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沈言卿

第315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15章

何冬琴没有从女儿表情上观察到半点不对。

她猜测,要么女儿确实没有。

要么心思已经细腻到压住情绪的程度。

后者她不太信,一贯以来,女儿在她面前都藏不住的。

母女俩又闲聊着学校话题。

何冬琴依然没有放弃,偶尔会突然加入一句涉及恋爱的试探。

好在最终都安然无事。

临去睡觉时,沈言卿才松了口气。

内心无比疲倦,一沾枕头就立即睡着。

她以为结束了,可还没有。

初三一大早,一家三口直飞京城。

被接到了何家老头的家中。

这里比沈家更热闹。

大的小的,二十几号人。

沈建军在这里是“最小”的一个,两个舅哥,一个正部,一个副部。

还都是实权部门。

就连沈言卿的大表哥都已经是正厅,与沈建军平级。

都是自家人,两个舅哥会跟沈建军浅聊一下。

尽管对他当年拐走妹妹有些怨言。

不然,现在妹妹不该只是个县教育局局长。

但时过境迁。

能给妹夫帮手的,也会顺便搭一手。

而在客厅的一个角落。

沈言卿遇到了对她的第二波试探。

试探人是表姐。

表姐刚过三十,已经是一地检察院检察长。

表姐夫非政非商,是沿海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

两人闲坐喝着花茶,其他人都离得较远。

“言言,真没谈朋友?”表姐有些不太信。

“真没谈。”沈言卿脑袋瓜摇得跟钟摆似的。

宝宝谈的,跟来到外公家的沈言卿没关系。

“没谈才好。”表姐面部表情放松下来,开始做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初期的恋爱基本都是盲从,很容易浪费掉光阴,最终却发现不合适。

而且这年龄段的男孩子,大多都幼稚、任性,相处过程中容易带来精神负担,吵架、争执都是常态。

要谈男朋友呢,可以晚一点,看清了再谈。

那种成熟些的,有志向的,情绪稳定的,灵魂有趣的,才是人生最佳伴侣。”

成熟?志向?情绪稳定?灵魂有趣?

沈言卿心头仿佛被拨开了迷雾。

这不就是在说他吗?

他就很成熟、很有志向,且情绪非常稳定。

灵魂极其有趣!

一件存在记忆深处,某人特别有趣的事,重又浮现在沈言卿脑海。

那还是初二时期。

一天放学后,她在爸爸车里待着。

爸爸和妈妈去了旁边菜市场。

她无聊往车后挡风玻璃看,发现了陈升。

也看见了巷子口几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在推搡一个初中学生。

就见陈升把骑行车往墙一靠,大喊一声冲了上去。

沈言卿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很惊讶,从车窗探出头去看。

脑海里甚至浮现出,深藏不露的高手打抱不平的侠义画面。

然后……然后陈升被按在地上打。

她当时急了,想报警却没手机,正想下车叫人。

却见那些半大小子已经跑了,被救下的初中生招呼都没打,早已溜走。

她本来想过去看看,但见到陈升的动作后,就没过去了。

陈升跳脚大喊:“别跑啊!有种单挑!几个人一起上算什么!你们就是怂!”

喊完,摸了摸青肿的脸,扶着腰,一瘸一拐去骑车。

可他没有骑车走。

而是推着车,左看右看,在路边找了一块稍微不平坦的地面。

然后……竟然模拟着骑车摔倒。

人侧倒在地,车子也压在身上。

做完这件事,他才站起来。

还检查衣服上的灰尘痕迹,还侧身作势,像是学一下侧倒的感觉。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外挂实验室:我在诸天做实验
穿越诸天世界,建造属于自己的科技王国。第一个世界是【综合生化世界】包括电影游戏动漫等等。第二个是【钢炼世界】第三个是【魔女+甜蜜家园】第四个是【喰种】第五个是【灵笼】第六个是【超神学院】…………如果这
浴血残阳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他修行了六十载,却未取得丝毫成就。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面临坐化之时,他突发奇想,想要在离世前沉醉于温柔乡,做一个牡丹花下鬼。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此刻,那迟迟未到的“系统”竟意外被激活。他
佚名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地府两祸害,惹得全城偷听八卦
【偷听心声+金手指+团宠】注:有男主!地府有两害:一害一株花,二害一本书。掌管世间万物事的生死薄生出灵智后,凭借先天条件天天吃瓜不干事。历经千年岁月,一株曼珠沙华化成人形,阎王见她资质不错,破例让她当
鱼塘主要钓鱼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摔倒后,晓芸穿越回20年前,她辞职回村照顾姥姥......晓芸苏醒后,她翻着帅哥的照片,看着哪个都好看,咋选好呢?“选他吧!”陆教授指着自己的照片......抱歉,陆教授的真身,出现的比较晚。
吾的网兜里没有渔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小锦鲤有空间,身穿七零被爆宠
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个角落,有位孤儿院长大的少女,自幼携带的神秘手链,竟藏着个逆天的随身空间。这空间仿佛潘多拉魔盒,能大量囤货,生活因此变得奇妙非凡。一朝穿越,她来到了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就在这时,一位正
佚名