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来:令懿皇后嬿婉步步为营

第326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26章

一进去,他便感觉颇为不适。

整个翊坤宫就好像被灰色浸透了一般,从内而外,都透出了衰败。

而暖阁里,正传来额娘和娴娘娘的说话声,“姐姐,我扶你多走几圈吧。”

永琪一听,便以为这两人要出来,就站在门口等着。

可未曾想,等了半天,只听得见里面绕着圈儿的脚步声,竟无人出来。

永琪无语了。

原来,宫女们传闻是真的。

娴娘娘怕人害她,连门都不敢出,就算太医让她多走几步,也不管暖阁里摆着多少家具和摆设,她也不敢踏出暖阁一步,只日日在里面缩着。

……

真的很像永猩养着的那只小乌龟。

他刚这么觉得,便听见里面容珮又说了一句,“娘娘,江太医说你有早产之兆,行动时需得小心为妙。”

早产?

永琪悚然一惊,没有半分犹豫的往后退去,溜之大吉了。

他得顾着玫娘娘和令娘娘,可不能在这里被牵连。

所以,当海兰自以为晾够了永琪,得意洋洋的挑开帘子想警告他几句时,却发现院落内哪还有人影在?!

如懿搀扶着容珮的手从缝隙中看了一眼,不解道:“海兰,你不是说永琪来了吗?人呢?”

海兰难堪的问旁边的三宝,“五阿哥没进来吗?”

三宝垂手回答道:“来了,不过养心殿有人来请他,五阿哥就走了。”

虽然说五阿哥并不知道他是自己人,但三宝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和令妃娘娘有关的任何人。

反正也就是说一句话儿的事情。

再说了,三宝暗暗想着——

外面冷风呼呼的吹,海兰都不心疼五阿哥,怎么可能还去追查呢?

“养心殿啊。”如懿念叨了几句,又问海兰,“永琪最近很得皇上看重吗?”

海兰还来不及回答,就听如懿又问:“比对十二阿哥还看重吗?”

这话,让海兰后背惊起了一层冷汗。

她赶紧解释道:“只是因为永琪年长,姐姐,皇上对您这么好,怎么有人能比得过十二阿哥呢?”

可是连她都没有意识到,她和姐姐称呼永璂都是用十二阿哥来代替,从没有人会说出“永璂”这个名字。

一个连额娘都不愿说出名字的阿哥,想说被看重委实有些难。

偏偏,如懿信了。

她抚摸着自己隆起的小腹自信道:“没错。”

她有十二阿哥和即将出生的十三阿哥,谁能比得过她?

可就在她即将绽放出自得的笑容时,却看见门口一队戏班子匆匆经过,领队的太监还在说着什么——

“步伐紧着点!太后娘娘和令妃娘娘都等着呢!”

如懿不由酸溜溜道:“太后娘娘未免也太宠令妃了,年不年,节不节的叫什么戏班子来?”

她才多久不曾出门,规矩竟坏成了这个模样?!

可这一次,没人附和她,就连海兰亦低声道:“不奇怪。令妃她——”

她努力几次,才说出了最后几个字,“她有孕了。”

“什么?”如懿肉眼可见的摇晃了两下,嘴角往下撇去,眼睛瞪得溜圆,“她有孕了?”

海兰点了点头。

她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也难以接受。

盛宠再叠加有了子嗣,谁还能压住魏嬿婉?!

“……姐姐别着急。”海兰握紧拳头,“怀了不算什么本事,能生下来才是本事!”

“你上次也是这般说的。”如懿震惊之余,便忍不住怪罪海兰,“忻嫔不还是生下了六公主吗?”

虽说养着磕磕绊绊总是生病,但起码活着了。

而且忻嫔也因此得了不少好处。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穿越诸天世界,建造属于自己的科技王国。第一个世界是【综合生化世界】包括电影游戏动漫等等。第二个是【钢炼世界】第三个是【魔女+甜蜜家园】第四个是【喰种】第五个是【灵笼】第六个是【超神学院】…………如果这
浴血残阳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他修行了六十载,却未取得丝毫成就。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面临坐化之时,他突发奇想,想要在离世前沉醉于温柔乡,做一个牡丹花下鬼。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此刻,那迟迟未到的“系统”竟意外被激活。他
佚名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偷听心声+金手指+团宠】注:有男主!地府有两害:一害一株花,二害一本书。掌管世间万物事的生死薄生出灵智后,凭借先天条件天天吃瓜不干事。历经千年岁月,一株曼珠沙华化成人形,阎王见她资质不错,破例让她当
鱼塘主要钓鱼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摔倒后,晓芸穿越回20年前,她辞职回村照顾姥姥......晓芸苏醒后,她翻着帅哥的照片,看着哪个都好看,咋选好呢?“选他吧!”陆教授指着自己的照片......抱歉,陆教授的真身,出现的比较晚。
吾的网兜里没有渔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个角落,有位孤儿院长大的少女,自幼携带的神秘手链,竟藏着个逆天的随身空间。这空间仿佛潘多拉魔盒,能大量囤货,生活因此变得奇妙非凡。一朝穿越,她来到了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就在这时,一位正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