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六百八十四章自寻死路
即便于谦提出的计划非常成熟、高效,对于当下的大明王朝而言,也是相对合适的选项。
在朝堂之上,依然因此争论不休。
最后,双方各自递交了一份名单至朱祁钰案前。
这份名单中的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朱祁钰最终选择谁。
这不是单纯的选人问题,而是一次态度的表达、立场的声明。
同样是对这位皇帝魄力的一种严峻测试。
若偏向功勋贵族,则这些成员多数由皇亲国戚组成,换句话说,基本都是朱祁钰的自家亲戚。朱祁钰可通过这层关系直接掌控这两支新兴队伍。
但与此同时的代价是,真正能够上战场的宗亲早已在前期大征战中消耗殆尽,所余寥寥无几。当下由这些显贵家族提供的选项即便经由挑选优化,也无法掩盖其中大多数人不过为毫无经验的新丁这一实情。他们难以使新军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战力。
反之亦然,于谦一边则呈现出完全相悖之局面。
倘若朱祁钰更倾向于任用于谦的话,军队作战能力自是无需忧虑。依靠京都庞大的主场助力和众多老手引领,这新军建立起初步战斗力可谓指日可待。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这只军体会否遵照指令完全得依赖于谦的意思。届时包括操备军、海防军及京城数万营部几乎便成为于谦个人私家武装,一旦其心怀叵测便可仿效董卓之事,操纵皇权发号施令。风险自明。
且这样的对抗态势尚只是浮在表面上的现象而已。深层次矛盾实则触及士兵切身权益分配方面。
一旦军队管理被皇族控制,基于他们一贯秉性,无论如何战绩成果最终都将划归己名之下。没有功劳可分,无法实现自我提升,仅被视为耗材对待必招致强烈怨怼。如此情况必将导致士兵失去战斗积极性,部队人心涣散、士气消沉势不可避免。
纵占有得天独厚地理之便,首都守卫与否亦堪疑虑。
更有甚者,在自己名单后附文阐明上述必然衍生之恶果的于谦表示:若朱祁钰决定采纳功臣一派,他当即卸甲归田,决然告老还乡不再参与事务。
因为他知道若此新兴军团真的落于功臣手中,自己纵使仍欲有所作为也只会被彻底架空。整个团队将无人理会自己发出任何指示命令。根本不要说什么整治军纪训练新军之类的工作。即便不是莫名陨落于途也已算得上侥幸存活。
值得一提的便是石亨与于谦积怨极深之人物,却在此名单签署认同以总兵名义公然表态支持于谦观点。
望着两份摆在眼前的方案,朱祁钰眉头深蹙似还有隐晦之处未能洞察通透。不断比对翻阅之间犹豫许久难下最终判断。
直到深夜,他突然心中一亮,把自己之前整理的那份主張南迁的投降派名单拿出来,逐一比对。
这才发觉自己一直忽略的关键就在这里。
主张南迁的投降派成员几乎全都在支持勋贵们提出的名单!
显而易见,他们非常清楚这么做将带来怎样的结果。
如此一來,他们的建议也就能够获得强力的支持。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朱祁钰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依靠皇亲國戚,借此掌控军队,但这样一来军队将会不堪;
二是支持于谦,但这会导致朱祁钰被架空,可能沦为于谦手中的傀儡,甚至有可能悄无声息地在自己书房内死去。随后,于谦扶持太子上位,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节。
这确实都是可能发生的事。
然而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
“选择那些勋贵看似利用了皇家力量掌握军队,实际上是在自寻死路!”
“一旦军队由这些人控制,军事法规与纪律必然崩溃,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新军基本无救。”
“这样下去,朝廷之中南迁派将占据绝对优势。”
“届时,我不仅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受欢迎,更缺乏时间培养核心班底稳固自己的权力。”
“最终还不是落入他们的掌控?”
朱祁钰此时内心已经有了决定。
相比于做那群提倡南迁的投降派的傀儡,他宁愿冒险可能在于谦手下丧命。
更何况,朱祁钰了解于谦为人,其赤胆忠诚可以与日月争辉!
像于谦这样的人,并不容易发生质变,多半不会沦落为另一个董卓之辈。
想到这里,朱祁钰拾起自己的印玺,果断盖在了于谦推荐的人选名单之上。
凉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