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太子要造反

第166章 以剑护犁(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66章 以剑护犁

还指望百姓不反?

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烂透了,一个纯粹的满是蛀虫的染缸,指望一个开明的皇帝和最后几个热血的官员来奋斗来挽救?

独木难支啊!

黄权为什么要从京师出走?

黄权为什么要独立成军?

一直到将江南官场从上到下的换了一遍还不够外,再次加强了对于官员们的考核和监察?

从推动工商业发展实现财政的另一种可持续发展上来说,江南的士绅阶层是有功的。

但黄权为了从根子上扭转乾坤,去搏一个可能,就必须从收效最大民智基础最好的地方,巩固并加强他的权力。

牺牲掉靠着抗税偷税漏税积攒巨额工商业财富的江南最上层,是黄权唯一想到最实际有效的方法。

以剑护犁的西北战争,已经悄然开始。

这一次黄权不是主角,即使贵为九五至尊的他,这一次不仅不能出面发出任何声音,反而还要尽力撇清一切关系。

黄权的注意力很杂,西北之事,等待,除了等待,黄权能做的已经差不多了。

他还要关注西南的益王和李君集的行动;

东南的宋升那里,拖的时间太久了,即将开始收网;

江南七省涉及民生保障的改革,也需要黄权亲自去处理;

两湖中州南北直隶之地上的流民匪军剿匪作战,尤其是卢建斗对于张秉吾的围剿之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北境被偷了家的后金建奴似乎再一次缓过气来,最近又一次开始蠢蠢欲动……

黄权甚至有些感谢曾经996、007的自己,在如此乱七八糟的一堆事纷至沓来的时候,他依然还在坚持。

不过,该有的复仇,黄权还是要做的。即使报复不了几百年后的公司老板们,他也要在这个世界,一边扶持他们一边狠狠的打击他们。

商业,可以强国,也可以误国。

新生的资本主义尤其血腥,可以算的上是双手沾满底层人的鲜血。

黄权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划一条红线,从官员到商人,谁敢突破他就敢向谁亮起收割的镰刀。

胆敢突破底线的官员和商人,一般都很有钱。

他们的钱,就是黄权想要无偿收到自己包包里的。

黄权甚至巴不得他们继续突破底线,继续百无禁忌的去压榨百姓和雇员,丝毫不讲商业道德和律法底线的去打压对手,攫取巨额的利润……

三份来自黄权的手谕,这次发往了东南。

波罗诞庙会快开始了,错过了去年的,今年说什么也要完成东南使命。

令江南水师全军,朝着广州城继续加大火炮的输出力度,打准一点,开大炮兮轰他娘!

令黑虎营全军朝着广州城开拔,驻扎广州城下,凡敢反抗的两广城防营和卫所军,就地镇压!

令回回营自广西开拔,会合黑虎营,同样驻扎广州城下。

两军会师后,不得攻城,攻心为上!

两广内部早就分崩离析。

无论提督两广四地的陆上总兵官,还是海上的水师总兵,他们的善意通过宋星转发兄长广府知府宋升的几次家书,黄权早就一清二楚。

通过神秘老先生对于各大家族族长的施压,广府各大家族将默认官军未来的平叛,他们将压制自家子侄在伪军伪府中的供职人员出力。

如今,剩下的,只有曾经的半官半商的岭南三十六行了。

黄权本就是冲着他们去的,他们心里清楚黄权这样做的目的。

妄图用两广自治配合江南七省士绅,共同向朝廷施压的算盘,眼看着就要全部被粉碎。

黄权之所以不愿意发兵直接攻打广州城,将两广拖入战火之中……

一是多线作战,后勤压力太大。现在闯王高如岳已灭,他们还能蹦哒几天?

二是三十六行二百年经营下来的海贸基本盘,黄权想要毫发无伤的全部接手。

三是黄权压根不信三十六行真的有胆量想拼死反击!另一个时空里,他们投降的速度,堪称神速!

颓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