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本宫才是皇帝白月光

第183章 虚凤(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83章 虚凤

他有力的双手紧紧钳住她的腰,往龙榻上一滚,扶着徐玉宁的胳膊,徐玉宁就变成跨坐在了他的身上。

萧夺躺在床上,伸手捏着徐玉宁的下巴,上身微微上倾,镬住了她的双唇。

他喜欢她对他的用心。

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举动,他内心都雀跃不已。

衣裳脱落,碧绿清透的玉镯,从一截皓腕上滑落,衬得徐玉宁手腕莹白胜雪,视觉的刺激,让萧夺喉结滚了滚。

喉间溢出愉悦的声音:“这只碧玉镯子,是朕多年前在边关,从波斯商人手里得来的,朕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适合你……藏了好些年……难得你也喜欢……”

如今,总算戴在了她的手上。

徐玉宁还不知道这个碧玉镯子有这段故事,心头也微微激荡了一下。

来不及说话,下一瞬,他伸手将她戴着碧玉镯子的手腕举到嘴边,低头就咬了上去。

并不用力,只是轻轻咬了一口又一口,像是爱极了似的。

月色动人,然而她才是那朵诱人的月季啊。

萧夺再也控制不住,用力将身下的月季催开。

良久,又在她耳边诱哄:“玉宁,换个姿势……”

徐玉宁只觉得面红耳赤,被他哄得脑子发昏,让他得了逞。

次日,萧夺都去上早朝了,徐玉宁还没起。

醒来,想起昨晚的种种,伸手狠狠砸了好几下枕头。

平时那样端庄的人,竟也忍不住骂了一句:“萧夺这个混蛋!”

眼看日头渐毒,徐玉宁忙起来梳洗,乾清宫的宫女说皇上留了话,等下了朝他会回来陪她用午膳。

徐玉宁却吓得扶着酸软的腰,直接跑了。

康公公陪皇上到太和殿上朝去了,守着乾清宫的是周福年。

徐玉宁从里头出来,周福年微微躬身:“娘娘。”

徐玉宁脚步一顿,在清乾宫门前的台阶前站定,看着乾清宫外面长长的御路。

“周公公知道这道路通往哪里吗?”

周福年站在她的身侧,亦抬起头看着那条长长的御路。

“乾清宫前面是乾清门,乾清门过去是保和殿、中和殿,再过去,是太和殿。天子正于此殿面见朝臣。”

风声呼呼从面前的御路吹过,卷起一阵烟尘。

“那周公公可还记得,先太子,也死在了太和殿,离皇位一步之遥。”

“记得。”

周公公站直了身体,站在台阶上,遥遥看着太和殿的屋顶。

“先太子,小字龙吉;当今圣上,小字凤奴。可在奴才看来,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只有最终坐上龙椅的那位,才配称真龙天子,其他的,不过是虚凤。”

萧行,小字龙吉。

萧夺,小字凤奴。

真龙,虚凤。

徐玉宁从御路上收回目光,嘴边扬起一丝苦笑,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宁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70:她战斗力爆表
重生70:她战斗力爆表
她重生了,重生到了1970年,她还没有被婆家人坑骗完财产,她的父母兄长,也还没有被所谓的丈夫给害死的时候。 上一世15岁的她被送到婆家当童养媳,下地干活赚工分,还被婆婆pua拿着父母留的钱财帮着未婚夫养孩子伺候全家。 等到钱财榨干,被卖给家暴男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婆家从头到尾都在想她的钱,还害死了她全家。 重生以后,她战力爆表,手撕恶婆,智斗小姑子,还遇见军官老公拥她入怀,要让她给她生孩子....
佚名
妖孽皇太子
妖孽皇太子
一朝穿越,成为大禹王朝被废的太子,为自保绞尽脑汁。 时至外有强敌犯境,内有奸臣篡权。 为了大禹江山,更为了保住自己小命,他只能以身涉险,平动乱、除奸佞、灭敌邦,天下归一!
唱情歌的猫
有请小师弟
有请小师弟
一场机缘巧合下,陆长生被带入宗门,成为青云峰小师弟 见识过修行之路的残酷,他决定韬光养晦。 师兄修行,他睡觉,同门试炼,他摸鱼,在无数目光见证下,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一直在做一个安静的老六。 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师弟很逆天!
佚名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单女主-日常贴贴-保证糖够-有修炼体系-背景宏大) 沈亦安穿越某网站不规范小说之中,成为头顶大草原的男主一号,大乾王朝六皇子,楚王殿下! 一个女主,N个男主,这难道不是汤姆猫多重奏,不是对纯爱战士的亵渎! 好好好,你们都去追女主,你们都喜欢草原放牧,都喜欢策马奔腾。 那女魔头我就娶走了。 你们还在为女主争风吃醋时,女魔头已经在我怀里哼哼唧唧让我别欺负她。 你们以为自己即将成功时,女魔头已经和我
纸包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相传,蛇化龙有七个阶段。 蛇百年化蟒,蟒千年化蛟,蛟经雷劫化龙,此时的龙还并非真龙,想要化成真龙,还要经历四个阶段,极其不易。 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 可蛇之寿命,只有短短几十年。 而他,一条普通小蛇,因为误食仙帝人丹而开智,从此走上了一条修行之路! 龙鳞,龙骨,龙髓,有朝一日,他定会掀起滔天巨浪,顺流而下,脱胎换骨,飞跃成龙! 他:“在下蛇仙,有求必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