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余余楚宥

这是我们的情趣(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这是我们的情趣

菜上齐,姜菁妤和赵晓月熟练的拿着手机拍照。

年余余也抬起手机,还不忘提醒宋芙,“你不拍照发朋友圈吗?”

宋芙:“……拍。”

……

另一边,省二院食堂。

李北泽和楚宥坐在一张餐桌上,他吃两口饭叹一口气。

“吃不下就别吃。”楚宥冷眼看他。

李北泽无比幽怨,“你女朋友拐走了我老婆。”

以前宋芙没什么朋友,私人时间都是属于他的!

楚宥不搭腔,放在一旁的手机振动了一下,他拿起来看一眼,是年余余发了朋友圈。

他沉默的看着屏幕上的火锅照片,面无表情的模样。

很好,有时间发朋友圈,就是不回他的消息。

他又记下一笔账,给年余余的朋友圈点赞,评论了一个小人微笑的表情包。

坐在对面的李北泽也在看手机,酸里酸气的,“我老婆很少发朋友圈的,也被年余余她们教会了。”

他给宋芙的朋友圈点赞评论一条龙,看见年余余的,也顺手点了个赞。

等发现年余余没回复楚宥的评论,突然不怀好意的笑起来,“你又惹年余余生气了?”

“她都不搭理你的评论。”

楚宥放下手机,不说话。

李北泽觉得自己猜对了,幸灾乐祸起来,端着一幅过来人的姿态说教楚宥,“该道歉就道歉,该认罚就认罚。”

他突然有了食欲,“就得脸皮厚一点。”

楚宥乜他一眼,“没惹她生气。”

“这是我们的情趣。”

冷不丁从楚宥嘴里听见情趣两个字,李北泽差点呛到。

楚宥端着吃完的餐盘起身,面色冷然,“我和余余吵吵闹闹,生活有滋有味。”

“你和宋芙平平淡淡,她对你真的有感情?”

话落,不给李北泽反驳的机会,他端着餐盘离开。

李北泽来不及惊讶楚宥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反而认真思索起来。

平平淡淡?

他和宋芙结婚后的生活好像确实平淡如水,他们没吵过架没斗过嘴,他也没见过宋芙和他生气发火。

至于宋芙对他没感情?

怎么可能!

要是没感情,宋芙怎么会和他结婚!

不对……

宋芙当时是被家里逼婚,只是需要一个结婚对象而已,而他好像恰好合适。

李北泽有些怀疑人生,委委屈屈的给宋芙发了条消息。

李北泽:【老婆,你爱我吗?】

--

火锅店内人声鼎沸,喧嚣又热闹。

年余余她们彻底放开了,正卖力的向宋芙安利黄喉。

“真的很好吃!”

“不试试会后悔。”

宋芙:“……就是猪和牛的主动脉。”

年余余知道这是医生的通病,退而求其次,邀请宋芙尝尝毛肚。

这次宋芙没拒绝,勇敢的尝试了。

刚吃完,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消息提醒。

她看了眼手机,敷衍的点着屏幕。

年余余瞧见她的动作,随口问:“有事?”

“没事。”宋芙摁灭手机屏幕,“就是李北泽又抽风。”

医院食堂,抽风了的李北泽收到宋芙的回复,一颗心总算放回肚子里。

他感觉自己被楚宥忽悠了,三两口吃完饭,匆匆离开食堂,气势汹汹的打算去找楚宥算账。

素人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
人在乡村扯犊子,珍兽找上门来了
人在乡村扯犊子,珍兽找上门来了
关于人在乡村扯犊子,珍兽找上门来了:*刚开分,评分会低,后期会涨~*曾是国家顶尖动物专家的林舟重生了。重活一世,林舟带着一身知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兽医。某天,外甥女白笑主播梦破灭回家啃老,镜头不小心对准林舟。“长得人模人样,竟是辣手摧花的资深拆蛋专家?”“救下的牛比我这辈子见的都多,此子配享太庙!”林舟:基操勿6,我只是普通兽医。“普通兽医?那跟你回家变得狗里狗气的狼崽子是怎么回事?”“还有
姜梨梨梨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莫奕琯
千亿老公不禁撩,闪婚甜妻夜求饶
千亿老公不禁撩,闪婚甜妻夜求饶
姜宁出身不好,亲爹赌博家暴,后妈心机绿茶,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找了个体面工作,却被渣男男友劈腿抛弃。 直到有一天,那个男人出现再她的身边,帮她挡住了所有的灾难。 “结婚吗?我给你摆平所有麻烦。” 本以为是不靠谱的露水情缘,各取所需也就相安无事,没想到竟然步步沦陷。 哎哎,不是说好假结婚的嘛? 怎么孩子都要蹦出好几个了!
苏打小甜心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
嫁给年彦臣的那天,是郁晚璃的噩梦。 她是杀父仇人的女儿,年彦臣要她用一生来赎罪忏悔。 他恨她,折磨她羞辱她,却又在暗中帮助她,深爱她。 年彦臣:“如果你怀上我的孩子,便是贱种,我会送到孤儿院。” 实际欣喜若狂,将千亿资产都转移到孩子名下。 年彦臣:“你求我也没有用,滚!” 实际背地里出手帮她扫平所有障碍。 后来郁晚璃才知道,他暗恋她十年,他给她的爱,远比恨要多得多。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