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沈言卿

第481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481章

又是在网上引起大量议论。

京城新浪微博基金。

事业部的陈琦心中了然,头条这一关过了。

只要今后严格一些,基本就很难倒下了。

对于托条,他依然没怎么放在心上。

能投资就投,投不了是对方眼皮子浅,不知道借力打力。

而江大也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

“头条网被评选为【2011年江大十大优秀大学生企业】!头条网创始人陈升,经济学院金融系大一。

他先是创立茶颜,再是创立头条网,为江大学子们提供优越的兼职环境。

目前两家企业共计提供就业岗位206个,其中178个为江大学子……

陈升不但勇于创新,还勤于履行社会责任,在学习上也没有落下……”

陈升看到这里时,老脸一红。

学习……。

干嘛要说这一条啊,真是!

明天要考试,而他,一无所知。

知识这东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那是真的不知道。

不过,江大应该会网开一面吧,大不了以后捐点啥。

好歹一家公司的老板,总不能背个挂科王的名头。

嗯,这事得找下郑教授,没准她能帮一帮。

经过这一天一夜,很多人都知道了头条的老板叫陈升。

是金融系的。

而网络上很多人看过转发的内容后,都吓一跳。

妈耶,人家大一就创建了头条!

还有新浪微博博主专门为陈升开了一条作品,详细介绍陈升的创业史。

十度搜索陈升的次数将近两百万。

并且,十度上很快被网友补充了【陈升】词条,还有一张青涩的证件照,也不知道从哪弄来的。

这天起,陈升算是真正进入了公众视野。

江大金融系那一班吃了个大瓜。

他们很多人现在才知道,经常翘课的陈升,竟然是头条老板。

陈瑶躲在宿舍暗自神伤。

她在论坛diss陈升的言论,删都来不及删,被人截取发到了头条。

她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后悔。

传媒学院的周若芸同样处于悔恨中,早知道就不该在论坛上多嘴了。

她钓的鱼不少,但没有一个能与陈升相提并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人帅多金,还是一代,财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要是成为其女友,简直不敢想象可以享受多少财富。

江科大艺院的艾琪则成为了赢家。

之前哔哔的室友变成了闷葫芦。

一家演艺公司还邀请艾琪加入,但被她婉拒了。

艾琪很清楚,自己的性格最适合头条。

只要头条越来越大,她不一定比那些明星差。

至少,她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约束。

演艺界之复杂,她早有耳闻。

如今有了头条这条路,且已经走得很好,那就没必要去瞎折腾。

艾琪趴在枕头上,开始浮想联翩。

陈总那样的男孩子,才是女孩的最佳归宿吧。

可惜已经有人了。

一开始,她不想给陈升一种急功近利的印象。

随着时间一长,她知道陈升是有人的,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可现在这个念头又冒了出来。

自己要是竞争一把,能不能赢?

她开始盘算胜率。

自己长得不赖,身材也好,学业也不差,未必不行!

要不……试试?

如艾琪一样想的女孩还有不少。

只不过,她们的目的更纯粹,那就是成为头条的半个当家人。

头条声名鹊起,无形中做了一波免费广告。

app的下载量猛增了一波,达到1500万+。

那些广告主们都踏实了,大量追加充值进入头条账号。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穿越诸天世界,建造属于自己的科技王国。第一个世界是【综合生化世界】包括电影游戏动漫等等。第二个是【钢炼世界】第三个是【魔女+甜蜜家园】第四个是【喰种】第五个是【灵笼】第六个是【超神学院】…………如果这
浴血残阳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他修行了六十载,却未取得丝毫成就。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面临坐化之时,他突发奇想,想要在离世前沉醉于温柔乡,做一个牡丹花下鬼。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此刻,那迟迟未到的“系统”竟意外被激活。他
佚名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偷听心声+金手指+团宠】注:有男主!地府有两害:一害一株花,二害一本书。掌管世间万物事的生死薄生出灵智后,凭借先天条件天天吃瓜不干事。历经千年岁月,一株曼珠沙华化成人形,阎王见她资质不错,破例让她当
鱼塘主要钓鱼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摔倒后,晓芸穿越回20年前,她辞职回村照顾姥姥......晓芸苏醒后,她翻着帅哥的照片,看着哪个都好看,咋选好呢?“选他吧!”陆教授指着自己的照片......抱歉,陆教授的真身,出现的比较晚。
吾的网兜里没有渔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个角落,有位孤儿院长大的少女,自幼携带的神秘手链,竟藏着个逆天的随身空间。这空间仿佛潘多拉魔盒,能大量囤货,生活因此变得奇妙非凡。一朝穿越,她来到了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就在这时,一位正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