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58章 双王回京师
朱棡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了看朱慡,似乎在征求意见。朱慡微微点头,朱棡这才开口:\"侄儿,叔有一事相求。\"
\"叔父请说。\"
\"是关于削藩之事。\"朱棡直接道明来意,\"我们几兄弟说了,如今天下初定,藩王势大确实不妥。不如就从我们开始,自请削藩。\"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是一惊。朱棡作为秦王,居然主动请求削藩,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朱雄英若有所思地看着朱棡:\"叔父此言当真?\"
\"当真。\"朱棡郑重地点头,\"臣觉得,与其等着雄英你未来削藩,不如主动请求。这样既显示了我们哥仨的忠心,也能为其他藩王做个表率。\"
朱慡也开口道:\"侄儿,老四说得对。如今天下形势,藩王确实权力太大。不如就由我们兄弟先行一步。\"
朱雄英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看向蓝玉:\"舅姥爷以为如何?\"
蓝玉捋着胡须,缓缓道:\"两位殿下能有这份觉悟,实在难得。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对了,雄英,你刚才说老四带兵去打西域去了?!”朱棡瞳孔一缩,后知后觉的问道。
“对啊,四叔说镇压玩湖广,就走,现在估计已经出了龟兹了吧。”
“他奶奶的。”朱棡一把拉着朱慡就跑了出去,“雄英,以后再说,叔去找你爷爷去了,征西大将军不能让老四一个人占了!”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个消息:\"报!允熥殿下从东瀛发来密信!\"
朱雄英接过密信,快速浏览一遍,脸色微变:\"允熥这小子倒是有点手段,居然已经在东瀛站稳了脚跟。\"
朱雄英看完允熥的密信,嘴角微微上扬:\"果然有点能耐,这小子居然把石见银矿的产量又提高了三成。
\"哦?\"蓝玉凑过来,\"石见银矿?那地方不是早就被咱们占了吗?\"
\"是啊。 \"朱雄英点头,\"不过允熥这次去不光是为了监管银矿,他还在当地推行了一套新的管理制度,看样子效果不错。
密信上详细记载了东瀛的近况。 自从大明占领东瀛后,石见银矿就成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朱允熥不仅改进了采矿技术,还重新整顿了当地的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小子倒是有两下子。 \"蓝玉赞许地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殿下,臣以为,现在咱们该把重心放在农业上了。
朱雄英放下密信:\"哦?舅姥爷此言何意?\"
蓝玉站起身,踱步到窗边:\"如今大明已经没了外患,海外的银矿虽好,但终究不如农业根本。 臣这次南下,看到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
\"比如说江南的水利。\"蓝玉转过身,\"现在虽然有些水利工程,但还不够系统。如果能把整个江南的水系都连起来,不仅能防涝抗旱,还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朱雄英眼前一亮:\"舅姥爷说得有理。我记得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的问题。\"
\"正是。\"蓝玉点头,\"而且现在各地的耕作方式还很落后。臣建议可以在各州府设立农学,专门研究改良耕作技术。\"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齐王、秦王求见!\"
\"这两个叔父怎么又来了?\"朱雄英有些疑惑,\"请进。\"
朱慡朱棡快步走入,看起来有些兴奋。朱棡开口道:\"雄英,我们刚从皇爷那边回来。他同意让我们去西域了!\"
\"什么?\"朱雄英愣了一下。
\"是啊。\"朱慡接话,\"皇爷说既然要削藩,那我们几个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跟着老四去西域干点正事。\"
朱雄英看看蓝玉,又看看两位叔父,突然笑了:\"好啊,正好西域那边还需要人手。不过\"
\"不过什么?\"
\"既然两位叔父要去西域,那封地的事\"
朱棡摆摆手:\"这个你放心,我和老二商量好了,封地就交给朝廷处置。反正我们也不在那边,留着也是浪费。\"
\"对。\"朱慡点头,\"倒不如把封地改成农田,至少还能为国家增加点粮食产量。\"
蓝玉闻言,眼前一亮:\"两位殿下这个提议好啊!臣正想和太孙殿下商议农业发展的事。\"
就这样,几人开始详细讨论起来。朱慡朱棡的封地面积不小,如果能改造成农田,确实是件好事。而且他们主动提出削藩,对其他藩王也是个示范。
\"那这样。\"朱雄英拍板,\"两位叔父的封地,就交给舅姥爷负责改造。等农田建成,收益的三成归两位叔父,其余归国库。\"
\"好!\"朱慡朱棡一口答应。对他们来说,能跟着去西域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封地的收益,反正也比不上西域的财富。
蓝玉立即开始规划:\"光是改造封地还不够,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的农业政策。\"
\"说来听听。\"
\"首先是水利。\"蓝玉说道,\"除了江南水系,还要整治黄河、淮河等大河。其次是耕作技术,臣建议从南方引进一些新品种到北方种植。\"
朱雄英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时,外面又传来消息:\"报!东瀛那边又来密信了!\"
\"怎么回事?\"朱雄英接过密信。
原来是朱允熥发现,石见银矿附近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他打算在那里种植水稻,让银矿的工人们有口粮吃,不用从大明运粮食去。
\"这倒是个好主意。\"蓝玉赞道,\"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让东瀛的百姓感受到我大明的德政。\"
朱雄英看完密信,对朱慡朱棡道:\"两位叔父要去西域,不如也带些农人去?西域土地肥沃,如果能开垦出来,将来必定受益无穷。\"
朱棡眼前一亮:\"对啊!我记得西域那边气候适合种植棉花,如果能大规模种植,岂不是又能增收?\"
就这样,一场关于农业发展的讨论逐渐展开。从江南水利到北方耕地,从东瀛良种到西域棉花,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雄英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也逐渐有了谋划。如今大明已经统一,海外也有据点,正是发展内政的好时机。而农业,正是立国之本。
\"好。\"他最终拍板,\"就按舅姥爷说的办。从今年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两位叔父的封地就作为试点,如果效果好,就在全国推广。\"
蓝玉欣慰地点头:\"殿下英明。不过臣还有一个建议。\"
\"但说无妨。\"
\"既然要发展农业,不如设立专门的衙门,统筹全国的农业发展。\"
朱雄英思索片刻:\"这个提议不错。不过这衙门该如何设置?\"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黄珀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