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光者

第98章 走进南宋文人的世界(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98章 走进南宋文人的世界

陆游是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出生于公元 1125 年 11 月 13 日,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家世代为官,家学深厚,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陆游自幼聪慧好学,师从多位名师,如曾几等。曾几是着名诗人,对陆游重要影响。在曾几等名师的教导下,陆游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爱国情怀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游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37 岁时考入进士。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后来历任镇江府通判、隆兴府通判等职。陆游怀着满腔抱负踏上仕途。他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宋孝宗赵昚即位,陆游以为迎来了转机。他被赐进士出身,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曙光。他激情澎湃地向孝宗呈上《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言辞恳切,满心期待着朝廷能采纳他的抗金复国之策。

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岂是他能轻易左右。孝宗的犹豫不决,让他的建议如石沉大海,陆游的心也随之沉入了谷底。

公元 1163 年,张浚北伐,陆游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陆游的心也随着战火而沸腾。他渴望着胜利,渴望着收复失地。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北伐失利,陆游受到牵连,被贬为镇江府通判。

公元 1171 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应召前往,成为其干办公事。

那是他一生中最接近梦想的时刻,他亲临前线,考察军事形势,与将士们共商抗金大计。

月光下,陆游奋笔疾书,写下一篇篇充满战略智慧的文书,其中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展现他即便职位低微,也从未忘却忧国之心;

营帐中,他慷慨激昂,向将领们阐述自己的复国构想,吟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收复失地的殷切期盼。

好景不长,王炎被调回朝廷,陆游的抗金梦想再次破碎,他不得不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前线。

此后,陆游的仕途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浪。他在蜀州时,创作了“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表达对当地生活的感慨;

在嘉州任职期间,留下“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诉说旅途的艰辛与愁绪;在荣州,写下“吏退焚香百虑空,静闻虫响度帘栊”,描绘当地宁静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

他在蜀州、嘉州、荣州等地辗转任职,每到一处,他都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疾苦,用诗词记录下他们的悲喜。

公元 1178 年,陆游奉诏东归。一路上,他望着破碎的山河,心中感慨万千。回朝后的他,依旧未改初心,多次向朝廷进言,却因此触怒权贵。那些主和派的官员,如史浩、汤思退之流,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刁难。

在严州知州任上,陆游励精图治,一心为民。主和派官员汤思退为排除异己,恶意打压陆游,以“嘲咏风月”这荒谬的罪名使其再度被罢官。

“嘲咏风月”本是无稽之谈,陆游的诗词多为抒发爱国之情、忧民之心,汤思退却借此指责他不关心政事。面对这般诬陷,陆游满心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但无论遭遇多少挫折,陆游从未停止手中的笔,他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如同一座座宝库,留存于世的约 9000 多首诗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钗头凤·红酥手》“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饱含着对唐婉的无尽思念和深深愧疚。

20 岁时,陆游与表妹唐婉结为夫妻,两人情投意合,诗词唱和,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陆母却不满这段婚姻,最终迫使他们分开。

此后,陆游又娶了王氏为妻,共育有七子一女。陆游共有七子一女。其长子陆子虞,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七子陆子遹,曾担任溧阳县令。其他子女在历史记载中未明确其显着成就。

公元 1210 年 1 月 26 日,一个寒冷的冬日,陆游躺在病榻上,留下了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千古绝唱,道尽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深深眷恋和至死不渝的期待。陆游随后缓缓闭上了双眼,享念 85 岁。

介绍完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另一位同样杰出的人物——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爱国词人,军事家。1140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祖父辛赞是宋朝人。当时济南已被金国占领,辛赞出于无奈在金国为官,但一直心怀大宋,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在辛弃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抗金复国的种子。

辛弃疾在祖父的教导下,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立志要收复失地,重振大宋雄风。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沦陷于金国之手。他自幼目睹金人统治下百姓的苦难,心怀复国之志。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之时,后方中原百姓趁机奋起反抗。21 岁的辛弃疾也毅然召集两千余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在起义军中,辛弃疾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积极出谋划策,协助耿京整顿军队、联络各方抗金力量。

起义军内部出现叛徒,杀害了耿京。辛弃疾得知后,率领五十余名勇士,直闯数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并将其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一英勇举动,使辛弃疾名震朝野,也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

辛弃疾率领起义军归附南宋朝廷后,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

由于他主战的立场与南宋朝廷主和派的主流相悖,他的仕途充满波折。中年的辛弃疾在南宋的仕途却充满了波折。他的主战主张与南宋朝廷的求和政策格格不入,因此备受排挤和打压。他多次被调任地方官职,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现存词600多首,名句广为人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两句分别出自他的《青玉案·元夕》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稼轩长短句》其词风豪放,气势磅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他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却又饱含壮志未酬的悲愤。

在辛弃疾的朋友陈亮与他志同道合,两人多次相聚,共论抗金复国大计。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为后世的词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激励着无数后人追求正义、勇敢抗争。

他多次被贬。在 1181 年,他遭弹劾被罢官,归隐上饶,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闲居生活。公元1207 年 辛弃疾去世,享年 68 岁。

在领略了辛弃疾诗歌魅力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李清照。

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女文学家、金石学家。1084 年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她聪明伶俐,擅长诗词,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北宋末年,繁华的汴京城里,处处弥漫着文化的芬芳。一场盛大的文人诗会在城中的一座园林举行。

众多文人雅士齐聚一堂,吟诗赋词,交流心得。在这人群之中,有一位妙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身着一袭淡绿的罗裙,身姿婀娜,眉如远黛,目似秋水,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此人正是李清照。她带着几分好奇和期待,踏入这诗会的热闹之中。

在诗会的一角,赵明诚正专注地倾听着他人的诗作,他出生官宦世家,不仅饱读诗书,对金石书画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李清照登台吟诵自己所作的诗词时,那婉转悠扬的声音,那充满才情的词句,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当然也包括赵明诚。他望着台上的李清照,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倾慕之情。

丁凡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界天下
道界天下
夜行月
修罗剑神王腾
修罗剑神王腾
少年天生至尊神脉,却因一颗善心坠落凡尘。滔天怨气激活神魔令,得神界无上霸主传承,十大太古凶兽真血淬体,于逆境中崛起!以凡人之躯,斗那漫天神佛,问那世间情谊斤两,道理几何?!既然神已无能为力,那就让魔来普度众生!
三寸寒芒
重披铠甲,将军夫人她英姿飒爽
重披铠甲,将军夫人她英姿飒爽
廊前风灯映照窗棂上的剪纸,像巨兽似的投在屋内墙壁上。 她坐在花梨木圆背椅上,双手交叠在身前,素色衣裳裹着她纤瘦的身体,她望着眼前的人,她等了一年的新婚丈夫。 这一年,她受着相思之苦,拿出所有嫁妆补贴家用,只为了不让远在战场的他担心。 本以为待他荣耀归来,可以给她一个拥抱,一句辛苦夫人了。 可她等到的,却是他带回的一个女将军,他要娶那个女人做平妻。 他:“你的一切,都是我和她在战场上拼杀来的,你还
佚名
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
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
【换嫁+宅斗打脸+姐妹对照组+渣男渣女火葬场】我与表姐同时定下亲事。她嫁国公府世子,我嫁次子。表姐妹同嫁亲兄弟,也算一段佳话。谁知世子战死沙场,公府爵位落在了次子头上。为摆脱克夫名声,表姐转头找上了我的未婚夫。出嫁前夕,未婚夫让我自请为妾。【虽为妾,有点委屈了你,但能够嫁进国公府,你一介孤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表姐是侯府嫡女,你莫不是还要压嫡女一头想做正妻?】所有人都以为,要么我委曲求全,要么我
林拾酒
闪婚后,才知黏人老公来头不小
闪婚后,才知黏人老公来头不小
被迫相亲,当天她就拉了一个男人闪婚。 本以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各过各的,谁知她却三天两头被缠,天天被某人绑在身边,每次遇到危险也都是他及时出手相救。 “说好的只是合作关系呢?” “嗯?可是,你要对我负责的啊……” 某天,她看到国民老公的宠妻报道,以及底下网友的评论才知,原来自己的老公竟然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