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10章 欲取之先予之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办事的经验之谈,意指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先给予对方以一定的利益。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原文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败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段话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一个典型的辩证关系应用实例。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说,你要往前冲,必须先后撤一步来积攒力量;你要用刀去砍断一段树枝,势必先要举起刀。
又比如说,你要反驳一个人的观点,最好是先肯定一下,再引用他的观点来说,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也能看到先贬后褒的应用,最终能达到把阅读者的情绪给充分调动起来的效果。
而在后世的一些商业营销活动中,通过对这一辩证关系的巧妙应用,也曾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比如说,擦皮鞋五元一双,可能大家都觉得有些贵,于是就很少有生意上门,于是擦鞋的人就开创性的喊出了免费擦鞋的口号。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是免费擦完一只鞋子之后,另一只就不擦了,如果顾客需要再擦另一只的话,对不起,请支付十元。
后世的网络营销更是如此,最初都是先用免费的服务来招揽客户,培养客户们的使用习惯,然后再逐步转为付费使用优质服务。
比如网盘先提供给你免费用,但是上传下载速度有点慢,等你花钱充了会员之后,网速就快了;很多游戏也是先免费提供给大家玩,等有些人玩上瘾之后,还想玩得更爽一些的时候,那就请花钱充值买道具吧。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了解之后,我们不得不惊诧于先祖们的智慧,因为他们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对其进行过精辟的总结了。
来自后世的胡文霆当然会把这些营销策略给带到大明,于是,他对吴襄等辽东将门就驾轻就熟的采取了欲将取之、则先予之的模式。
在随后的时间里,胡文霆安排人将三十门迫击炮移交给了吴襄,然后就是不计报酬的为他们训练炮手。
胡文霆结合自己对大明军队禀性的了解,知道吴襄等人在拿到迫击炮以后,为了省钱,肯定舍不得让炮手们进行大量的实弹练习。因此,他在对吴襄等人挑选出来的炮手进行训练时,就很大方的免费为他们提供了一批炮弹,让他们放手进行实弹射击练习。
果然,在得到了大量的实弹练习机会之后,吴襄手下的这些炮手们的发射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在一周多的时间之后,就已经能有模有样的开炮了。
当然了,吴襄也是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到训练场上,观看自己手下的炮手们练习。当他看到这些炮手们居然也能熟练的操作迫击炮时,心里的那股得意劲,真是无以言表。
他开始憧憬着自己以及儿子吴三桂,在今后携带着这些大杀器大杀四方时的威风场景,同时对于今后还要花大量银子购买炮弹的那股心疼劲也被冲淡了不少。
毕竟,在自己的实力得到提升之后,来钱的路子肯定会变多,来钱的速度肯定也会加快的,因此,自己为购买炮弹付出去的钱也是能很快就能赚回来的。
同时,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多次接触之后,吴襄发现胡文霆其实是很好说话的,并不像自己以前接触过的那些朝廷大员那般贪得无厌。
先不说他一开始就无偿给自己这边提供了三十门迫击炮,如果按照胡文霆自己的说法,这可是价值上万两银子的东西。可是胡文霆却根本没多做犹豫,在向自己承诺之后,很快就安排人把迫击炮移交了过来。
然后呢,吴襄本以为胡文霆会在炮手训练方面拿捏自己一下,可是,胡文霆又是二话不说,就安排人对自己挑选出来的炮手们进行了认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吴襄丝毫没有感觉到胡文霆手下的人有应付了事的现象。
更难能可贵的是,胡文霆对于训练所消耗掉的大量炮弹,居然也压根没同自己提及费用一事。
如此一来,吴襄对胡文霆的印象也是大好,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对胡文霆产生了感激之情,认为他是完全值得自己深交的朋友。
带着这种情感,吴襄又打算试探着向胡文霆提出更一步的一些要求。当然了,在这之前,他还是按照大明官场的常规做法,事先给胡文霆送去了几名美女以及一批珠宝古玩。
胡文霆照例进行了推辞,表示自己是无功不受禄,如果吴总兵不事先说出要求自己帮什么忙,那么他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这些贵重礼物的。
无奈之下,吴襄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向胡文霆说了出来,吴襄说,自己这边能不能从胡文霆手中少量的购买一批最新式的火铳,用来装备自己的一些家丁,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在明末武将中很常见的家丁制度,它到底是怎么逐步形成一种定制的。
家丁制度严格说起来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军队结构,明代家丁制度的逐渐兴起,是以卫所屯田制度被各级权贵破坏之后做为前提的。
明初老朱之所以要建立卫所制度,主要是想以屯田收入来供养卫所军队,这样国家就能以最低成本供养庞大的军队。
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以军屯为基础的卫所制度,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以至于这项制度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
而屯田制度被相继破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古代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一些官僚、藩王、豪绅地主通过各种借口,率先把手伸向了卫所土地,而那些边境卫所的军官们也随之疯狂的抢占军屯官田,以至于到了嘉靖时期,已经达到了“今之屯田十无一存”的后果。
而原本在边境上屯种的卫所士兵,就有很多因此失去了生活来源和就业条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投靠到那些实力强大的边将门下,接受他们的奴役和剥削,以换得一家老小的一口饭吃,久而久之他们这些人就成为了边将的私属家丁。
而这些边将们的田产接近于北方边塞,常常面临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势必要用固定的武装力量来保卫自己庞大的产业,于是乎那些勇猛强悍的卫所军士被将官们选中,随其杀敌征战,这就是军事家丁的最基本来源。
后来,随着募兵制的兴起,家丁也可以同士兵一样进行招募,比如说前期的辽东镇守将领李成梁,就曾“收召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
在嘉靖之前,军事家丁尚未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因此将帅们蓄养家丁,需要完全由个人来承担全部的费用,而到了嘉靖时期,家丁就逐渐变为由朝廷进行供养,直到万历时期,武将们的家丁由朝廷公养已经成为了定制。
家丁是主帅的私属部队,是经过将领们亲自挑选并且严格训练的精锐士兵,其战斗力一般远远高于普通士兵,这些人往往弓马娴熟、技艺过人、勇猛敢战,成为将领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身边拥有一批悍勇的家丁,已经成为明中后期将领们的基本配置。
比如史书上曾有描述,祖大寿“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而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也基本上是由家丁构成。据《明季北略》记载,关宁军有“彝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正因为一些将领的家丁战斗力如此之好,朝廷在遇有重要的边境问题时,对家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嘉靖时期辽东发生兵变的时候,就是马永率领手下家丁出面征讨摆平,可以这么说,在明后期家丁制度已经成为明边防的中坚力量。
所以说家丁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卫所制被破坏,募兵质量不高时,家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大明千疮百孔的边防。
另一方面,家丁制度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制度成功抓住了北方蒙古人在战法上的一些弱点。因为到了明代的蒙古人已经和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在战斗意志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此时蒙古人的入侵方式往往是先集中一点攻破边墙。然后再以少数精锐骑兵带领多数武装牧民组成的千人队四下劫掠,这就是“精锐在前,老弱在后”的后期蒙古人常采用的战斗模式。
也就是说蒙古人的作战阵型战斗力标准并不统一,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部分就是跑在最前面的精锐。因此,当前面精锐部队受到挫折的时候,剩下的蒙古人就会马上失去战斗意志,迅速撤离。
而大明这边武将的家丁们则是作战勇猛、弓马娴熟、拥有高机动力和高作战力的部队,当他们遇到蒙古兵的时候,就能迎头赶上,给予蒙古精锐的前锋部队以重创或者歼灭,并在此基础上追击歼灭剩下武装蒙古牧民,或者迫使他们撤离。
所以,家丁制度在对抗蒙古的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家丁制度尽管是一剂抵抗蒙古的良药,但是也有非常负面的地方,为明朝以后在对抗后金八旗军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那些将领们将大部分资源都向家丁倾斜的同时,却也严重削弱了正兵的战斗力,人数处于少数地位的家丁虽然很强悍,但是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却是直线下降的,在面对比蒙古人战力更加强大的女真时,这些大明军队只能是屡战屡败,少量的家丁根本就不足以抵御后金方面八旗军的挑战。
因为后金方面的军队作战纪律性强,同时各作战军种之间的战斗力标准也相对统一,而且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相当强劲。而大明这边的军队,除了少量家丁拥有较强的作战能力之外,绝大多数的正兵战斗力则是一片糜烂,而少量的精锐家丁面在对全员精锐的后金军队时,自然就完全不够用了。
因此,徐光启曾在他的奏疏中直言萨尔浒作战失败,就是由于各个边将严重依赖家丁作战,正兵缺少训练而导致的。“今地大人众而不选不练,征兵十万,大半脆弱,集合诸将,仅得精勇家丁数千,又分四路。奴这二十年选练,犀利精强,本酋号令极严,韦都用兵有法,又恒以大众敌我偏师,渐次骚除,能无尽乎?”
对于家丁制度的这些弊端,无论是后世的一些专家还是一些网络论坛上,都曾明确提出过,因此,胡文霆也是相当了解的。
于是,在吴襄提出要向自己购买少量新式火铳,有来装备他的那些家丁的时候,胡文霆差点就开口向他建议这是不可取的,可是转念一想之后,毕竟自己同吴襄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多说也无益,还不如先顺势从他们手中多赚一些银子,等自己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在得知吴襄的意图之后,胡文霆依然是微笑着对他说道:“吴总兵,既然咱们都是自己人,小小的一批火铳哪用得着您掏钱来买呢。这样吧,我直接送您一百杆得了,您看怎么样?如果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适当的再多提供一些。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这些新火铳也同火炮一样,也是一个烧钱的家伙,虽然其配套的弹药,单从一枚上看起来是并不贵,只要半两银子,但是也架不住用量多啊。
所以,吴总兵您可要先有个心里准备哦,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有事先提醒您啊。”
而吴襄在听到胡文霆又是愿意无偿提供给他一百杆新式火铳之后,心里那高兴劲啊,真是恨不得朝胡文霆喊上一声好兄弟。对于胡文霆的提醒,吴襄同样是抱着先前的想法,自己得到这些新式火铳之后,主要是用来装门面的,谁会真不要钱似的经常去使用它啊。
当然了,吴襄在胡文霆面前肯定是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打算给说出来,而是说了一大通冠冕堂皇的话,比如说,为了大明的边防稳定,自己哪怕是倾家荡产又有何妨呢。
胡文霆也不会当面对他进行揭穿,于是,也顺势对吴襄进行了番恭维,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关系似乎真是融洽至极,可是谁曾想到,他们各自的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呢。
不过,在不久之后,吴襄最终还是落进了胡文霆精心设计的营销套路之中,不得不大把大把的花钱从胡文霆手中购买相关弹药,同时,还再次追加购买了一批迫击炮以及新式火铳。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是在祖大寿、吴襄等辽东将领再次同皇太极交手之后,才陆续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