘点出来,是想要吾在这一世里,去扼制努尔哈赤视的发展壮大吗?”
随从有些想不明白的问道:“天道都已经把女真人的野心,和努尔哈赤视将来是要造反的之事,如此的昭告天下了。”
“那么我们在这一世里,为何不直接出兵,荡平了他的建州,还有那些女真人?”
熊廷弼言道:“我等能观看这天道盘点,那努尔哈赤,还有其它女真人,自然也能观看得到。”
“其它女真人也知道了,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他们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不仅发展壮大,并且还成功南下入住了中原,并建立了后世的大清王朝。”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它女真人,还会和努尔哈赤作对吗?”
随从似乎想明白了,并说道:“也就是说,在天道把后世的大清王朝给盘点出来,并告诉所人这大清王朝是努尔哈赤建立时。”
“我们大明王朝,已经与所有的女真人是敌对关系了?”
【在接到调令时,熊廷弼望着绵延的边墙,长叹:“若再给我三年,何愁胡马敢度!”】
【而,熊廷弼被调往南京前,熊廷弼就已经便将马拯派往辽宁兴城驻守,之后马拯便一直驻守在辽宁兴城,并时时防备着努尔哈赤与女真人。】
【万历四十二年(1614)正月,马拯升为广东右布政使(从二品)后,调离辽东,前往广东任职。】
【万历四十四年(1615),贵州爆发动乱,由布依族因满大明朝廷长期的压迫与剥削,也发动了暴动,史称“路苗”的反抗斗争,】
【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马拯改任贵州左布政使(从二品),在贵州任上后,马拯与巡抚张鹤鸣密切配合,稳定了当地形势。】
【马拯到贵阳就任半年后,因劳累过度,以及水士问题等,最终吐血而亡。】
【这场由布依族发起的反抗起义,前后成功抵御了明大军队的三次围剿,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三月的第四次围剿下,才被平定。】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三四十年后,大明王朝的造反与动乱是真的多啊。”
百姓乙:“不然,在天道历史进程中,这万历年间,怎么能有一百多起反抗起义?”
百姓丙喃道:“但是,这一百多起的反抗起义,最终都是失败了,也只有在关外的努尔哈赤成功了。”
这时百姓丁,不由自主的喃道:“这说明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与国力的强大,也进一步说明了,瘦死的骆驼果然比马大的道理。”
“若是在这一世里,大明王朝没有任何改变的话。”
“我等百姓,想要发动武力反抗之前,一定要懂得从长计议,将其它有反抗之意的人,都事先联系好。”
“然后,再相约一个时间后,再一同揭竿而起。”
“但是,我们百姓要反抗起义之前,一定要取一个统一的口号。”
“就像那大汉末年时的天公张角黄巾起义时那样,起一个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差不多的口号。”
百姓丁的这段话语尚未来说完之时,周围的百姓都已经被引的齐刷刷的转过头,眼中满是震惊与惊讶的模样,望着百姓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