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如意宇文愆全本免费阅读

第71章 祸兮福所倚(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71章 祸兮福所倚

商如意看着手中的名牌,又看着那盒贵重的首饰,不由得有些心虚。

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官云暮到底知不知道她这个儿媳妇其实是“假的”,她跟宇文晔的这桩婚事,不过是一场蒙骗了所有人的交易。

如果她不知道,那刚刚那些话,商如意只能听过便罢。

如果她知道——

而这时,官云暮又说道:“晔儿他,脾气有些古怪,有的时候也不那么好相处。但他是个好孩子,你——我相信,你是能懂他的人。”

“……”

商如意不知道这话该如何去接。

犹豫了半晌,她才轻声道:“娘请放心,我跟二哥——我们会,会好好的。”

官云暮点点头,温柔的笑了起来。

不知是不是因为从未说过这么长时间的话劳了神,官云暮的脸色渐渐变得有些苍白了起来,靠在椅子上不停的咳嗽,锦云急忙附身下去扶着她,商如意也道:“娘,娘需要喝药吗?”

官云暮咳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缓过一口气,摆摆手。

“没事。”

“……”

“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商如意犹豫了一下,才轻声说道:“娘,您的身体实在不宜远行,这一次去辽西……”

官云暮抬头看了她一眼,微笑着道:“我知道你要帮着他们劝我,但,你也不该劝。”

说到这里,她叹了口气,道:“皇帝下这样的旨意,就是看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反应。国公如今是被放在火上烤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触到皇帝的逆鳞。我是不能让他有这样的危险的。”

“……”

听到这话,商如意的心里又是酸楚,又是感动。

官云暮这样冷漠淡然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夫君,却有着这样如火一般的赤诚。

这时,锦云见官云暮的气色不好,便抬头对商如意道:“那,少夫人先回去吧,奴婢服侍夫人休息了。”

商如意无法,也只能点点头,带着东西离开了东院。

在走出这里的时候,她还有些慌神——嫁进宇文家这么久了,这个地方对她而言就像一个冰窟,却没想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但,也不是突然之间。

官云暮说事情提前,想来是因为她要跟着国公去辽西,担心她一走,自己年轻不知事,在家里跟那慧姨发生冲突,引得家宅不宁,甚至更大的纠纷,所以才提前跟自己说定了一切。

还将那么重要的官家名牌作为见面礼给了她。

虽然,这是一件好事,可不知为什么,商如意的心里却蓦地想起了一句话——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等到商如意将东西放回房中,刚准备再去书房的时候,宇文晔也回来了。

他的脸色不怎么好看,高大的身形也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

商如意急忙迎上前:“怎么样了?”

皇帝要盛国公去辽西前线督运军粮,既然是圣旨,自然不敢违抗,但家中的人如何应对这件事,也是一个麻烦。

宇文晔抬头看了她一眼。

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看到了桌上的那只盒子,他显然认得,立刻蹙眉道:“那是——”

名门第一儿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守寡五年,带着三胞胎去大院离婚
守寡五年,带着三胞胎去大院离婚
[三胞胎+灵泉+先婚后爱+发家致富]苏浅浅睁眼发现自己穿成了七零年代的一个野蛮无脑,凶悍泼辣的女人身上,还要养三个孩子,结果孩子们都怕她,整个大队都嫌弃她。 消失五年的老公突然有了消息,上面派人来接她去照顾受伤的老公,糙汉男人却要跟她离婚,结果腿伤好后,他死活不同意离婚,将她堵在墙角:“我可以再受伤的,左腿右腿,你选一条。” 三个孩子也抱着她的腿哭喊,“妈妈,我们跟你!” 男人见状眼眶一红,委屈
芝麻卷儿
六零不下乡,家长里短
六零不下乡,家长里短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佚名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佑岩龙君
农门肥妻:王爷喊你来种田
农门肥妻:王爷喊你来种田
蒋婉儿一朝穿越,差点就变成被浸猪笼的真正肥猪!好不容易暂且脱身,她惊觉自己喜提冷漠夫君,还多了两个年幼的小豆丁?回到家,她发现自己不仅肥,还名声不检,家徒四壁,儿女枯瘦,夫君怨怼!究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生剧本?为了能活出个人样,她决定重操旧业,卖药材,做药丸,顺便行医问诊。她要好好生活——在恢复健康之后,她发现夫君贤良淑德不说,儿女居然也变得懂事护短了?还全力支持她,让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首富?
南北有书
网王名柯之满级属性万人迷
网王名柯之满级属性万人迷
【综网王名柯 乙女万人迷 警校组踢便当 女主顶级甜系萌妹】 注意:本文女主属于转生,没有上一世记忆。女主是一个学渣,满级属性里不包含智力。 明日呦呦遭受家庭巨变,被姑姑柳香织子从美国接回日本生活。转学到立海大和表哥柳莲二一起上学,在他的介绍下认识了一群少年。 本来她打网球只是为了帮自己的同桌小海带出头,谁知道被教练一眼看中逮过去打网球。 却突然发现她的特殊体质能和这帮少年产生共鸣,通过贴贴的方式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