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从甄家开始师姐是蔡琰

第282章 跑了天公,来了圣公。(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82章 跑了天公,来了圣公。

马蹄声声连天响,似在催命,速度之快,借月色黑夜,犹如一抹幽影一闪而过,眨眼间已跃出去老远。

满地士卒已无人敢挡,纷纷退到左右,望眼相看,坐等双方大将决出个胜负结果。

己方来将若胜,局势即刻逆转立马就是回头掩杀。

若败,一哄而散 。

郭添,郭晟闻声一愣,黄巾声势浩浩荡荡,张角诰天乞封四公将军,天下皆知。

如今三公已现,唯独圣公将军未闻其名,也不见其人,万没想到今夜在此相遇。

兄弟二人互看一眼,表情尽显兴奋,居然是条“大鱼”,真是得天眷顾,该当他二人一战名扬天下。

郭添当即哈哈大笑,一抬手中双尖锤头,张口叫骂:

“原是贼首圣公,今遇我兄弟二人,便是你时运不济。本将还缺一夜壶出恭,看尔头颅大小正合适,便借你头颅一用。”

说罢哈哈大笑,狂催胯下战马,速度又提三分,迎头而上。

郭晟也是呲牙一笑,紧随其后。

李悠冷哼一声,懒得与这无名之辈口舌相争,架矛直冲,恍惚之间已杀至近前。

郭添,郭晟半点不惧,找准位置左右一分,腰腹借力一个翻身立于马背之上,口中哇呀呀怪叫,眼睛一瞪:“贼酋,乖乖献上头颅当夜壶!”

郭晟单手一甩,手中链条抡如风车,看准时机陡然甩出,直奔李悠头颅腰身。

郭添手中锤头也是当头砸下,直奔李悠双臂。

兄弟二人配合默契,出手娴熟,多点出招位置刁钻,且势大力沉,能躲其三,必中其一,要么头颅爆裂,要么拦腰被斩,除非来人会飞。

身后四骑,目露崇拜之色,单单能立于马背就已极其困难,一套组合技更是赏心悦目,此贼必死,插翅也难逃。

李悠见之,嗤笑一声,还以为是什么无名猛将,原来是两个玩杂耍的泼皮混子,当真死不足惜,

轻磕马腹追风陡然加速,忽得腾跃而起,足有一丈多高,链条扑了个空只扬起一阵灰尘迷眼。

郭添,郭晟目瞪口呆,手中武器才刚刚举起还未落下目标已腾空,都来不及说声“卧槽”就觉天旋地转,两颗人头就已“离家出走”。

尸体当即被战马抛弃,扑通一声倒地,手脚无意识抽动似在求救。

李悠头都懒得回,斩杀二将与斩杀小兵无异,很想说一句:插标卖首之徒,当真土鸡瓦狗尔。

跃马落地,正处于四骑中央,几人同时大惊失色张口无声,明显是被吓傻了,

李悠不给叫唤的机会,长矛一抖,仰身横扫半圆,“噗噗噗”,矛尖瞬间划过四人脖颈,血花交织四骑落马。

斩杀六骑,只在跃马落地之间,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没有半分迟疑,登马一跃提矛直奔掩杀而来的一千步卒。

己方大将被瞬间斩杀,头前兵丁看得清清楚楚,心中大骇,

又见李悠冲杀而来,一张铁面鲜血横流,双眼空洞深黑,乍一看,恍如地狱恶鬼前来索命,

脚下一个急停,拥挤成团个个惊恐大骇,还算完整的队形,瞬间乱成一锅粥。

李悠见状,抬矛一声大喝:“来将已死,尔等还不跪地请降?伏地者生,站立者死!”

声音不大不小,百步开外却听得清清楚楚。

黄巾丑汉张头一看,咧嘴大笑,举刀高呼回应:“圣公威武,圣公威武,伏者生,立者死!”

五百黄巾力士也闻声鼓噪:“伏者生,立者死,伏者生,立者死。”

人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