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567章 立足香江,依托大陆,覆盖全球
到了《重庆谈判》,剧组本计划投资1000万人民币,结果到现在就筹到200万元,就算是压缩投资,也至少有五六百万的资金缺口。
“几百万就这么撒出去了?”
林朝阳所说的“赞助”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赞助,这年头跟后世不一样,制片厂都分不到票房,更别说其他的投资者了。
商人或者私人企业投资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出现在电影放映结束后的鸣谢名单里。
“当然不能白撒。过几天,我跟他们几个去海里,见见李……”
林朝阳玩笑道:“你这不算行贿吧?”
“我这要是行贿,他们巴不得呢。”陶玉书笑嘻嘻的说道。
聊过了电视和电影的事,林朝阳跟陶玉书提起了今天洪子诚和杜蓉来的事。
陶玉书惊喜万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啊!”
林朝阳:……
“媳妇,你这学历崇拜的毛病得改改了!”他吐槽道。
陶玉书眼波流转,充满风情的给了他一个白眼,林朝阳立刻来感觉了。
什么学历崇拜不崇拜的,其实媳妇最崇拜的还是他这个人,尤其是他卖力干活的时候,那崇拜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声情并茂。
隔天上午,陶玉书一个电话打到星空卫视,将电视台落地内地的消息通知了台里,星空卫视内部顿时一片欢欣鼓舞。
年前节目大爆,年后电视台落地内地,好事连连,让星空卫视上上下下都感觉到了奔头。
高兴之余,星空卫视的管理层立刻按照陶玉书的意思抽调了一个工作小组赶赴内地熟悉广电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顺便招揽人才。
给电视台打完电话,陶玉书又把大哥陶玉成召到了小六部口胡同。
黑色的大奔停在胡同口,陶玉成从车上下来,忍不住驻足欣赏了几秒,才欣欣然走进林朝阳家东院。
“找我什么事?”见了面,陶玉成问陶玉书。
“广院你认识人不?”
陶玉成眼睛一横,“你想认识谁啊?”
说到他的强项,陶玉成说话的语气可比平时硬气多了。
“也不是要认识谁,我想从他们那招几个人。”
“招人?你招人招广院的干嘛?我给你介绍我们中戏的人,燕影的我也熟。”
陶玉成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精神如此说道。
“我又不是要拍电影,是星空卫视要在内地落地,我得招一批熟悉内地情况的人才。”陶玉书解释道。
妹妹去年搞了个电视台这事,陶玉成早听说了,他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听着陶玉书的话立刻兴奋了起来。
“这么回事啊!没问题,他们副院长王纪言跟我都是哥们儿,一句话的事。”
陶玉书狐疑的看着他,心里把“哥们儿”这个词的份量调整为“酒肉朋友”。
“那行,这事就交给你了,你先帮我联系一下。”
“妥了,你等我信儿吧。”
说完,陶玉成潇洒的开着大奔离开。
到下午又打来电话,说人给陶玉书约好了,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陶玉书想了想说,“那就后天上午吧。”
两天后,陶玉书带着星空卫视的工作小组和陶玉成、王纪言约在了燕京饭店见面。
燕京广播学院是中国广播电视界的人才摇篮,王纪言今年四十出头,能成为这样一所学院的副院长,自然不是一般人。
他是国内第一个电视学教授。内蒙出生,最开始工作时当了几年记者,穿梭于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和牧场之间。
后来他成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成了燕京广播学院副院长。
这些信息当然都是见面之后王纪言自己聊起来的,陶玉成没撒谎,他跟王纪言看起来关系确实不错。
不过陶玉书更觉得是因为王纪言这人为人太过四海,更兼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跟谁都能处成朋友。
“……据我的观察,我们中国人对电视的钟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老百姓们对电视的狂热追捧和信奉令人惊讶。
从长远来说,玉书你的这个商业操作绝对没错。
而且你太有先见之明了,竟然能拿到落地许可。
我们中国是十一亿人口的大国,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电视行业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必定会十倍、百倍的增加。”
王纪言口才绝佳,能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丝毫不露怯,是多年教师生涯养成的习惯,但其见识确实不凡,连陶玉书也有些佩服。
谈起为星空卫视招揽人才,他向陶玉书打起了包票。
燕京广播学院的教授们有个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强。
他们这个学科毕竟不是纯粹的研究领域,王纪言当过中国第一部中日合拍大型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和摄像,给中央电视台策划设计过不少节目。
不夸张的说,如今活跃在中国电视界的头头脑脑、大腕小编们,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的徒弟,徒子徒孙就更多了。
叫他来只为招揽些人才,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因而在见面的最后,陶玉书试探性的问:“老王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凤凰台当个副台长?”
听到她的邀请,王纪言愣了一下,犹豫之际,陶玉成撺掇道:“星空卫视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卫星电视台,老王,机会难得啊!”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