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28章 商税、开海(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8章 商税、开海

其十二,实行平物价,

平物价与省力役、薄赋敛,三者,在臣看来才是政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粮食价格的稳定。

为了稳定粮食的价格,臣以为政府可以出台很多办法,

如规定地方政府定期向上级汇报当地粮食的价格,政府实时掌握各地粮价的动态变化,然后在各地移低就高,以此来稳定粮价。

还可以根据粮食收成的多少,制定不同的税收标准,以此来控制市场上粮食的总量,进而影响价格。

其十三,漕运

自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就成为了大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每年政府都要耗费巨资来完成这项任务,承运的军队多达十二万人,粮船多达一万一千多艘。

针对这种情况,陛下,臣提两点建议。

第一,修建漕运短途大车运输的专用道路。

对于运输距离在百里左右的漕运,修筑两道专门的道路,每道在十丈以上。然后往来运输的各行其道,不许逆行。每年提举司出钱对道路进行维修,而修路所征的田地,由政府进行补偿。

第二,提倡以海运代替河运。

臣统计过从至元二十年到天历二年一共四十七年的海运漕粮的记录,对每年损失的数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然后又对河运的损失进行了统计,

经过对比,臣得出结论了海运的耗费远远低于河运的耗费的

其十四,劳役

臣主张百姓农闲之时,可以服劳役,但官府必须要给钱,不能免费用工,伤了民心。

陛下,以上就是臣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见解!”

听完丘浚的经济大论,一时之间,朱祁镛惊讶的目瞪口呆,再次发问道,“爱卿真不是穿越人士吗?”

“陛下,臣真的不是川渝人才,臣祖上就是广东琼山人士!”丘浚再次纠正道,

“好,好,太好了,爱卿正是朕寻找的户部大才啊,

丘浚,听封,朕封你为户部左侍郎,全力配合内阁次辅、户部尚书、首席内军机大臣彭时,主持好户部税收改革之事,

近期的重点是征收商业税,税律为营业额的25,

同时先在朝廷控制下的北直隶的天津和山东省的青岛,两县分设船舶司,统一管理海外贸易,征收10的关税,

船舶司暂时由你户部负责,随后朕自有安排,近期只要做好此事即可。

饭要一口一口吃,慢慢来吧,等过几年,国库充足了,再实行你说的,

按地收税,取消人口税;

粮食实物收税,建立平价仓,平定粮价,爱惜民力;

取消地区贸易壁垒,避免重复缴费;

重视会计稽核,实行国家预算制度;

另外开槽运和海运,两者并重等措施,

咱们先争取用1年时间,实现国库的充盈,可有信心!”朱祁镛鼓舞道。

“陛下,臣有信心,

得遇明君,此生足矣!”丘浚哽咽的说道!

“不过,爱卿可以先提前准备好,一旦时机成熟,爱卿刚才提的那些税制,朕十年之内,必将会一一落实的,

但近期暂时还是要以商税和开海为主,

国库充足了,方可平乱,实现国家一统,方可打破地区贸易壁垒,实现税制改革!”朱祁镛画大饼道!

“陛下放心,臣心中有数,一年之内必定办好征收商税和天津、青岛两县开海之事!”有皇帝朱祁镛和内军机首席大军内阁大佬彭时的支持,此刻丘浚是信心十足!

随着新任户部左侍郎丘浚的上位,一场影响深刻的轰轰烈烈的大明朝商业税收制度的变革和开海,在朝廷控制下的北方之地有序展开!

两座新兴沿海城市,天津,青岛,逐渐崛起!

于此同时,朝廷控制下的各省首次有商人子弟和工匠子弟参加的科举考试,也快到了开考之时。

那不知道这第一次,有商人子弟和工匠子弟参与的各省乡试,又将会有哪些大才脱颖而出呢?

日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