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夜朱元璋

第235章 震惊的猜想!(2/3)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35章 震惊的猜想!

张叔同肃穆:“敢问,此人是谁”

解缙沉默了一下,道:“他是大明的天,是吾等的君,是百姓的父,是本官的老师,是寿州之危的解决者,是红薯粮食的发现者,是疟疾神药的制造者……皇明!嫡长孙!”

瞬间,张叔同瞪大双眼。

……

边听,

一封急信,从云贵直扑吏部部堂。

此时六部部堂高官齐聚吏部。

詹徽有些颤。

手里握着的文书在唰唰做抖。

众人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詹徽。

究竟什么事,能让吏部尚书激动至此

“诸位,云贵消息,疟疾好了。”

唰!

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詹徽。

工部尚书秦达急道:“好了”

詹徽点头:“好了!”

嘶!

“怎么治好的?谁治好的此泼天大功也!”詹徽有些缄默。

秦达焦急道:“詹部堂,这有什么好隐瞒的,谁治的?总归有个人吧?”

詹徽道:“交趾布政司。”

此言一出,一片寂静!

竟是交趾衙门!

一时间,所有人对交趾的认知开始颠覆!

兵部尚书茹太素道:“交趾的谁?谁发明了神药”

大明的六位部堂高官,都知道此功勋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造福万民,什么又叫拯救万民于水火,这不就是么?

“本官奏请圣上,此功劳足以封侯!”

詹徽面皮抽了抽,看着茹太素道:“这事,不劳你费心了。”

“甚么?这怎么可以此泼天大功,咱朝廷要不给个说法,人家还以为咱朝廷心是黑的!”

詹徽想了想道:“那你就权当皇上之功吧。”

“什么叫权当?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是!皇爷是万民君父,但一码归一码。”

詹徽听的一阵头大,哼道:“那就是皇上!这总行了吧?”

不仅茹太素面色有些变了,工部和刑部尚书都有些不悦,固执的道:“詹部堂,我们都不是少读书之人,也不是缺心眼,究竟是谁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说的吗”

詹徽道:“该知道的时候会让你们知道。”

“你!”

“无耻!”

“你莫不是想独揽大功老夫第一个不同意!”

傅友文出面:“好了,诸位给本官个面子。”

“放屁!你只是户部侍郎罢了,你有什么面子?”

傅友文怒道:“你这话什么意思?好!本官说了,你敢听吗”

“有什么不敢”

傅友文张口道:“他是咱大明皇……”

詹徽拉着傅友文冲他使了眼色,微微摇了摇头。

傅友文讪讪的道:“成吧,反正人家就算需要功劳,也不是你们这些尚书可以给的,掂量掂量自己身份!”

吏部的这场会没维持多久。

兵部尚书茹太素、工部尚书秦达、刑部尚书杨靖三位部堂高官走在西华门的甬道内,准备各自回自己衙门。

半路沉默无言,工部尚书秦达率先开口:“两位部堂,这事儿有些古怪啊!”

茹太素和杨靖纷纷点头:“确实有些古怪。”

杨靖道:“老爷子是染了疟疾,然后太医院出手了,可太医院没本事治好老爷子,换言之,治好老爷子的‘神医’不是太医院的人。”

茹太素补充道:“疟疾是从交趾爆发出来的,其次是云贵,而交趾是先稳定疟疾的布政司,刚才傅友文差点脱口而出,大明皇……”

“皇什么?皇子?”

秦达摇头:“哪还有什么皇子在应天,有的也久居深宫少不更事,他们还能治的了老爷子的病?”

似乎想起什么,秦达道:“老爷子染病的时候在火器监,本官听火器监的同僚说,当时去火器监,除了老爷子和詹徽外,还有一位年轻的公子。”

洪荒高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六零开着货车闯天涯
穿越六零开着货车闯天涯
二十一世纪的韩明宇死了…… 六十年代的刘雨柱死而复生了…… 有了后妈,就有后爹的刘雨柱生活的水生火热…… 地狱式开局,还好还好,有个穿越必备的金手指~开心农场系统。
追忆小白
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
前世,辛安为夫君操劳一生,却换来儿死孙亡和一世污名。 再睁眼,她回到了出嫁这天。 这次果断选择了渣夫的死对头。 让世人看看那纤尘不染的世子爷没了她的帮扶,会变成何种模样。 后来,渣夫丢了爵位,失了名声,跪在辛安面前求她回头看看自己。 谁料,辛安身后一只手将人搂了过去,“想跟我抢夫人?有几条命可以死?”
冬月暖
仕途青云路
仕途青云路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亦是如此,往往看似风平浪静的东西,背后越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赵城勤苦出身,本想着凭借自身努力在官场渐渐进步,不料却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中,为了自保,也为了坦荡仕途,他必须做出决定。
佚名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现代人凭借一己之力,将大明资本化
挑灯看剑
我的抗战有空间
我的抗战有空间
关于我的抗战有空间:参加一次军方均试验后的特战队长孙义成,莫名穿越回1938年的冀南,利用脑部量子芯片形成的空间,大肆收割各种物资,将包括RMY等的大量物资收归己用,武装手下,扩充军队,无情地消灭侵略者。同时也利用各种物资暗地里帮助自己人,为自己人的军队创建空军、炮兵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零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